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0元,对于很多工薪阶层人士来说只能望洋兴叹,特别是那些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目前不仅独立买房遥不可及,连独立租房也变得难以实现。收入高一点的还能与他人合租一套房子,收入差一点的只能两人甚至多人蜗居一室。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建海,他对记者感叹说:“现如今,房奴都不是问题了,至少他们还有房子,可以安慰一下内心;新出现的租房奴们,把本该追逐职业梦想的初衷放置一边,为了一个在大城市的立锥之地辛苦奔忙,房子已经成为这群年轻人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买不起房可以租房,但租不起房的时候怎么办?“对于刚刚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中国而言,高房价、高租金属于特有的体制性问题。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是住房问题最多、对社会经济冲击最大的国家。”曹建海说。
谁在北京买房子
宋朝时,文人王禹偁(音同撑)曾在文章中提到当时首都开封的地价很贵:“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可见那时的房价也是寸土寸金。但是,尽管房价很贵,当时很多官员与普通百姓一样买不起房。比如大文豪欧阳修,官至太子少师(从一品官衔),在给朋友的信中也感叹说,自己在朝廷工作了这么多年,却始终没买上房子,只能一直在小胡同里租房住。
现在的情况则不一样了。据多家媒体公开报道,在部委大院集中的北京海淀区四道口,近几年盖起了不少新楼,有的刚刚竣工,有的正在装修,有的已交付使用。知情人士对记者披露,这些房子都是福利房,因此非常廉价,“内部职工是以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的。”而旁边的商品房小区,每平方米均价则高达4万元以上。
曹建海告诉本刊记者:“在北京拥有住房无非有两种合法方式:福利分房和买房。”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北京的党政机关、国家部委众多,能分房的大多是国家机关或一些效益不错的企事业单位。对于这些单位的职工而言,以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为分水岭,之前是完全无偿的福利分房,之后则是从单位购买价格低廉的商品房,但仍属变相的福利分房。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这些部门与地方政府进行土地交易后,房子由开发商代建,建成后以成本价卖给单位内部员工,并办理相应商品房手续。这一群体是房屋市场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而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和个人积蓄增多,这些人大多另外购买了私人商品房。因此,到目前为止,他们中很多人拥有两到三套住房。曹建海归纳说:“40岁以上的国家单位职工以前分到的房改房,目前普遍拥有和商品房相同的完全产权,获得成本很低。这些房屋因为年代较早,很多家庭已经通过购买新房实现了升级换代,原来的房改房大多用于出租,以获得租金收入。”
第二种拥有住房的方式是完全由个人掏钱购买商品房。其中又可分成两类人群:一类是所谓的社会成功人士,俗称的有钱人,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买房不成问题;另一类是具有刚性住房需求的普通人群,这也是目前购买高价商品房的主力军。这些大多在20—40岁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具备支付首付的能力,但通过向父母甚至祖父母“融资”,还是能凑出足够的钱。“中国人家庭观念很强,很多这类的借款事实上不用归还。这就导致年轻人购房具有强烈的啃老倾向。”曹建海说。
除商品房之外,北京还有政策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简称经适房)和限价房。早在1998年房改时,国务院就下文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起以经适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但是曹建海认为,目前的住房制度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北京的保障性住房不仅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还滋生了钻空子和腐败的空间。
比如,相对于高价的商品房,经适房明显要便宜很多,但要在北京买经适房,条件足以让大部分打工族望“房”兴叹:一、北京户口,且取得3年以上;二、购买经适房的3人户家庭年收入水平必须在4.53万元及以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须在10平方米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须在36万元及以下。再看北京市限价房购买资格:一、北京户口,且取得北京户口5年以上;二、3人及以下家庭年收入水平必须在8.8万元及以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净值57万元及以下。此外,政策还规定,在限价房购买人群中,还要优先考虑“1998年房改之后,没有享受到福利分房而又没有买房的这一部分人群”。
令渴望拥有住房的普通人群不满的是,北京的经适房和限价房已经变成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变相分房的定向房屋。不少国家机关单位纷纷集中购买经适房,以解决内部员工的住房难问题。“资格审查变成了一句空话。”曹建海对记者说,“实际上,由于完全无偿的分配方式已经绝迹,经适房已经成为了福利分房的另一种形式,因为中央机关一直可以购买经适房。此外,所谓的限价房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福利性质。”
“归根到底一句话,普通外地人以及没有关系的北京人,只能购买价格高昂的商品房,但很显然,如今的价格他们也是买不起的。”曹建海总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