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评论:疯狂奥数
教育“潜规则”,条条闹人心
成都出台素质教育新规,除封杀奥数外,还囊括了清理中考加分、严禁违规补课、规范招生行为等众多相关规定。然而新规出台首日,据报道,来自各方面的反对意见达到了2700条之多(中广网10月29日)。
对于这2700条反对意见,有人认为不必太过在意,理由是,一项政策,涉及利益调整,必然有人反对,只要多数人叫好,就可推行。甚至有人说,越是反对,越表明改革的迫切。而成都市教育部门也反复强调,封杀奥数问心无愧。
从民主决策看,多数人叫好,确实是一条基本原则。但是,谁能告诉我,这次成都出台的素质教育新规,是多少人叫好?在成都市人大表决过吗?有多少赞成、多少反对、多少弃权?在成都中小学的教师、家长、学生中做过调查分析吗?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又是如何的?我浏览完所有相关报道,看不到这方面信息,都是某某教育专家说,某某家长认为。
当然,我们可以按照利益相关原则进行推论,是奥数培训机构、在奥数培训机构上课的教师、社会各类补课班,在“不遗余力”地营造反对氛围,捍卫既得利益;还可以推论,是那些参加奥数培训多年,已经取得各类证书的学生家长,不忍看见孩子取得的证书失去升学的效用。并由此对他们只重视自身利益,不顾素质教育大局的短视表示鄙夷。但是,每个人争取自己合法努力获得的利益,不是十分正常么?——大学领导们都在努力捍卫靠赢者通吃规则获得的“既得利益”,反对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千般阻碍现代大学制度实施,何况普通的社会机构和普通老百姓对劳动所得进行捍卫呢?而真正不顾素质教育大局的,是家长与社会培训机构吗?
客观上说,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奥数培训班,完全属于合法经营,所以教育部门的封杀,不能直接取缔社会奥数班,只有通过禁止公办教师去上课、公办学校举办、各学校升学测试不考奥数题来实现,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相关的社会培训班并不会因封杀而消失,还会继续经营,直到没有任何经营市场。从这一点看,我认为奥数培训机构根本不用焦心,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样的培训市场正红火着呢,大不了改个名字,再推出新的项目。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曾告诉我,很多人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奥数班,是为了获得升学时派用场的证书,这其实大错特错,有多少人可获得少得可怜的证书?更多的其实是为了多学数学知识、学深数学知识,然后在升学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只要这样的升学考试在,数学培训就生生不息。其它的学科培训也是一样的道理。
好不容易获得证书的学生家长,毫无疑问是坚决反对取消一些已经获得的加分的。这不奇怪,而且值得理解。一项教育政策,不能说改就改,必须给受教育者适应期、准备期,你以前说获得怎样的证书可以加分,家长带着孩子去拼搏,可一夜之间却宣布这样的加分我们不承认了,这是负责的态度吗?那些叫好的看客,说不定改天这样的命运也会落到你的身上,按照政府部门的这种做法,说不定明年又可能说,奥数我们不封杀了;去年取消的加分项目又恢复……
包括成都在内的各地的素质教育举措,都存在两方面严重问题。其一,是政府拍脑袋决策,没有事先调查、分析,没有把方案提交人大讨论、听证、审议,因此,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出台之后争议四起,在成都的措施中,出现了9个“严禁”,6个“禁止”,以我观察,没有一项“严禁”、“禁止”能令行禁止。其二,政府没有努力营造素质教育的大局,再问心无愧地执行禁令,也难掩对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的“愧疚”——如果政府部门还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愧疚的话——可以说,有怎样的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才有怎样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政府部门不能指责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对,而应该反思教育制度、用人制度之弊。在这方面,教育部门至少有两大失责,一是教育投入不力,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履行法律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把教育举办权、办学权、评价权集中在自身手中,不但让学校失去办学个性,也使集中录取制度成为中小学教育指挥棒,庞大的中小学培训市场(包括学科培训、特长培训)由此形成。
说实在的,每当政府部门出台上述素质教育的“狠招”,我就多一份失望,这显得政府部门很没素质——从素质角度看,没有科学调查、不问操作性、不知自身责任,是缺乏严密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责任心等素质不高的基本表现。何时这些“狠招”不是政府想出就出,而是要通过听证、审议;何时对于政府部门不履行法定责任的行为,比如不依法投入、侵犯学校办学自主权,可以有“狠招”治理,人大机构可以代表人民罢免政府官员,我们的教育决策也许才会更有素质一些,而治理应试教育的措施或可更靠谱一些。
- 2009-11-02疯狂奥数
- 2009-10-28奥数禁令千万要挺住
- 2009-08-24“封杀奥数”是一种粗暴的教育管理
- 2009-08-26封杀奥数易,圈养国学难
- 2009-08-24撤职校长是封杀奥数的替死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