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2020-01-23 17:20:00 来源:福建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荟萃多家博物馆珍藏文物的“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由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组委会文化教育部和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博物院承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四川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宁夏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和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多家单位参与,已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作为10月18日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文化教育项目之一。展览将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生动介绍形成、发展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诸如球类、武艺、棋类、赛马、民俗游乐等活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使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文化、教育和体育竞赛之间获得最大程度的融合、交流, 从而开拓视野、启迪心智。 西周柞伯簋 西周早期 柞伯簋是西周青铜重器,其铭文记录了周昭王(约公元前1000-前982 年)在周都举行大射礼的过程。这次比赛中,一位名叫柞伯的大臣十次举弓,没有一箭脱靶,周王于是把十块金饼给了柞伯。柞伯因此铸器,以为纪念。铭文同时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贵族教育制度。 习射画像砖 东汉 画面上为两个持弓箭的射士,左边一人侧身向右,戴冠、着长袍,腰间束带,悬佩箭箙,三箭斜插,右手执弓,左手搭箭于弦待射。右边一人身着长袍,右手执弓,同样搭箭欲射。 执弓武士画像砖 南北朝 长方形砖体上模印一队浅浮雕武士,四人皆顶巾束发,身着裆缚裤,疾驱前行。其中两人背负箭、肩扛长弓,另两人右手执盾、左肩荷剑,间隔排列。 射猎图金方奇 隋 金质,长方形,牌饰正中铸刻射猎图,中心上方刻一位头戴插羽宝冠、身着铠甲、足蹬靴、腰插箭袋、满弓待发的武将形象,胯下坐骑鞍鞯俱全,健步奔驰;武将左右下方各有一位戴胄着甲、挽弓跪射的勇士,三组人物与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虎、豹、猿等猛兽构成一幅生动激烈的追捕画面。 三彩骑马狩猎俑 唐 骑手通体施绿釉,头戴幞头,身着袍服。马通体施褐釉,圆目如炬,两耳上竖,神态矫健。马背上原似卧有一猎豹,仅余三爪。 福州球场石碑记 唐 该碑出土于福州市区的中心地域,为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刺史裴次元在福州修建马球场时所立,不但记载了马球场从选址到竣工的全过程,更描写了当时福州的景观风物,是极其珍贵的文物资料。 狩猎图摹本 唐 该图取自墓道东壁,篇幅巨大。表现了皇室贵族及其随从狩猎出行的情景。初唐、盛唐时期,皇室贵族喜好狩猎,将狩猎作为强武艺、壮军备、愉悦身心的重要活动。 胡人打马球俑 唐 该俑头梳中分辫髻,身着交领绿色紧袖衫,腰系红袍,足蹬黑靴。右手高举,俯身做击球状。马球运动古称击鞠,或由波斯传入。唐时风俗开放,男女皆可参加马球运动,该俑依其妆扮可能为胡人女性球手。 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 宋 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绵延发展2000余年而不衰。蹴鞠比赛规则完善,娱乐性强,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民间都极为流行。瓷枕呈八角形,中间绘黑彩蹴鞠图,四壁绘卷草纹,底部印有阳文“张家造”三字。 白瓷围棋盘 隋 棋盘呈正方形,其上纵横各刻19道直线,共计361个交叉点,中央和四角分别刻出天元和角星。盘面及四侧施白釉。这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19道围棋盘。 绿釉陶六博俑 东 汉红陶胎,底座与俑分模制作。座之两侧跽坐两俑对博,中间置一长方形盘局,其一边置六根长箸,另一边置方形博局,博局两边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两枚圆“鱼”。博局与俑皆施绿釉。 水晶球 明 水晶质,圆球形,晶莹剔透,一大一小,其中一球有两小孔,便于穿系。在天然水晶中很难有完全透明、无杂质的晶体,因此晶莹洁净的无色水晶尤其难得。这对水晶球毫无裂纹和包裹体等瑕疵,纯净如水,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其功能也许类似今天的健身球,用以舒活筋骨、强身健体。 红陶倒立俑 西汉 红陶胎,手制而成型。俑呈倒立状,头手着地,腹部前鼓,两腿向上并后伸,与躯干部分形成90度夹角。该俑姿态奇异,动感强烈,生动再现了古代杂技的技巧,可与当今体操运动员和杂技演员的高难度动作相媲美。 展厅照片 火炬展示
投壶展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