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郑氏膏药”入“非遗” 包治跌打损伤
郑瑞凿先生称,这种膏药是治疗跌打损伤的法宝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5月17日讯(记者 黄凌燕 文/图)在日前公布的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一项郑氏传统跌打伤科项目。项目传承人郑瑞凿拿出两片膏药称,家传的膏药能治一切跌打损伤、全身关节及软组织酸痛,因此被列为“非遗”保护项目。 家族祖上习武自创疗伤良药 郑瑞凿告诉记者,据家族族谱记载,19世纪前期,居住在莆田华亭南墘村的郑氏先祖是个阅历丰富的大商人,在涵江开了“万盛行”大商号,家资巨富。先祖修建了楼阁大厅,高薪聘请四方奇才异士教子孙读书习武,一来护卫家园,二来强身健体。 习武之人难免受伤,先祖博采众长,总结民间各路名家经验,发明了很有特色的治疗跌打损伤的技术,自创膏药也成了家族习武者形影不离的护身宝。时光流转,后来的族谱中已见不到功名显赫的人物,大商号也不复存在,但跌打膏药和治伤技术却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约150年前,闽南发生了激烈持久的黑白旗帮派械斗,社会治安极其混乱,伤病患者比比皆是,到郑家登门求治者数不胜数。从那时起,家族内擅长治伤制药的先辈们声名大噪。随后,郑氏跌打伤科的名声也越传越远,技术代代相传,传男不传女,口授不著述,保持传统本色。到郑瑞凿时,已经传承了五代。
几乎绝迹的十二时救针(资料图) 家传十二时救针几乎已经绝迹 57岁的郑瑞凿是莆田华亭南湖小学教师,他仍保持祖上习武之风,四处拜师学艺,练得一身武艺。工作之余,他还担任莆田南少林武协理事,是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年来,他利用工作余暇,义务为伤病患者疗伤治疾。他曾为许多县市级以上的国家干部疗过伤患,却从来不向人夸耀。对一些贫困穷苦的伤患,郑瑞凿不但为他们治伤,有时还给些适当的资助,教他们如何保健和锻炼身体。 “家传医术共有七样,最重要的法宝就是一支针、一把草,操作简便,却能达到调理气血、散瘀止痛、促进机体复元的效果。”在华亭镇南湖村郑瑞凿的家里,他拿出一些方形纸片,纸片正中粘着黑色的药膏。郑瑞凿说,这就是家传的跌打活血膏,由中草药制成,再用传统的煎制方法成膏,可用于治疗一切跌打损伤、全身关节及软组织酸痛。 而家传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几乎绝迹的十二时救针,这是家族治疗跌打伤的核心技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以气血的子午流注为依据,按受伤的时辰与脉道论治,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拔罐,打开气门,疏理经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使患者急症缓和,转危为安。 部门将对该技艺进行深入研究 记者从城厢区文化馆了解到,跌打损伤是危急的、延缓不得的病患。郑氏传统跌打伤科是在传统疗法思想指导下的一门医术,是民间医学遗产,因此给予申请“非遗”保护。 按照保护计划,将开展对郑氏传统跌打伤科技艺的深入研究,用现代药理学理论及相关技术去揭示其特有的药物作用和治疗效果,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药理药效,使该项技术发挥出更大的救死扶伤作用。 |
- 2013-05-08莆田出台《办法》 规范非遗申报评审保护管理
- 2013-05-08莆田非遗新添45个名录项目 61位代表传承人
- 2013-02-27莆田蔗塔中华一绝仅元宵亮相 已申报国家级非遗
- 2012-10-30戚继光抗倭给莆田带来“非遗”
- 2012-06-27草根绝活吹响集结号 莆田将非遗项目打造成精品节目
- 2011-12-27莆田九鲤湖千年祈梦习俗拟申报国家“非遗”
- 2011-12-23莆田传统过冬至习俗将申报省级“非遗”
- 2011-12-20莆田荔城“土制烟花”传统技艺列入省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