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写自己名字的“院士”
www.fjnet.cn 2010-01-08 09:49 徐 敏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寒冷的冬日,一则校园新闻让人心头充满暖意。最近,香港大学评选出几位“荣誉院士”,除了政界、商界、学界名流外,还有一位特殊人物:袁苏妹,82岁,曾在港大工作44年,担任厨师和宿舍服务员;没读过小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袁婆婆没做过什么“大事”,但被一届又一届学生感念:有人身体不适,她会主动煮粥、熬药;学生温习功课到深夜,她为他们留夜宵;学生遇到烦心事,喜欢找她谈心……学生们都说她像妈妈,她说自己只是“拎出心来对人”。
被袁婆婆的故事打动的同时,笔者也被港大的“评奖视角”所感动。每所大学都有许多从事底层工作的劳动者,但他们很少受到关注,更别说在全校舞台上登台亮相了。“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句话我们都熟知。但事实上,高度尊崇精英、渴望成为精英,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意识”。荣誉的光环照耀着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影视明星,而很少眷顾普通劳动者。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也并不以当一名普通劳动者为荣。港大授予袁婆婆荣誉称号,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高度尊重,也表明这样一种理念——任何人只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与敬畏,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乐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那么他们就应该得到尊重与喝彩。令人喜悦的是,袁婆婆被提名为“荣誉院士”候选人后,在港大评委中获得全票通过。港大在颁奖词里如此评价:“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学住宿生的生命。”
港大此举,也引人深思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大学不仅需要为社会培养人才、贡献科技成果,还要凭借其深邃的眼光和理性的声音引领社会价值观,在社会广阔层面辐射先进文化。袁婆婆当选“荣誉院士”,不仅让我们看到普通劳动者绽放的光彩,也让我们认识到名校积极助推这种光彩渗入社会的应尽之责。
相关新闻
- 2010-01-07粉丝们泪流满面的感动原来是个谎言
- 2009-12-31感动一次也可以“感动中国”
- 2009-12-28有多少贺岁档电影能让我们感动
- 2009-12-27离任18年百姓不忘,王伯祥靠啥感动人心?
- 2009-12-18任何感动无法替代对踩踏责任的追究
- 2009-12-08感动中国人物不能只“感动”少数人
- 2009-10-30爱的力量不能止于感动
- 2009-10-30对大学生救人不仅仅需要感动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