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景区“提质”之道
近年来,我省出现了福建土楼、宁德地质公园、福州三坊七巷等一批快速成长型景区。这些景区在今年“五一”小长假中,游客数和旅游收入涨势猛,将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以太姥山和南靖土楼为例。“五一”期间,这两个景区游客数分别同比增长10%、25.6%。但专家认为,两个景区游客数都不到7万人次,还要做足营销,提升知名度。
相比山水旅游资源的丰富,我省景区的营销模式显得很“单薄”。专家表示,不少景区的营销人员,甚至当地行政主官出外进行旅游推介时,都采用“只有介绍没有线路”的单一营销模式;无视当下盛行的网络营销,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传统的散发宣传单宣传。
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扬标认为,旅游产品的推广方式应该多元,要积极运用网络营销,实现资源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效益化。“要通过互联网这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创造最终端的客户。要针对目标客源市场,挖掘细分市场,实现精准营销,来撬动整体旅游市场。”
闽江学院旅游系主任吴金林则认为,旅游市场营销理念,要从战术营销理念向战略营销理念转变,从物体营销理念向人本营销理念转变,从顾客满意理念向利益相关者满意理念转变,从程序营销理念向体验营销理念转变,从产品营销理念向品牌营销理念转变。
我省一些景区已开始通过创意性活动聚集游客目光。如,三坊七巷景区在今年“五一”期间举办首届海峡汉服文化节,向游客展示汉服文化及相关礼仪。许多游客表示,这样的活动,和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近年来,我省还开发出永泰云顶、连城培田古民居等新景区。对于这些开发初期的景区,专家认为不能重开发轻营销,应该边开发边营销,通过网络营销和创意活动打破信息瓶颈。
多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旅行社的常规旅行团主要分为“纯玩团”和“进店团”两种。前者旅游品质较高,选择的人相对较多。但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纯玩团”越来越无法满足追求深层次旅游的游客。对此,旅行社已开始尝试从饮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增加旅游文化含量。如果景区能从开发初期就紧密结合市场,提升文化品质,景区经济效益就能更早进入增长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