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地方的传统产业落后、层次低端(或产业结构单一),加之政府缺创新精神、只图眼前之利,而忽视了对原有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改造、升级,引进新兴产业。其不仅严重制约着其当地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其财政的收入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只好通过卖地来实现其财政的收入增长。而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属预算外收入的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是其收入的主要部分。可以说,房地产税费和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财政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据相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的税收收入,在进口税收、成品油、煤炭等能源行业相关税收收入大幅下降下,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收入却是在反弹。其中,房地产营业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同比分别增长38.3%、48.2%和34.7%,比去年同期增速分别加快51.9、65.7和30.2个百分点。这表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在未来还会延续过去十余年的强势,很难用被取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在财政收入依然“缺钙”下,楼市调控又怎能不“缺钙”!
评点:俗话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楼市调控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时,地方政府必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曲线救国”。对于有的地方政府而言,只要保障财政收入不收缩,即便损害一些百姓的利益又有何妨。
再者,说官员思想的缺钙。
记得,习主席曾告诫官员:“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利己就产生了贪婪、私欲膨胀、金钱至上等不利于市场正常发挥作用的邪念。
苏轼在《范增论》中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当下的“拜金主义”思潮,已是国人无法回避的倾向。在利益面前,也有许多官员因思想“缺钙”屈从私欲诱惑,而谋求其个人的高官厚禄与荣华富贵。那些思想“缺钙”的官员,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要“实惠”不要“主义”。对其来说,群众的冷暖可以漠不关心,甚至以“财色”为工作基准。官员思想的“缺钙”危害大矣,切不可小视。楼市调控效果如何,直接关系政府公信力的维护与提升,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则是楼市调控的关键。但在官员的思想“缺钙”下,楼市调控又怎能不“缺钙”!
评点: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官员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为人民服务”则成空话。而“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又何谈。
最后,说住房保障的缺钙。
当前,房价和楼市调控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热点话题,想避之难矣。有评论人称“房价是中国社会的绑匪,应该痛击高房价。”也有人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完全背离了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理念,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炒作的市场。房子已经完全异化成一种只涨不跌的资产,而不是供人居住的住宅。”然而,解决好普通居民的住房保障问题,本就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看到是一味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商品房)去解决,而在过去十余年间未建保障房。只为发展经济、拉动GDP,而忽视普通百姓的住房问题,不可不说是住房保障的严重“缺钙”,这又怎能将高房价的责任怪在房地产业头上。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就应分两个方面,一是公租房(解决普通百姓的住房保障),二是商品房。然而,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商品房”的热衷,远大于建“保障房”这一本属于自身的职能。在住房保障十余年的“缺钙”前提下,楼市调控又怎能不“缺钙”!其实,当前的住房保障“缺钙”并不可怕,怕的是满足于“缺钙”,更安心于“缺钙”。
评点:民间有话说“手头有房,心里不慌。”这可说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也是“安居方能乐业”的体现。然而,在住房保障制度的立法缺失,却是难圆普通百姓的住房梦。或说,这“缺钙”的住房保障到底“保障”了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的“缺钙”,导致楼市调控的基础不牢;地方财政收入的“缺钙”,导致楼市调控的支撑不稳;官员思想的“缺钙”,导致楼市调控的执行不力;百姓住房保障的“缺钙”,导致楼市调控的政策不信。一言蔽之,正是由于中国楼市长期的严重缺钙,方导致了今天的房价高企、调控失败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