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六号,“身价千亿”的袁隆平在回母校时,直叱“用财富衡量科学家太低级、太庸俗。” 【>>>新闻资料<<<】在各路“专家”忙于走穴吸金的时候,还能听到这样一番言语,所以——
这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高兴之一:为财死者有的是,袁隆平只为那三分地
退一万步讲,即便按照“身价千亿”论者的认知价值和评估标尺来计量袁隆平的身价,又何止“身价千亿”能堪!换言之,“身价千亿”如果不是逻辑混乱和思维弱智,就是贱视袁隆平的存在价值和低估其“无形资产”。 >>>详细
高兴之二:科学家名列“富豪排行榜”是幸事
这一是对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的肯定和反哺;二是对科学以及科学家的尊重。富豪排行榜里出现一个或者几个科学家的名字,不但提高了“榜”的含金量而且对于目前出现的“仇富”心理也未必不是一种平衡。 >>>详细
袁隆平是个科学家,他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袁隆平除了“科学家以外,还是一个普通人,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生活理念;而像袁隆平这样的坚守自己的理想,专心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人还有不少。所以——
也不要把袁隆平“太当回事”了
不必将袁隆平过分道德化
袁老在舆论中确实有着很崇高的道德形象。但袁老伟岸的道德形象,远非表现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简朴”也好,买豪华车也好,只是一种个人生活习惯,它尽管值得肯定,但不应该被过分道德化。这可能是他的个人偏好,与其生活经历和消费理念有关,自己的钱自己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自己自由选择,与道不道德没有什么关系。 >>>详细
袁隆平并非唯一的“院士表率”
“和袁隆平一样富有”,在这里,袁隆平是被作为一个院士标杆列名推举的。不过,中国的院士不止袁隆平一人,更多的人没有成为亿万富翁。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成为亿万富翁不管是不是其目标,至少社会对科学家的报偿,主要不是给予亿万财富,而是对其科学贡献的赞誉,例如将其贡献记入科学史乃至社会史。 >>>详细
作为一个以科学致富的富翁,他对这个社会最大的道德贡献在于,他的科研成果养活了无数中国人,解决全球许多人的吃饭问题。这个是不能用“千亿”来计算的。所以——
用金钱作为衡量科技的标准,太庸俗
评估袁隆平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比普通人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社会上,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在社会伦理的天平上,他们的“身价”是相等的。笔者这样说,并没有贬低科学家的意思,而是说对科学家的估价,不符合科学家的本意,不符合科学的精神。 >>>详细
政策中的价值导向很重要
对于政府来说,鼓励科学技术专家成为亿万富翁,不只是一种政策取向,而且内含了价值标准。“院士—成果—产业—亿万富翁”,这样的推理链条中,贯穿着功能主义的思维,功能的核心是产业。这大大窄化了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对科学的理解。在这样的功能主义理解之下,大部分科学进步将被视为无意义。 >>>详细
当我们简单的用数字、金钱来衡量一个伟大的科学贡献的时候,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就一文不值?用“钱”作为一个标准,我们的个人价值、人生价值是被肯定,还是被彻底否定呢?
被“低级”的还有我们的个人价值
袁隆平财富观的双重时代意义
公众对于袁隆平的态度,显示了经过市场经济涤荡后的心态成熟。但是,这种成熟背后却也隐藏着另一种隐患,这种隐患比仇富更加隐蔽,影响的范围也更大。这种隐患就是,把财富当成了衡量个人价值的首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隐患是市场经济对人们的过度启蒙。 >>>详细
袁隆平的“老底”翻出了什么?
袁隆平身价高达1008亿,但他只靠基本工资生活,对此,他还感到很满足,这是许多年轻学子所做不到的。他到母校访问穿的是50块钱的衣服,他说他喜欢穿的还是那件15块的衬衫。这些都说明,他不看重金钱,只看重事业,不为金钱改变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多么难能可贵,对此,年轻一代的学子应该好好揣摩,终身都值得借鉴。 >>>详细
结束语:袁隆平在前一段时间说:“到我90岁时,要争取实现超级稻亩产达1000公斤的目标。”有人说袁隆平在放卫星。但不管怎么说,没有许多杂念的袁隆平敢想,也敢做。在市场经济的涤荡下,无处不充斥着功利主义。当我们到了90岁的时候,或者到了袁隆平现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我们有像袁隆平这样“放卫星”的胆量吗?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