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不是外星人
自影片《孔子》上映以来,与《阿凡达》之间的话题就未曾终了,随着《孔子》下线,一场引人注目的电影战草草落幕了。
不过,这真的只是一场电影战吗?我看不然。历史片与科幻片本没有可比性,但同样是关涉当代社会的题材,二者之间的张力难以比肩。《阿凡达》的剧情虽被批为短板,但仍是真诚的,至少把外星人拍得比《孔子》刻画的孔子像人。导演卡梅隆成功地让美国人换位思考了,他们不自觉地站到了伊拉克那一边。3D革命是技术性的,但此片对于美国亦有人文层面的关怀,这对商业电影来说已是宝贵。因此《孔子》要说败,也并非败在了技术上,而是败在了电影的核心。且不说那些说教的倾向和刻板化的煽情情节让人兴味索然,一部关于中国人精神符号的历史题材电影,非但历史漏洞明显,而且以古“颂”今,难怪现场观众要哄笑了。
我们从这场电影战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最需要反思的是价值观问题。孔子是我们伟大的精神遗产,如何有选择地继承仍是难题。儒学是农业时代的社会心理学,用在工业时代就捉襟见肘。古代中国的官员以常识便可治国,合法性来自道德水平,但纵使清廉大才如张之洞,到了要开铁厂的时候,不还是两眼一黑,得要四处购买技术么?今天需要的是实打实的专业技能,新儒学可以作为修身之小学,但要树为国教,何其荒唐。无论《孔子》此时上线有什么样的政治或文化意义,工业时代的中国若想扛着农业时代的精神遗产,叫人心痛。
相关新闻
- 2009-08-24孔夫子的“太太”与李太白的“身价”
- 2008-12-29马克思和孔夫子并非水火不相容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