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直通屏山> 焦点新闻 > 正文

福建牢记总书记嘱托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5-11-30 07:07: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赵舒文   我来说两句

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福建

——我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东南网1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贤伟 林侃 王永珍 郑璜 方炜杭 严顺龙/文 记者 林熙 游庆辉/摄)

初冬暖阳,映衬苍苍闽山、泱泱闽水,洒下一片金黄。

京台高速公路穿越八闽,似蛟龙腾跃,划出一道美妙轨迹。这条公路年底前建成通车后,福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跃过5000公里大关,圆梦“县县通”。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年以来,福建沐浴亲切关怀,迈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步伐,砥砺奋进之势,亦如京台高速的身姿一般,平稳而矫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GDP同比增长9.0%,增速比同期全国平均高2.1个百分点,名列东部前列。

海峡西岸,东海之滨,新福建建设有如一艘航轮,风帆高张,破浪前行——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势突破,惠民奔富之路步履坚实,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全面从严治党抓铁有痕。

站在冲刺“十二五”收官、谋划“十三五”开局的关键节点,回首来路,眺望前程,福建干部群众信心满怀,正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福建·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这是八闽人民难忘的时刻。

去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福建,出席在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到福州、平潭考察调研。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二线卡口听取实验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情况汇报,在平潭海峡高速客运码头同赴台的大陆和台湾旅客亲切握手交谈,在新大陆科技集团仔细了解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进展,在军门社区询问、聆听民生冷暖……习近平在调研中指出:“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进企业、到社区、上码头,习近平在闽考察的一幕幕动人场景、一番番深情嘱托,如一股股暖流,汇聚成强大的动力,温暖着、鼓舞着八闽人民开启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征程。

在闽工作17年半,习近平与福建结下了深厚情谊,对福建发展,牵挂在心,寄予厚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去年,更是两次来闽、两次回信,亲自指导福建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新希望。7月,在福建55位企业负责人呼吁给企业“松绑”放权30周年之际,给福建企业家回信;“八一”建军节前夕,看望慰问驻闽部队官兵和双拥模范代表;10月,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10月底11月初,再次来闽考察。

新福建,正是习近平亲自为福建谋划的蓝图,指明了福建未来发展的方向。

伴随着总书记来闽的脚步,中央作出的新的利好政策接二连三落地八闽。去年,中央决定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初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福州新区获批建设,福建被确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上此前获批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多区叠加”的战略格局基本成型。

前不久,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又明确提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平潭等对台合作平台”。

新福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共呼吸、同脉动。

这是福建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福建这个发展机遇来之不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抓住这个机遇,也没有任何理由不用好这个机遇。”省委书记尤权反复强调。

一年来, 福建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统筹推进,全力加快建设新福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去年11月,省委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随后,省委省政府又发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要求全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着力从进一步落实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等方面抓好贯彻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带着总书记的要求,一年来,省委书记尤权和省委一班人深入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调研,进企业、到田间,召开形势座谈会、现场办公会,围绕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百姓增收等方面,把脉发展形势,指导全省各级干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具体,推动已出台政策的落实。

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改革释放活力。去年底以来,省级49个部门整合精简3827项行政权力,精简率48.6%;省级公共服务事项整合精简381项,精简率35.6%;保留省级行政审批31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一个不留。

产业提质增效。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59.7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8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2.04点,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省级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2%和24.8%,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民生润泽万家。今年1至9月,全省财政民生支出达1950.21亿元,同比增长22.8%,占财政支出比重75.4%,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同期,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农村增速比城镇高出1个百分点。

绿色福利共享。截至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65.95%,继续领跑全国,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福建是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

新福建,扬帆启航。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已经为未来五年新福建的建设发展,擘画了壮阔宏图,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发展路径。

新福建·先行先试 深化改革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以前给企业办证照要跑多个部门,提交30多份材料,至少需要10天。”福建华东国际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为仁说,“如今只要在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办一本证,不再奔走多个部门,当天就能办妥。”

陈为仁所说的“一本证”,就是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统一为一本证,号码合并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今年5月4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6月1日起覆盖到全省,10月起在全国推广。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半年来,密集推出109项创新举措,其中45项举措属全国首创。借力自贸试验区改革引擎带来的强劲推力,福建持续打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加速扩大开放步伐。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省企业家的回信中和在闽考察时,寄望福建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这既是对福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勇于先行先试的肯定,也是对福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所作为的鼓励与鞭策。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体制机制弊端长期积累,唯有改革,才能激发活力;也唯有改革,才能再造发展新优势。

