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只有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即便是涨价,也要合法、合理、负责地操作,这才会赢得市场和尊重;如果搞一些违法缺德的勾当,实力再强、声名再盛,也免不了要栽跟头,受到法律的制裁。
现在,一些大企业的不当涨价手法层出不穷。不久前,方便面巨头康师傅“减量不加价”的隐形涨价方式被曝光。前日,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因为借助新闻媒体散布涨价言论搞“吹风涨价”违反法律,不仅价没涨成,反而领到了200万元罚单。在价格监管领域,如此重罚尚属首次。
耐人寻味的是,挨罚的联合利华在其声明中称,“我们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尊重国家发改委及上海市物价局的决定”。字里行间,看不到一个违法者的歉意和自省,却别有深意地指出,我接受处罚是因为“充分了解中国国情”。
尚且不论联合利华是以何种逻辑接受处罚,都不能改变这种处罚之所以发生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据调查,联合利华有关负责人自3月21日开始,在众多媒体上频频发声,发表“日化行业进入涨价周期”、“不排除第二次涨价的可能性”等言论。在大众传媒渲染之下,日化产品涨价预期空前高涨,在部分城市引发抢购风潮。而联合利华却由此大赚,散布涨价消息后,上海超市日化产品销量平均增长21.2倍,其中联合利华公司旗下部分单品销量增长高达六七十倍,出现了“柜台一空,超市来不及补货”的情景。
日化品也是百姓日用之必需,牵动着脆弱而敏感的社会神经。此次“吹风涨价”的操作手法,可谓尽得妖言惑众之精髓:先借助传媒强化预期,引发社会恐慌,再利用人们恐慌心理大肆“出货”。由此看来,这家跨国公司,岂止是“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简直可以称得上食髓知味的“中国通”了。
但活儿玩得再花,也逃不过法律的火眼金睛。联合利华的“吹风涨价”行为,忽悠了消费者,搅乱了市场,不仅有违社会公德,更是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等相关规定,属于“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上海市物价局正是根据联合利华的违法事实和法律规定,对其作出了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事实上,4月13日,联合利华已在欧洲“败走麦城”,因为伙同宝洁、汉高等其他巨头操纵洗衣粉价格,被欧盟处以1.04亿欧元的巨额罚款。这不是联合利华流年不利,恰恰从反面说明,企业只有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即便是涨价,也要合法、合理、负责地操作,这才会赢得市场和尊重;如果搞一些违法缺德的勾当,实力再强、声名再盛,也免不了要栽跟头,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不仅是中国的国情,也是世界上每一个文明法治地方概莫能外的“世情”。类似“吹风涨价”这样的行为,罔顾法纪,伤害民生,由来已久,在通胀压力下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一罚难以止息,还迫切需要更加治本和常态化的治理方案。
- 2011-04-29应对电荒 涨价不是好选项
- 2011-04-27终结涨价不推升CPI的神话
- 2011-04-14物价维稳不能寄望于“倡议不涨价”
- 2011-04-13面对涨价物价部门不能和企业穿一条裤子
- 2011-04-08缺乏刚性措施的“批评”难抑白酒涨价
- 2011-04-08没什么不涨价,伤不起啊
- 2011-04-01成本只是集体涨价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