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的五个问题,听听习近平怎么说
2015-09-08 22:23:3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9月6日,胜利日大阅兵刚结束不久,以俞正声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就抵达拉萨参加庆祝活动,焦点从北京转移到世界屋脊。 不久前,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会上习近平首次明确概括“治藏方略”。关于西藏,有几个关键问题得从这里找答案。 1. 为什么西藏如此重要?西藏是国家的两个屏障:国家安全、生态安全 从地理位置上说,西藏联结东亚和南亚,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又位于耸立的雪域高原之上,是中国内陆重要的屏障和缓冲地带。西藏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因此,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论断。 2. 为什么首先提“统一、团结,反分裂”?统一、团结不保,经济走不远 在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首先提出“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 近些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快速,高于全国平均速度。但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从来没有停止各种阴谋。西藏经济发展得益于稳定的环境,如果统一、团结不保,经济走得再快,也难走得远。强调统一、团结、反分裂是基于内外部现实考量做出的战略部署。 做好藏传佛教工作也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2011年7月,习近平就曾到大昭寺勉励宗教界人士,精进学识,提高修养,以信为本、以戒为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今年6月,在接受班禅拜见时,习近平再次针对西藏宗教工作指出,要积极开展教义阐释,弘扬藏传佛教教义中的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苦等积极思想。 3、为什么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部分居民特别是农牧民还比较困难
50年,西藏变化翻天覆地:人均寿命由20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8.17岁,增长近2倍;青壮年文盲率从自治区成立初期的95%下降到0.6% 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起步晚、底子薄、积累少,西藏部分城乡居民特别是一些农牧民生活还比较困难。这一切改变,需建立经济、社会、医疗、教育等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 针对这一点,中央对西藏的发展继续提供政策“大礼包”:继续执行“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的财税优惠政策,还要增加投资和金融支持。 还提出了几个突破:尽早实现所有县城通油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力争区内电网覆盖所有县(区),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完善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支持高寒地区供暖工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努力消除通信盲区;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建设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搞活商贸流通业,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4、为什么在西藏最宝贵的是精神?没有这股劲头,很多事都没法干
习近平说:“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西藏建设发展底子薄,外界输血不可或缺。让西藏有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仅是中央的财政转移、政策扶持和对口部委地方的资金项目支持,更是一代代援藏干部的无私奉献和无畏实干。 从“老西藏”精神到修川藏、青藏公路的“两路精神”,再到孔繁森精神,那种搀扶着往前奔、不让一个掉队的深情厚谊打开了援藏干部在西藏自然高寒、人文复杂环境工作的局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2014年8月,习近平专门提到过“两路”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在西藏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没有这股劲头,很多事都没法干。 |
相关阅读:
- [ 09-07]习近平与西藏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 [ 09-07]习近平谈“治边稳藏”:六大方略解决西藏发展问题
- [ 09-07]习近平谈“治边稳藏”:六大方略解决西藏发展问题
- [ 09-06]谱写雪域高原中国梦的新篇章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 - [ 09-06]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