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何银河带动6000农民种植3万亩淮山

zz.fjsen.com 2013-12-14 10:13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找个好项目,大家一起干

——何银河带动6000农民种植3万亩淮山

东南网12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王一雄)

10日下午,云霄县马铺乡山里的气温陡降。记者从云霄县城出发,来到30公里外的客寮村,这里是云霄、平和两县交界处。虽然地处偏远,这个村却由于推广种植淮山,成为远近闻名的专业村。

“机器不够,就去进。缺什么,补什么。要找质量好、效率高的品牌。”

“资金问题,我想办法解决。”

……

当记者走进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时,带头人何银河正和几个人讨论淮山加工厂即将投产的问题。旁边摆放着一些机器,刚刚采收的淮山整齐地码放在筐里,村民们正忙着包装。

“农业要发展好,必须要有现代工业化意识。许多农产品经过深加工才能获取更多价值。我们的淮山发展到上万亩,已经是规模种植,缺的就是加工环节。”何银河对记者说,合作社前些年有意发展淮山面、淮山粉等深加工产品,由于没有生产能力和资本,都要请外地食品厂代工。

紧贴着合作社办公楼,就是正在安装生产线的淮山加工厂。这里的设备,塑料膜等外包装还未褪去,社员们看着新生产线,谈论着投产细节,满怀着憧憬。

这个办公面积不大的合作社,承载着何银河将农产品推向产业化的梦想。“2007年,成立合作社时,只有10多户会员,现在正式会员已经有272户,几乎全村人都在围绕淮山发展。”村支书何美珍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大多种柚子、蔬菜,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利润很低,日子过得紧巴巴。

当年家乡贫困的一幕幕,在外经商办厂的何银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一直考虑着如何找到一个好项目,帮助大家摆脱贫困。“我与生意上伙伴交流想法。一位台商朋友告诉我,在台湾,有许多村庄通过培育淮山新品种,搞精细化种植、深加工和品牌包装,发展得红红火火。”何银河说,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在台商朋友帮助下,何银河将台湾淮山引进村里试种。可是,自家只有一亩三分地,从哪里要地?

“一个人富,不是本事。带大家一起富才是本事。”带着这个想法,何银河把村民代表请到台湾淮山专业村去考察。渴望发展的村民们,终于给予何银河极大的支持。他们开展了村里的首次大规模土地流转,使何银河有了第一块百亩试验田。不到两年时间,这块试验田就丰收了。

“村民土地租给我有租金,再受聘帮我种植又有工资收入。”何银河认为,这样还不够。为了运用公司化管理,他办起了淮山专业化公司,以此为基础,在2007年又办起了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会员,以土地入股,在种植和销售环节二次享受股金分红。通过合作社运营,还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为规模种植打响一张“王牌”。

凭借新品种,同时采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模式,客寮村的淮山很快享誉市场。何银河又说服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带动了邻近村庄的500户非会员种植户。“对非会员,我们也实行技术和标准的输出,同时确保订单收购,终于在全乡实现3万亩种植目标。”何银河说,大家拧着一股绳,打拼市场的筹码分量就足了。如今,何银河带动近6000名农民参与淮山产销,户均年收入比2007年增加4.2万元。

在矾山果蔬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码得整整齐齐的包装箱上,印着“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字样。何银河说,规模种植的下一步就是要品牌经营,这也是提高附加值的关键。通过努力,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和“马铺淮山”集体商标在近年相继申报成功。

采访结束时,夕阳即将西下。何银河与会员何佰元来到淮山地里察看生长情况,带着记者一起在地里体验劳作。山下,一处处新楼房清晰可见,山乡的美好图景正在铺展。

记者感言

带动力与带动面

短短几年时间,何银河带动了6000农民,种植3万亩淮山。

何银河致力的淮山产业,带动力从增收的数字上一目了然,从带动面上看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当然,这个奇迹靠的是朴素的愿望、理性的思考和汗水的实践。

从引进新品种入手,他当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办起了合作社,他着手品种、技术和标准的推广。为了提高附加值,他进一步挺进深加工和品牌化。

何银河的路径,实现先富带后富,更扎实地实现着扶贫致富的带动力和带动面。如今,他被聘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授课教师,先后获得“福建省惠农兴村带头人”等一系列荣誉,帮助客寮村摘得全国“一村一品”村镇称号。村民称他为“何总”,他不答应。他说,“叫我银河最贴心”。

  • 责任编辑:黄丽红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