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闽南,有很多俗语讲得既生动又形象,比如‘人情世事陪够够,会无鼎兼无灶’‘在世无人认,死后一大阵’,说的就是大家对一些陋习的无奈和郁闷。”近日,市委宣传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宣讲团走进南安市东田镇,接地气、心贴心的宣讲,让群众拍手欢迎。 从沿海到山区,从机关到企业,从乡村到城市,一次次接地气、沁人心的理论宣讲活动,充分展现市委宣传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作为。 不只是宣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对照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检视查找差距和不足,在理论宣讲进基层、守护意识形态阵地、加强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提升文化产品创意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倾力解决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主题教育落细落实。 推动理论宣讲进基层 当好“说书人”“解读者”“翻译官” 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基层反映,在宣讲方面,宣传部门还存在推动新思想“大学习”的广度、深度不够,开展理论进基层“最后一公里”创新方式手段不多等问题。 把“改”字贯穿始终,立查立改。市委宣传部突出领导干部带头的“点效应”,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带头学、带头研、带头讲、带头做,通过实地参观、视频观看、专家辅导、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列出专题学、联系实际学、融会贯通学,让领导干部率先做好新时代“说书人”。发挥集中宣讲的“线效应”,从党委讲师团、党校、基层理论骨干、基层模范人物中遴选14名宣讲员,从10月份起分赴各地开展集中宣讲,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开展面对面的宣讲、交流和互动,既讲出理论的“高度”,也讲出鲜活的“温度”,让宣讲员成为中国故事“解读者”;发挥宣讲小分队的“面效应”,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精心设置23个专题,组织“10+1+N”小分队(10个市级宣讲小分队+1支文艺宣讲小分队+N支各地特色小分队),走进田间地头、渔排码头、工厂社区,用闽南话、大白话等群众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形势政策编成闽南歌谣、闽南“四句”、快板书等宣讲内容,用诗歌朗诵、小品、书法、摄影、曲艺等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宣讲,小分队也成了百姓身边的政策“翻译官”。 提高新闻发言人水平 全方位预热海艺节宣传 针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特点,各级宣传部门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不足、突发事件舆情处置难的现象,市委宣传部主动查找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通过筹备举办全市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加强全市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提升各级各部门舆情处置和信息发布工作水平。此外,我市每年主动发布泉州市新闻发言人名单,不断完善我市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新闻信息规范化、制度化,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推进政务公开。 在全市信息发布,特别是重大时间节点以及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方面,市委宣传部加大指导和督导。为做好即将到来的海艺节宣传策划,宣传部门精心策划海艺节英文官网——泉州全球英文网,开展网络艺术节活动,并通过策划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海艺节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全方位预热海艺节宣传,提供海艺节权威报道。 提升文化产品创意 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文化产品上创意不足,同时也缺少一首适宜传唱、具有泉州元素的海丝题材歌曲……”在主题教育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原原本本、详细地写在市委宣传部的整改清单里。 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市委宣传部迅速行动起来。日前,泉州市首届文化创意产品展开启,首届文创展LOGO出炉,“爱文创、重文创”的浓厚氛围被重新激发出来。此外,市委宣传部在歌曲创作中加大投入,邀请国内知名词曲作家进行创作,拟于今年年底推出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力争给泉州人民带来一首属于自己的“主打歌”。 在主题教育整改调研中,市委宣传部还发现,群众对校园周边存在盗版书籍及不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游戏卡片、卡通动漫等出版物问题反映突出。为此,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全市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和文化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在刚刚结束的第一阶段执法中,共收缴盗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及其他非法印刷品900多件,下架血腥暴力、低俗等内容出版物30多种,同时对书店、印刷企业、网吧等单位经营进行了规范引导。此外,深入推进全市“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对传播淫秽色情出版物及网络信息的案件线索进行再次摸排,尤其是对案件查办进展不畅、不力的,进行重点核查监督,确保每一条线索有准确的核查结论。 □本报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邱庆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