去年12月,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继续集中力量打造“四个环境”,即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开放环境,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此带动改革全面破局。这,为今年“深改”定下基调。

从去年底到今年6月,短短半年,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三次会议,明确自贸试验区要担当改革高地之任,成为全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

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

7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的通知》印发,决定授予自贸区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提出建立“一站式”办结的审批机制,切实营造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

8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出台。规划突出我省对台产业合作、实施海丝战略两大特色,积极对接“互联网+”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发展七大产业集群,打造福建产业发展新高地;

9月,出台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11月,又出台关于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转口贸易、商业保理等重点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吸引新业态企业到自贸试验区投资,解决我省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

11月17日,《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以及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海丝核心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

今年初以来,省委书记尤权多次深入自贸区开展调研,提出要把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样板。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主动与先进地区对标,深入听取基层企业意见,把功夫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大力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为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

改革是解题的钥匙。坚持问题导向,先行先试,深化改革迎难而上。

改革,让企业充满动力——

审批难、审批烦、审批慢,一直为企业所诟病。从堵点、痛点、难点中找突破,我省把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第一要务。

摸清权力家底,福建“开门”搞改革。去年底,我省公布省级49个部门的行政权力清单,大力推行整合精简;非行政许可审批一个不留;公开省直55个部门的责任清单。

为激发市场内生活力,我省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市、县,省级仅留30项;253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到福建自贸试验区,占比达80%,企业从此“审批不出区、办事不出区”;建立行政审批委托制度,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泉州市被赋予一批审批投资权限……

为促提效增速,各部门和地市频出新招。

破解“层层审批”弊政,省发改委出新规,明确法律法规未明确由市、县初审的事项,省级直接受理;省食药监局推行“三集中”改革、实行“一站式”服务后,审批专用章从22枚减少为1枚;厦门市的“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让总审批时限从180天“直降”到49天;福州推行“三并三联”审批模式,变3个阶段26个审批事项为7组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缩短2/3……

政府权力“瘦身”,职能“健身”,让企业发展动力倍增。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民间投资9232.28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60.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0.9个百分点。

改革,让部门形成合力——

市场门槛高,贸易不便利,长期以来困扰着投资者。这背后,是部门间平行运作、各自为政。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破除这一顽疾,变平行为联动。

领全国之先的“一照一码”改革便是改革的范本。改革的背后,是工商、质监、税务、海关、商检、公安等多个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和一些部门主动放权让利的担当。

改革初见成效。从4月21日挂牌到10月30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共新增企业8232户,同比增长4.13倍;注册资本1804.78亿元,同比增长11.44倍。

今年9月,厦门海关与厦门检验检疫局启动“监管互认”试点工作,是继“三个一”模式、“一站式查验场”后,关、检部门再度携手。“监管互认”,即对双方都要查验(检验)的货物,关检一方进行查验(检验)并记录,双方共享、互认查验结果和数据。新模式下,进出口企业缩短40%的通关时间,降低50%的人力成本,每集装箱节约成本600元。

改革,让市场更具活力——

开放是福建的优势,对台是福建的特色。

5月起,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福建海峡基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幸运地拿到了首张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明。“之前,投资商业保理是受限的,现在负面清单外的外资项目仅需要备案,商业保理企业将大量落地。”企业代表曾志勇表示。

第一时间,我省落实负面清单外领域产业扩大开放措施,在融资租赁、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境内外维修等专业技术服务方面出台了近20份规范性文件或操作流程,引来大批外资企业、台资企业布局新开放领域。截至9月30日,就有324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设立,同比增长285.7%。

以自贸试验区为起点,数十项改革开放新举措覆盖全省,让企业和百姓受益。

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行“一个平台、一个界面、一点接入、一次申报”模式办理国际贸易业务,目前在线运行项目48个,直接服务企业3700多家;平潭、福州先后启动跨境电商直邮进口、保税进口业务,省内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更享实惠……

如果说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福建改革创新,海丝核心区建设则带动福建进一步开放开发。

一年来,我省在拓展与东盟自贸区的经贸合作、扩大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总量、支持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投资等方面加快步伐。

