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
zz.fjsen.com2014-06-19 13:22:20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而《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它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一名名叫“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影片至始至终都在运用复古的色调来营造一种孤独的气氛,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有众多登船只为聆听他琴声的乘客,1900其实并不孤独,但他却让观众觉得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人们在1900身上看到了自身的孤独,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和自我的飘忽。 对于观众来说,1900是个特殊的存在,他有着特殊的名字,有着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有着与尘世格格不入的清澈纯净,他从没有离开过他的“乌托邦”Virginian油轮,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让人惊奇。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成年后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身兼数职”的我们常常看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而1900不同,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离开了,除了那张破碎的黑胶唱片,人们几乎很难找到他存在过的痕迹,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他是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导演镜头下对1900的一生的艺术处理,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他却没有像常人那样去要去追,而是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这些情节的安排,既符合对1900形象的塑造,也引发了观众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 导演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将整个故事情节展开,使得影片有更多的空间让人们思考想像,而他将平日里的恬静释然与斗琴时的惊心动魄穿插在影片中,对节奏的掌控松弛有度,这些技巧都给观众一种新奇的观影体验。除此之外,影片中的配乐也令这部作品更加动人。当琴声响起时,仿佛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时而急促时而平缓。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它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身在其中的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像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美好无限。 电影的最终,回到了乐器行,Max与老板的交谈已经结束,而1900在这浮华世间存在的痕迹似乎也终结在这一刻,镜头里的那把小号,和电影开始时一样。所有的故事似乎都以结束,所有的故事好像才正要开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