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钟通弟的介绍,看着孩子们破旧的衣衫,习近平神情凝重。大林小学和这里的孩子,成了他的牵挂。 不久之后,习近平专门委托挂钩帮扶大林村的宁德军分区政委赵法文去看看孩子们。赵法文一行肩挑手扛,大包小包,送去各种学习用品。每个孩子领到一个书包、一个铅笔盒、十支铅笔,他们还收到了从未见过的漂亮衣服,女生是连衣裙,男生是短衫短裤套装。 在习近平的关心帮助下,大林村后来筹措到专项资金,建起了两层楼、四间房的新校舍。 1991年6月,在福州市委和市政府罗源现场办公会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说,由于欠债太多,畲族地区的教育还很落后,应当依靠各方面的力量,一起下决心,花大力,尽快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文化素质。 1993年6月14日,习近平到罗源霍口畲族乡调研时,特地去了福湖小学。看到还不富裕的福湖村花了20多万元建起两层教学楼,得知学校正在申报县民族中心小学,他大为肯定。 办好教育,硬件建设很重要,软件也得同步跟上。习近平说,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他还特别叮嘱老师,要让孩子们学会说畲语。 就在到福湖小学的同一天,习近平还沿着田间小路,察看了位于罗源城关、正在建设中的福州民族中学新校园。 首任校长游文良回忆说,由于当时县政府财力有限,这所1992年创办的学校起步艰难,校舍是借的,连课桌椅都是当时已年过五旬的他带着老师,借板车拉回来的。 在省市县各方的支持下,习近平1993年来到学校时,一栋投资252万元、具有民族风格的四层教学楼已经落成。习近平就完善学校生活配套和课外活动措施、合理确定少数民族师生所占比例、科学设置课程等提出具体要求。他特别强调,要注重在年轻人中传承畲语、畲歌等优秀文化。早在宁德工作时,他就赞畲族文化为“闽东之光”,提出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 宁德市民族中学是全省成立最早的民族中学,也是我国畲族学生人数最多的民族中学。1998年,学校四十周年校庆之际,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欣然题词:“发展民族教育,培育民族人才。” 在习近平担任省长期间,福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扶持已形成制度。2002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民族学校设施设备配备,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起,该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600万元。省直单位和经济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民族乡中,教育一直是挂钩帮扶的重点,十几年来帮扶资金投入达4000多万元。 2002年,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强统筹、重点扶持、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民族教育优先发展。 滴水穿石,星火燎原。 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和倾力帮助下,少数民族脱贫事业在我省扎实推进,包括闽东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果丰硕,一个又一个像赤溪这样的“穷村巨变”故事,在八闽大地上演,千千万万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2014年,全省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双双突破万元大关。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扶贫开发已进入新的攻坚期的今天,总书记的殷殷期待,更让八闽干部群众不敢懈怠,更要顽强拼搏,久久为功。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省上下正携手向贫困宣战,向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昂首进发。 |
相关阅读:
- [ 11-22]习近平双峰会“妙语集锦”: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
- [ 11-22]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
- [ 11-22]习近平就3名中国公民在马里人质劫持事件中遇害作出重要批示
- [ 11-22]习近平同朱马里互致贺电庆祝中老合作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 [ 11-21]外媒赞习近平"双峰会"之行:提振世界信心 彰显大国担当
- [ 11-21]习近平解读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 [ 11-21]习近平主席就3名中国公民在马里人质劫持事件中遇害作出重要批示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