6月,我国首家海产品线上交易所——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完成第一笔跨境交易,首次实现中国海产品跨境交易的“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马来西亚、泰国等海丝沿线国家已在我省举办多场投资环境推介会和说明会;我省鼓励企业赴境外设立工业园区和福建商品城,位于柬埔寨贡布省的中国(福建)工业园区已现雏形,占地10万平方米的“波兰中国福建商品城”完成一期招商……

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加快推进对台领域的先行先试,在促进两岸经贸以及人员往来便利化、常态化、务实化方面相继推出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

对部分台湾货物“先验放、后报关”,对台湾水果“边抽样检验、边上架销售”,对台湾电器、食品等进口采信台湾官方认证和检测结果、便利台车入闽……一项项独有的对台贸易便利化举措,让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对台湾客商的吸引力日益升温。截至10月31日,已入驻商户243家,台资占比六成以上,完成销售额6.1亿元。

福州海关推出的简化ECFA原产地证书提交手续的优惠措施,可让ECFA项下享受关税优惠待遇货物的平均进口时间至少减少1—2天,不仅惠及省内600多家企业,还可吸引更多ECFA项下货物从福州口岸进口。

位于厦门的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率先对台湾青年创业者开放,已经吸引了135个创业团队申请入驻,其中70%为台资,这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添“台湾味”。

改革释放红利,开放更富生机,新福建建设迈开大步。

新福建·质效为先 转型升级

——“我们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

2015年,从春天到秋天,一个个信息产业“大块头”落地福建,引人瞩目:

3月,厦门,全球集成电路巨头台湾联华电子投资62亿美元的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破土动工;

10月,刚获国务院批复的福州新区,京东方投资300亿元新建8.5代面板生产线,创下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单体投资最大的纪录;

……

海峡西岸的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同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同样面临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考。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我们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

保持高于全国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速度,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福建发展的需要。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点紧、马蹄疾。省委书记尤权表示,要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换。舍此,别无他途。

瞄准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这一主要矛盾,着力实现新的突破。今年7月,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目标和路径。

去年,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计划》,以前瞻性眼光规划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今年初以来,“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条”“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特色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相继推出,彼此配套,互相衔接,持续发力。

上大项目、好项目,龙头带动,打造产业集群,成为福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

发挥对台、海洋、生态优势,推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从闽东、闽中到闽南,一批重化产业项目和清洁能源重大项目落地,上演了重构产业格局的“大戏”:湄洲湾炼化一体化、古雷石化和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着力打造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漳州南太武,着力建设临港钢铁产业;宁德核电、福清核电和莆田LNG等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助推福建迈入能源大省行列……

1至10月,全省在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542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375个,新开工项目643个。

先进水平的重化工业,正改变着福建产业结构长期偏轻的现状。

在福清江阴工业集中区,矗立着高达118.45米的“亚洲第一塔”,一座现代化的石化生产装置拔地而起,而在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10月23日,中国软包装集团中景石化聚丙烯一期项目进入全面联动调试阶段,将于年底前投入试生产。这个投资150亿元的全省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全面建成后总产值将达400亿元,并拉动下游产业链200亿元。“我们将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从进口丙烷,到聚丙烯,再到BOPP薄膜三级产业链的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满怀豪情。

背靠福建炼化一体化这棵“大树”,泉港梳理出多元化烯烃原料、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综合利用、聚氨酯原料及下游、生物化工、可降解环保材料等9条产业链,向精深加工要高附加值。今年初以来,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已有4家化工企业投产,另有8个总投资逾84亿元的项目在建,12个总投资202亿元的项目有望在明后两年全面动建。

项目带动,凸显成效。我省主导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加快发展。1-3季度,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624.17亿元,同比增长10.7%,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39.6%;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731.77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一改多年来滞后于经济增速的局面。

新常态下,以纺织、鞋服、食品等为代表的福建传统产业,何去何从?

