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作为该款游戏取景地之一的泉州再度“出圈”,吸引不少玩家、游客来泉打卡,感受世遗之城的文化魅力。然而,融入泉州世遗元素的游戏并不止于此,近日,记者获悉,由华东理工大学“非遗新势力”团队的学生们开发设计的一款音乐类游戏《“乐”动世遗城市》目前已成功落地,游戏以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为核心元素,融入泉州花灯、木偶戏、南音和22个世遗点,不仅在内容上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传播的方式展露于大众视野中,兼具创新性和趣味性。 游戏 涵盖22个世遗点 还有众多非遗元素 2日晚上,在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大三学生郭书含和陈诚的指导下,记者体验了《“乐”动世遗城市》。进入游戏页面,首先呈现的是泉州开元寺、九日山、真武庙、洛阳桥等22个世遗点,点击后分别弹出各个世遗点的相关介绍。点击页面左上角的“人物选择”,以木偶戏经典剧目为创作灵感的角色“小沙弥”和“老妪”跃然眼前,在丝线的牵引下,显得栩栩如生。进入左上角的“商店介绍”,玩家可通过金币兑换“花灯”元素设计而成的道具,以此增强游戏角色能力,辅助通关。 游戏开始后,耳边响起南音优美的旋律,指尖上的闯关之旅随机开启,根据音乐节奏点击对应的音符以获得积分,达到指定积分即为通关。 “主人公的设计原型来自在泉州看过的木偶戏《小沙弥下山》和《青春梦》,每个关卡对应的世遗点都有相关的历史文化介绍,供玩家在玩中学、在学中乐。”郭书含表示,希望通过游戏,让玩家感受南音的古韵今传,感悟南音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更加深入地了解泉州非遗背后的故事,由此激发大家对泉州非遗的兴趣,促进泉州非遗的科普宣传与拓展传播。 开发 以“刺桐园”为创作灵感 实地走访助落地 “我们从泉州校友捐赠的校园景观‘刺桐园’中获取创作灵感,泉州作为我国唯一一座以整体申遗成功的城市,围绕其展开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探索再合适不过。”游戏的技术人员陈诚向记者介绍,“非遗新势力”团队的成员来自上海、辽宁、浙江和福建等地,由6名数学学院学生、3名商学院学生、1名美工和1位指导老师组成,尽管都不是泉州人,但不约而同地被泉州的文化底蕴吸引。 去年暑假,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泉州的11个世遗点,体验泉州花灯、木偶戏、南音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林伟忠、郑芳卉等36位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进行对话。当时,本报曾对此进行了报道(详见2023年8月17日第五版)。团队成员被泉州人精湛的非遗技艺和坚守热爱的工匠精神打动,最终一致决定根据泉州非遗传承传播的现状和痛点问题,以南音为核心元素,以年轻人喜欢的游戏形式作为非遗数字化传播的载体,将体验过的泉州非遗元素一并融入其中。 “游戏能顺利落地,离不开社会多方的支持。”项目负责人郭书含说,前期实地走访中,他们与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黄溪水达成了合作意向,在非遗内容的呈现上,黄溪水提供了不少专业的指导意见,令整个项目更具趣味性和故事性;在南音曲目的选择上,团队与泉州知名南音乐团——点水南乐乐团主唱郑明明进行了面对面沟通,获得了乐团22首南音原创歌曲的使用权,“我们在不改变南音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一些现代旋律,既让南音有全新的听觉体验,也让这项古老非遗更容易在年轻群体中传播开。” 项目的开发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团队的技术人员耗费了不少心力。“因上课所学的内容不足以满足游戏的开发需求,团队的技术人员大多是从0开始自学编程语言和建模引擎。”郭书含说,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团队成员多次带着项目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其间也吸纳了不少评委的宝贵建议,并获得了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和“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计划 内测阶段获好评 将探索更多泉州元素 “游戏制作完毕后,在内测阶段便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很多同学听到改编后的南音,都觉得很新鲜。”郭书含说,经过调研,他们发现加入编曲元素的南音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也有利于南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今年8月底,为了寻求更深入的合作交流,团队再次来到泉州拜访黄溪水。“黄会长建议我们以‘小关卡、大章节’作为游戏的主体结构,在游戏中加入整体的故事线,让玩家可以沉浸式体验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陈诚说,下一步,他们打算以梨园戏著名曲目《陈三五娘》作为故事蓝本,将泉州特色爱情故事融入到剧情设计中,以此增强游戏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此外,该团队还希望为这款公益游戏寻求更广阔的推广渠道,让更多受众能够在数字化技术中体验到非遗魅力。“例如可以在泉州的各大博物馆利用电子触摸屏进行推广,或者作为中小学生的研学产品之一等。”郭书含说,在后续开发工作中,他们将不断打磨游戏细节,提升游戏品质,积极推广游戏作品,让更多人以此为契机认识、了解、爱上泉州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的世界遗产城市。(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 庄鹏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