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医改“宿迁模式”是不是要走“回头路”?
www.fjnet.cn 2011-06-13 14:19  盛大林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江苏省宿迁市计划投资10亿元,按照三级甲等的标准,建设一所市立医院。目前,该项目正在组织选址论证。消息一出,舆论愕然。因为2000年宿迁市曾对公立医院进行了一场“卖光式”的改革。在多地上演“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的背景下,很多人疑惑:宿迁的医改是不是要走“回头路”?宿迁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明确表示,这是为了解决宿迁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宿迁医改的“方向不会变,不会走回头路”。

当年毅然决然地卖掉所有公立医院,现在却又要建设新的公立医院,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要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把公立医院都卖掉呢?新建市立医院即使不算是“走回头路”,至少也是“退了一步”。

当年全市的医疗资源总量只有4.95亿元,宿迁政府就说“财政吃紧,无力投入”,所以要进行改制;现在却要一掷10亿元去新建一所公立医院,10年之间政府财力的变化能有如此之大吗?改制10年来,宿迁的医疗资源迅速增多,资源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照此发展下去,优质资源的短缺问题自会不断缓解。葛局长也说,国家推行医改的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主导主要是解决“公平”问题,市场机制主要是解决“效率”问题。可是,新的市立医院建成后,肯定是有钱有权的人优先享用,普通百姓很难享受到那里的优质医疗资源,也就是说新公立医院的建立不仅不能解决反而会加剧医疗服务的不公平问题。

葛局长说,根据国家医改的方向,国家要求每个地方至少要办好一所公立医院——这倒是个实实在在的理由。同时,“卖光”之后的宿迁医疗卫生行业也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很难取得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因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往往限定在“政府举办”的范围。2009年,宿迁曾向省有关部门争取对辖区内的民营精神病医院进行专项投入,但申请未被批准,反馈是:“只投入公办医院。”此外,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制度在宿迁也难以推行。由此可见,宿迁完全市场化的医疗市场与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无法对接可能才是宿迁医改“走回头路”的主要原因。

都“走回头路”了,“宿迁模式”是不是错了?不难看出,宿迁的“倒退”主要是对体制和现实的妥协,而不是因为医疗卫生事业出了什么问题。根据葛局长介绍的情况,医改这么多年来,宿迁的医疗卫生总资源增幅达745.66%,基层的医疗卫生设施及其服务明显改善,患者住院平均花费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当然,“宿迁模式”是否成功不应该由当地政府或者主管部门说了算。在激烈的争议中,2006年前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课题组曾先后对宿迁的医改进行了调研,但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前者认为“糟得很”,后者认为“好得很”。

“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是医改的两大方向,如何选择曾引起全国旷日持久的大讨论。虽然新医改方案最终选择了“政府主导”,但实际上这一决断缺乏共识。好在宿迁早就开始了医疗卫生市场化的实践,虽然这不是国家有意安排的“试点”,实际上却在发挥着“试点”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理论在实践面前总是苍白的。对于这样一个难得的“样本”,我们应该好好地分析它的成败得失。

因此,卫生部等把握医改方向的权威部门应该对宿迁的医改来一个集体的“会诊”和权威的认定。如果它是失败的,错在什么地方;如果它是成功的,那就应该推广——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任由这样一只颇具解剖价值的“麻雀”自生自灭,更不能用行政力量逼其“走回头路”。

盛大林(河南 市民)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