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发展基因。

向技改要效益,做好内涵式加法。数据显示,今年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新增581项。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技改投资332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3.3%,较上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

一套经编间隔织物自动断线检测系统,让晋江华宇织造脱胎换骨,坯布合格率从80%升至95%以上,每名员工原来管理2台经编机,现在管理20台,年节约5000万元成本;上月,紫金铜业技改项目全面投产,实现烟气、冶炼炉渣、废水等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仅冶炼余热回收年可发电3500万千瓦时。

向“智造”要效益,实现“机器换工”。智能技术与装备在纺织服装、食品、制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广应用。

走进晋江龙峰纺织,4万平方米车间内1028台日本津田驹智能喷水织机整齐排列,运转不停。“这是目前国内锦纶织造行业中单体规模最大、设备数量最多、智能程度最高的织造车间,直接减少六成多用工量。”公司技术研发副总监卫巍说。

在晋江,“机器换工”带来用工格局新变化。对当地2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推广“机器换工”前企业的用工总数为10192人,推广“机器换工”后为8918人,人员替代率为12.5%,其中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制衣制鞋业替代率分别达到17.6%、15.1%、14%。

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为福建特色农业插上现代的翅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发展到176万亩,千亩以上规模的设施农业基地达100多个。

当劳动力、土地、融资、环境等红利和优势不再,经济发展的传统动力减弱时,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正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泉州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从2014年至2016年,省里及泉州市联手投入7000万元直接扶持资金,促进泉州装备数控化率达70%以上,重点应用领域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泉州“数控一代”规模初具,全市数控企业已达300多家。随着中科院、华中科大、哈工大、国防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来此提供技术支撑,一批龙头企业崭露头角。

创新驱动,调存量、优增量,福建产业正加速迈上中高端。

新福建·温暖相伴携手同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入冬,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气温骤降,村民丘棋开心头依旧暖暖的。

“精准扶贫好啊,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站在承包的450亩油茶园中,丘棋开说。前几年他想脱贫,与人合股承包机砖厂,却亏空欠债,感觉天都塌了。后来,镇里派干部对他结对帮扶,扶持承包荒山种油茶,帮助贷款还贴息,联系种苗又送技术、化肥。现在油茶长势良好,收成逐年见好。

福建,是全国最早开展扶贫工作的地方之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从崎岖陡峭的大山深处,到偏远艰苦的海岛渔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三进下党乡”“三上毛家坪”,访贫问苦、与群众一道商讨解决发展难题的故事,八闽百姓感念至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在记者见面会上的郑重承诺。去年此时来闽考察,他寄望殷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祝愿大家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总书记的嘱托,成为建设新福建的价值导向。这是因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

正视差距,剑指短板,以薄弱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成为我省首先致力破解之题。

73.5万贫困人口、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需要帮扶的2200个贫困村,面对难啃的硬骨头,福建瞄准重点人群,推进精准脱贫。

“全面深化精准扶贫,不是选做题,而是必答题,抓好落实就尤为重要。”今年9月,省委书记尤权在被人称之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调研时说。

9月2日,省委召开深化精准扶贫工作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临近收官,必须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从原来的撒胡椒面式、光输血式的扶贫,转向订制式的、有针对性的扶贫,从开“大处方”、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扶贫,转向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扶贫。

一场如火如荼的精准扶贫新冲刺,在八闽大地上展开。

将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确定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后,福建在2014年取消对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同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针对纳入实施范围的41个县(市、区)部署近期重点工作112项,力争“十三五”时期实现福建原中央苏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正在抓紧编制的“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明确针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支持政策延续到2020年,突出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务见实效。

“造血”与“输血”结合、扶贫与扶智结合、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结合,新时期的福建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呈现出新视野、新格局。

让百姓有更强的幸福感、更多的获得感,福建一系列改革直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难题——

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实现老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赢;

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发展促进就业,突出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托底帮扶就业,实现就业对象从“扶弱”为主向“扶众”转变,站位从“单纯的就业”向“经济产业政策与就业联动”转变;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为学生建造起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更培养大批提升“福建质造”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深化医改综合试点,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总体医疗水平处于全国相对靠后的福建,迎来了一次技术提升的良机;

……

2014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在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超过75%,保持刚性增幅。

民生工程,不仅惠及百姓,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刚刚结束的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选准投资方向,把投资重点放在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上。

今后几年,随着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网络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完工,我省基础设施将再上新台阶,在大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更可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拓展空间潜力,为我省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百姓有更强的幸福感、更多的获得感,福建致力建设和谐宜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

2014年,一场声势浩大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省级财政安排约10亿元资金,以奖代补,整治1000个以上村庄,树立1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步形成一批美丽乡村景观带。今年力度不减,还进一步要求加强风貌管控,引导村庄尽可能保留原始形态和风貌,突出乡土气息,防止大拆大建,并将此纳入考核验收内容。

越来越多的农村在改善基础设施、留住乡愁的同时,更注重发掘本地特色的旅游、农业等资源,迎来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的机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层次需求——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加丰富的权利、更为出彩的人生。

