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的价值分析
近年,网络问政风生水起,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也是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首先,网络问政彰显了执政党进一步扩大民主和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其次,网络问政构建了“民意直通车”,有助于增强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网络问政使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方便、更有效。第三,网络问政是群众参政议政的新途径,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第四,网络问政有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
网络问政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行动,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干部率先垂范,与网民“零距离”接触、“织围脖”、“拍大砖”并问政于民;党政干部、两会代表网上开博客、微博,征集民意,开展调研;国家机关出台政策法规之前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求公民意见和建议,掀起了一轮轮网络问政热潮。
从“在线交流”到“微博问政”,网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网络监督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微博问政”成为每年“两会”期间的一大亮点,许多民众的心声可以直达“两会”。一些具有较高参政议政能力的网民已经开始从“网上”走到“网下”,进入现实的议政渠道。2010年,安徽亳州三位平日里以“铁杆网民”身份游走于网络论坛的网友被增补为市政协委员,而后走进了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的会场,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现象将会在更多的地方被“复制”、被“粘贴”。
网络民意从“听”到“办”,各级党政机关和各类网站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使民意表达更加畅通、有效。中纪委、中组部、高法、高检等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相继开设了网上举报平台。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先后搭建党政干部与网民的沟通平台,在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当中扮演重要角色。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为全国60多位书记、省长,近千位副省级、地市级党政干部以及1000多位县委书记分别开通专属留言页面,留言板累计收到网友留言40多万条,其中有36位书记、省长,95位地市级干部对网民意见公开作出回应,近6000名网民提出的问题得到公开回复或处理。
政府与网民良性互动格局逐步形成,网络问政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不仅国家领导人、中央政府重视与网民交流,各省各地也纷纷开展“网络问政”。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曾评价,互联网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政府与网民良性互动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其中还对当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由网络引起发布关注的就有23件,约占30%。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名符其实的大众媒体,形成了舆论引导强势,网络问政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 2012-07-03张继:从“天价烟”看网络问政的新路径
- 2012-07-03海口开通网络问政平台 部门答复超时将被问责
- 2012-06-25阳江规范网络问政:推诿应付网民要问责
- 2012-06-21构筑网络问政答政新平台
- 2012-06-18新疆日报:网络问政关键要落实“问”
- 2012-06-14积极推行网络问政
- 2012-06-12北京城政务微博"四幕剧" 叩响网络问政时代新里程
- 2012-06-11良性互动开创网络问政新局面
- 2012-06-08省级党代会渐入尾声 兴网络问政
- 2012-06-01人民网研究部主任唐胜宏谈国内“网络问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