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务收入放缓
截至2012年底,中国中冶拥有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待开发土地面积达到3307万平方米,较前一年的2074万平方米增加59.5%。
一位长期跟踪中国中冶的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房地产开发角度,中冶去年的土地储备进一步增加,这说明中冶本身拿地速度要比项目开发速度快。
在经营业绩方面,2012年中冶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为252.65亿元,占所有业务板块的比例为11.26%。相比2011年207.55亿元的营业收入及8.84%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而在上述券商人士看来,虽然将房地产业务作为四大主营业务之一,但中冶开始涉足房地产,已经是房地产最黄金10年的尾声。“如今在地产业群雄并立且行业已经过了发展的高峰期。”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称。
记者注意到,相比于2009年、2010年的增长幅度,中冶的房地产业务收入增速开始放缓。
2009年,中冶房地产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42亿元,猛增122%至94亿多元,2010年更是为其带来约250亿元的收入,增幅高达164%。进入2011年,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在政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购令”和房产税等多种行政和税收手段的抑制下进一步放缓。
记者注意到,自2010年以来,中冶在房地产的投资额度上,已经连续两年大幅减少。
其中,2011年其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额由2010年的433亿元减为370亿元;2012年,该数字则降至297亿元。
中国中冶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其房地产开发成本及房地产开发产品占存货原值总额的比重为57.7%,2009年,该比例仅为38%。
“房地产项目上,如果周转得好的话,就不会有太大影响。”上述券商人士表示,2012年中冶房地产销售不行,大量库存存在,给他们的现金流带来明显压力。
资金流状况受影响
“2012年,工程承包、资源开发等行业都处于低迷甚至亏损状态,而房地产行业虽然受宏观调控,但也只是利润空间缩小而已。”在郭凡礼看来,在各主营业务中只有房地产开放一项为公司带来实际收入的情况是符合预期的。
然而,中冶在财报中承认,2012年由于国家行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影响,对集团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产生了一定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冶营业收入为2211.19亿元,同比减少3.94%。其中,占比最大的工程承包方面,2012年收入为1752.10亿元,较前一年下降超过56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中冶的资金回收及相应的财务状况受到了影响。2012年,中冶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67,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41,存货周转率为1.78。而在2011年,这组数据分别为:0.74、5.19、2.07。
前述接近中冶的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冶目前掌握大量土地储备,但苦于资金等方面掣肘,不得不放缓在房地产板块的开发。
去年10月,一则“下关地王开工即停工”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对下关中冶地王的再次关注。
据媒体报道,这幅出让总价超过200亿元的巨无霸地块,在出让两年之后,拆迁尚未全面展开。
对于该地块的最新进展,记者尝试联系中国中冶董秘康承业,但其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在接近中冶的人士看来,中冶并不是很激进,目前只是在观察中做出调整,只能说是小心谨慎地在推。
据悉,中国中冶2013年将主要聚焦冶金和房地产两大优势项目,同时,坚持适度多元的原则,开展资源板块和装备制作业板块业务。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则分析,即使房地产业务异军突起,但由于占比太少,依然不能反哺母公司业务。
巨亏探源
三项主业减收140亿拉长战线埋隐患
2013年3月末,中国中冶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2012年亏损69.52亿元,比预亏72亿元的数据略有减少,但较前一年42.43亿元的纯利,仍相差甚远。
2009年9月,中国中冶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并成为当年全球第二大IPO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2012年,中国中冶包括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房地产开发在内的四大主业板块,除房地产开发外,其余3项均遭遇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