除了遍布城乡的文体设施,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近期接连上演的文体“大餐”,也让不少百姓见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大上”。

10月底,首届全国青运会在福州落幕。很多比赛场馆,将在会后对外开放,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休闲、健身、娱乐场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正在自觉地让体育成为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坚韧不拔、超越自我;

11月,我省历年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艺术活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在泉州上演。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办到德化县的洞上陶艺村;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选址安溪县文庙;石材文化交流活动,落地南安水头;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做成没有围墙的艺术公园……亚艺节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紧接着举办的第六届福建艺术节,全省各地将举办近百场文艺演出和展览、展示活动,将有2万多人次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与;

……

温暖,福建发展的靓丽底色,让人细细品味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福建·绿色发展富民新路

——“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11月,石狮市公安局对祥芝镇一家违规排污的渔业公司负责人蔡某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这是继今年6月泉州首起因违规排污而被处行政拘留案件后的第二起;

10月底,福建三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由于污染环境,被列为今年第八批突出环境问题,予以省级挂牌督办;

9月下旬,莆田、漳州因环境问题整治不到位、减排工作滞后、监管能力薄弱等被省环保厅通报,被要求限期递交整改方案,报送整改报告;

……

清除污染水源的养猪场、关闭破坏环境的企业、拒绝想入驻的污染项目,今年以来,福建掀起了一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风暴”。前8个月,全省检查企业近2万家,责令708家企业停产整顿,1627家企业被要求限期整改。

“环保风暴”的背后,是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知。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青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就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福建生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对福建而言,这是压力,更是动力。

福建生态建设起点高、优势足。10多年来,福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生态省建设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从未止步,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领跑全国,也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的省份。

生态环境质量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又要尽早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这意味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加大。

难题,如何破解?

“加快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省委书记尤权的一番话,掷地有声。他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绿色发展八闽行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方案上作出批示:“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福建始终保持一份战略定力。

今年1月,我省出台《关于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条措施的通知》,将能效对标和差别电价实施范围从水泥、钢铁两个行业试点扩大到建陶、玻璃、造纸、印染、皮革、合成革等行业。先行选择部分高耗能行业的重点企业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建立节能量交易平台,培育第三方核证机构,运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1月,出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大幅提高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力度。同时,省财政每年安排2.2亿元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预算,并整合其他资金0.9亿元,用作流域生态补偿金。

4月,《福建省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三年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10月,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提出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实行养殖总量控制。重点实施可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以污染治理为主的标准化升级改造,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任务,全省规模养猪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11月,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环保工作指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须再上一批新的重大项目,要进一步提高新上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做到环保标准只升不降;要加大技改力度,严控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新增产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加快创新机制体制,举起绿色指挥棒。

从去年起,我省取消34个县(市)的GDP考核,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论英雄”。同时,在全国率先对各县(市、区)开展林业“双增”目标年度考核,将森林覆盖率作为各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指标,并建立起森林资源保护问责机制,对责任主体实行一票否决。

排污要花钱,减排能挣钱。自去年9月27日举办首场排污权交易以来,我省排污权交易金额达1.01亿元,参与企业190家,达成交易422笔。排污权交易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将节能减排外在政策压力转为内生经济需求。

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正潜移默化地融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血液,成为八闽干群的一种自觉,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曾有来自国内外的15家林木加工企业的代表看中武平的优势,希望发展林木加工业。经接洽,县里发现有11家企业属于能源消耗型,婉言拒绝。而后,这个山区县先后引进5家符合环保政策的光电企业。短短一年间,一个以正德光电为龙头,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园横空出世;

被誉为中国茶文化之乡的安溪,一度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2011年,全县取消630多家石材企业,行业整体退出,损失20多亿元,减少1.5亿元财政收入。但腾出环境、生态容量,为安溪招来了光电产业、T4级数据灾备中心等大项目和大资本,也为茶产业做优做强做大辟出了更广阔的空间;

……

靠山吃山,曾是农民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生活方式。现在,在他们眼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当地农林部门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村民张春长在“砍不得”的生态公益林的空地养蜂50多箱,辟出了增收路。“当年养殖,当年便有收益。蜜源充沛时,一年收入有六七万元!”

