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这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保护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成都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区域。然而在2008年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在今年三四月被拆除,中间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使用过。为什么耗资数千万元的仿古建筑,建了不用,还要拆掉呢?(中国广播网6月13日)
被拆原因很简单:建后市里不满意。“市里不满意”,在记者看来也许觉得有点怪,但在当地官员眼里那可是“法定的标准”。谁敢对抗市里的不满意?谁敢质疑市里的不满意?一说市里不满意,那一切下属官员得乖乖的,一说市里不满意,那一切建筑都得扒掉重来。管他四千万还是八千万,管他建了三年还是五年,一概不必再考虑,因为市里不满意。有一种“拆了建”的标准叫作“市里不满意”,就是这个理儿;有一种劳民伤财的方式叫作“市里不满意”,你爱咋想咋想。
2004年开始规划,2008年建成,造价至少四千万元的这些建筑,顶不过领导“看一眼”。领导“第一眼看的感觉”不咋的,那就得拆了重建,领导第一眼感觉看了挺好,那一切都好办。“领导的第一眼”,为什么比专家的一千眼还要管用?这些四千万元堆积建设起来的建筑物,原来只是为了领导的“第一眼”观感而建,因领导的“第一眼”观感而拆。领导的一眼,简直就是商圈建筑物的“地基”与粉碎机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应金华“已经记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次讨论”,可专家无数次的论证、讨论,顶不过领导看一眼。领导一眼,毁掉四千万,“最牛慧眼”平白地起了多少粗制滥造的、山寨式的建筑物,又毁了多少未曾充分使用、近似于崭新的建筑物?
锦江区外宣办解释说,太古地产和远洋地产20亿的购地款当中,还包括地面这些仿古建筑的价钱,政府并没有损失。不过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教授谭继和认为:说穿了这些直接间接损失都是老百姓的损失。政府“玩钱”,包圆损失且当了冤大头的看来是太古地产,然而买的没有卖的精——20亿当中,开发商包圆了政府损失,最后当然要从下家手里大赚一笔,损失的岂不还是老百姓?还不是纳税人?除了国财就是民财,世间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四千万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在这种政商转手、商商转手的折腾当中,某些官员岂不玩钱玩到“撑死”?
山东青岛 李振忠
- 2011-05-27校园建筑如何为捐赠方冠名?
- 2011-05-20对百年老建筑,请手下留情
- 2011-05-12建筑“短命”凸显权力任性
- 2011-05-12有五千年的历史,少有五十年的建筑
- 2011-05-12如何拯救“短命”的城市建筑
- 2011-05-12算账思路不改,短命建筑难绝
- 2011-05-10公共建筑何必总是求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