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抑制物价更是政治和民生问题
www.fjnet.cn 2010-11-17 11:05  张敬伟 来源:燕赵都市网    我来说两句

权威人士15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近期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已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方面最近将出台政策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罚力度。(本报今日《北京新闻》版)

还未到年底,媒体已经评选出年度汉字为“涨”。这个“涨”不是收入的“涨”而是物价的“涨”,“涨”得人心发慌,“涨”得人心焦虑。而这个让现实民生困扰万分的“涨”字,其实都和宏观经济的“胀”字脱不开干系。据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4.4%,年内首次突破4%,创25个月新高。其中,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菜价更是上涨了31%。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11.3%,比去年同期上涨62.4%。

数字不再是抽象的数字,已经传导至民生层面。对公众而言,基本的逻辑是通胀就是“钱毛”了,“钱毛”就是钱不顶用,钱不顶用就是物价上涨,物价上涨首先体现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反推过去,当下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没有一样是不涨价的。

终于,有权威人士透露,权力要出手抑制物价了。这是个好消息,只要把物价降下去,尤其是那些攸关民生的食品价格降下去,人们才能安心和放心。尤其是,冬天来了,元旦和春节还远吗?这不是浪漫诗歌的呓语,而是现实生活的追问。寒冬腊月到春节年关,是国人消费的旺季,消费品是否丰裕、价格是否合理,最能牵动民意的聚集。民意顺畅,社会稳定一片和谐;民意不平,则易从腹诽变成民怨潮流,继而影响社会安定。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