光泽县止马镇的林农冯维斌创办兴农合作社,带动300多农户入股,种植厚朴1.7万多亩。合作社保底收购,把原来由农民承担的风险接下来。老冯说,厚朴可以不断生长,越长越值钱,种厚朴就像存了“绿色银行”。

“‘叶子’也可以变成‘票子’。”通过一场“禁养风暴”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食用菌、毛竹、油茶、中草药、苗木、茶叶等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乡财政收入节节高。

“生态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不能守山望山无所作为。”泰宁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荣说。泰宁通过打“绿色、生态”牌,构建“快旅、慢游”产品体系,开发一批乡村旅游、康体养生等旅游休闲产品,去年吸引各地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发展全局,为新福建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新福建·管党治党从严从实

——“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形成新常态。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要求福建“切实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强调“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牢记总书记嘱托,省委随即召开2014年度民主生活会,召开设区市委书记、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并印发《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切实担负起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今年集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我省严格贯彻中央部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认真完成中央规定“三严三实”三个专题学习研讨基础上,我省增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专题学习,把《摆脱贫困》一书作为研讨篇目,同时注重发挥谷文昌榜样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谷文昌对标看齐,以严和实的精神谋划推进中心工作。

从严治党,从治理“四风”起步,也要从治理“四风”延伸。今年初,省委书记尤权带头深入上杭、长汀,实地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整改落实的进展、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回头看”,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

针对机关干部中存在的“慵懒散拖”和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我省在省直单位、设区市开展效能考评;针对一些干部党性观念和纪律观念薄弱,严格抽查4300多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对10多名填报不符合实际的,在提拔为省管干部时暂缓使用。在选派23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我省今年再次集中选派6146名干部驻村一年,今后每年坚持常态化,从制度上解决机关干部不了解基层、不接地气问题。

按照“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采取跟踪督查、突击检查、“点穴”督导、交叉检查等手段,加大“四风”问题查处和问责力度。今年1至9月,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11起,处理167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99人,其中厅级干部8人、处级干部81人。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和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四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然而,由于缺乏正确认识,有些同志把“干净”与“干事”对立起来,贪图安逸、拖沓应付混日子及少作为甚至不作为等现象开始抬头。

对这些尚处萌芽状态的不良迹象,省委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培养更多忠诚干净担当、党和人民需要的领导干部。

拧紧总开关。今年5月,省委书记尤权给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讲“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正式启动我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研讨上,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常委班子学习会上,大家表示,要牢固树立当官为民、守土有责的权力观念,求真务实、扎实干事的事业观念,遵纪守法、行有所戒的法纪观念,修身律己、淡泊名利的道德观念和在党言党、立党为公的党性观念。

对照标杆,学习提升。今年10月,省四套班子领导集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四次研讨。大家认真听取谷文昌先进事迹介绍,分组交流发言,集中学习研讨,以实际行动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对照“四个有”“四个人”的要求,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专题教育中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通知》,要求深入查摆“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深化专题教育整改整治工作。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我省集中查摆整改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15条不严不实问题;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一次专项整治。目前,省直单位党组(党委)班子查找问题1782个,已整改1381个;市县党委班子查找问题1132个,已整改1031个。

从严治吏,切实选好用好管好干部。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着力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大力培养选拔一批事业发展需要的好干部。

深入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整治,通过举一反三、集中治理,促进干部工作科学规范。去年8月,“裸官”整治全面完成,进入常态化管理轨道;领导干部企业违规兼职、“三超两乱”、干部档案等得到清理整顿和有效规范。此外,还制定谈心谈话办法,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领导逐级谈话,让一些干部时时受到警醒。

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今年,我省自上而下、严肃认真开展了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共1194名党委书记进行述职;对全省931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抓基层党建工作集中培训,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软弱涣散村进行整顿,派驻干部驻村蹲点,总结推广农村“168”、社区“135”、非公“三五”、机关“1263”、流动党员双向管理等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强化功能、协调运转,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014年以来,我省注重总体设计,先后制定了《福建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工作小组重点改革任务实施计划(2014-2020年)》和《福建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今后几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在去年出台17项制度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制定实施21项改革举措,目前已制定《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规定》《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指导意见》等12项制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字当头、从严治党,为新福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新福建,新起点。一年来,八闽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奋发前行,全力推进新福建建设,为“十二五”收官之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开启“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新福建,新征程。未来五年的目标已定,但前路并非坦途,加快建设新福建的责任感紧迫感不能有丝毫松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的发展理念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福建有底气、有勇气、有豪气,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