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特别话题> 民营书店之困 > 正文

数位出版时代的书店想象

www.fjnet.cn 2010-06-24 20:16   来源:《书香两岸》2010年6月 我来说两句

   扫红 书店会转变成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

  深圳“尚书吧”掌门人,洗手上岸不偷书多年,惟在尚书吧观察爱书之人,同时亦在多家刊物专栏以文会友,著有《尚书吧的故事》。现居深圳。

  我是坚决不相信书店会消失的。我开了一家小书店,卖一些30~70年代的旧书,还有一些70~80年代影印的线装书,我们叫“新印古籍”。很多到我那里买书的读者,他们买的书很多已经看过了,与其说他们是买书,不如说是买记忆。我推断,书可能会从“贵族”来,回到“贵族”去。在过去,有钱的人才会去读书,现在,书价越来越高,年轻人会在网络上阅读,他们的阅读是对资讯的渴求,年轻人变成中年人后整个节奏会慢下来,他们的阅读是对物品的依恋,他们会开始关注版本、开本……年龄层越高,就越会回到书本身。我觉得电子书应该是比较年轻人的概念。

  书作为一种商品,有需求的话就会存在,也需要有呈现的平台。所以书店也不会消失,它会转变成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而且人的天性是需要跟其他人进行沟通的,如果你成天对着电子阅读器读书,这样的阅读还是满足不了你的心情。书店是一个人与人沟通的公众场所,哪怕你到一家书店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但是这个空间你来过,别人来过,你会感觉到跟外界有一个沟通。这是人本性的一种需求。

    城市,需要一家什么样的书店?

    张立宪 我想象中的地面书店要跟网络有一种兼容性

  我想象中的书店要跟网络有一种兼容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英国的超市里有一种平板电脑,一个人进到超市里,他可以去货架上去选东西,也可以在这个平板电脑上选购。比如说他一点红酒,红酒就出现了,用手一拉就放大,一缩就缩小,还可以有视频,有人介绍这款红酒怎么好喝,有谁买过,日销量多少。如果他觉得这个红酒好的话,就可以放进购物篮里,觉得不好就打开下一瓶,当他完成这些的时候,超市的后台就开始帮他打包配送。

  在讲座前,我在时尚廊溜达,时尚廊并不大,但是在这样一个并不大的地方找是书我都感到痛苦——可能现在人的思维都是搜的思维,所以我在想有没有兼容性,未来的时尚廊有没有这样一个电脑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另外,书店有没有可能提供打包服务,比如说,晚上我约了跟朋友吃饭,吃饭前来这里逛逛,但是我不愿意把书领到饭局,有没有可能时尚廊帮我打好包快递到家里,诸如此类的各种这种服务。我想这也是一种兼容性,实际上就是地面店和网络书店兼容在一起的感觉。

     陈冠中 书店需要官方的支持

   1976年创办香港《号外》杂志并任总编辑及出版人至1998年,曾监制及策划多部香港及美国电影的制作;从1990年代起,穿梭于内地、台湾及香港之间,从事媒体、文化和娱乐产业经营。陈氏是香港“城市生活文化评论”的先行者,曾出版《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波西密亚中国》、《香港三部曲》等。目前在北京居住。

  主观上我觉得一个城市有必要存在书店,但是我真的不太知道行不行。我个人曾经跟香港政府建议过,既然香港书店存活最大的关键是租金太高,如果政府能像资助其他文化艺术活动那样资助书店的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解决租金的问题,如果能把香港中环的政府大楼整个交给书店来经营,做成香港书城,让书店在里面经营,对游客也好,简体繁体英文书都在里面,租金很便宜,这样很多书店都可以活下去。如果书店的经营者和民间的发展商,可以达成免租金的情况,书店的可经营度应该高一点。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