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府文庙广场献唱7年
11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府文庙大门旁的广场,这里有一个挂有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演出队横幅和背景的舞台。在旁边的庄际昌状元祠里,记者找到了正在收拾演出设备的傅铨泉老先生。傅老先生给记者的名片上印着他的职务——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与下文的“鲤城区南音研究社”相同)常务理事、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演出队队长。
他介绍,自己组织南音表演已经10多年了。1996年至1999年在文化宫南乐社当副社长时,他找了一些南音爱好者、表演者,工作之余兼职唱南音。2004年7月他们搬到府文庙,有了比较固定的场所。“当年7月1日晚首演就很轰动,成百上千的市民、弦友来观看。”
状元祠两堵墙上挂满了中央部委、省市领导前来考察、看望演出队的照片。傅老先生说,这几年来,演出队获得诸多名誉,在民间有着良好的基础。
窘境:收入靠捐资 生存难维系
“我个人身体原因,还有就是演出队收入难支撑。”傅老先生开门见山地谈到结束演出的原因,最近他身体欠佳,血压高,孩子们都劝他不要出来组织演出了。
傅老先生说,几年来,他共投入了20多万元组织演出。除此之外,演出队惟一的收入来源是市民、弦友的捐资,少得可怜,“很多年轻演员连伙食费都没有,找我先借。”2004年演出队搬至府文庙广场之前,他个人拿出7万元,搭设舞台,采购音响、衣服、字幕、电脑等表演器械。
傅老先生给记者算了笔演出队的账。他说,一般弦友有捐资,演员可得4成,演出队6成。演出队现在每个月要付2000元的场地租金,给演员租宿舍1800元,水电费500元,几名演员的补贴6000多元。“一个月的花费,保守计算就要上万元。”可目前,演出队获得的捐资每况愈下,已经难以为继,演员也从早些时候的一二十人减少到现在的8个人。
后续:有可能只是暂时谢幕
那为什么非停不可呢?傅老先生称,鲤城区南音研究社曾提出,让他将包括舞台在内的表演器械移交给其他人接管。他认为不妥,“这些都是我自己掏钱添置的,在2004年7月1日之前就已经购买了,怎么能说是有人捐资后才买的呢?” 他认为有两种方案可行,一是后来的接管者出资盘下这些器械,二是合作,找到人注入资金一起经营。
1日上午,记者联系到鲤城区南音研究社郑芳卉社长。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演出队挂有该南音社的牌子,但南音社没有收费。社里要接收演出队,不过,傅老先生认为表演器械是他购入的,要转让。对此,有人认为这些东西大多是群众捐资而来的,“看法不一样”。
“不会永久停办。”郑社长表示,这个阶段是淡季,先调整一段时间,将一些关系理顺后再接着办下去。
演出队是暂时谢幕,还是永久告别这里的舞台?不少弦友对此表示关注。
- 2011-11-02泉州获批南音硕士点 2012级初定四个研究方向
- 2011-10-28闽南文化生根校园 南音北管与学校"零距离"(图)
- 2011-10-24薛蛮子赞泉州古厝南音好 遗憾未见到“阿町”
- 2011-10-20潜心南音60年老伯回乡授艺 收集整理曲谱将出版
- 2011-10-13手抄剧本当宝梦想登台表演 外地媳妇迷醉南音
- 2011-09-27逐梦南音 中国音乐活化石梦幻般复苏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