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10月15日,厦门特区建设满30周年。30年来厦门的变化每个厦门人都有深刻的感受,在3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邀请了一批新厦门人来讲述他们爱上厦门的故事。他们当中有土生土长的厦门人,30年前的他们正值青春年华,是一群18岁到三十而立的新一代厦门人,有闯劲有梦想,30年后的他们有事业有家庭;他们当中还有更多不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厦门,在这里生活5年、10年、20年、30年,被这座美丽的城市吸引成为新厦门人,为这个城市的发展贡献着光和热。

      30位嘉宾来自不同行业,他们中有来自美国、喜欢跑遍世界却最终情定厦门的MBA教授,有被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道德模范最美洗脚妹,有穿越海峡来厦激情创业的台商……他们在厦门过着平凡或不平凡的生活,他们的厦门故事是厦门经济特区30年发展最真切的记录,他们的特别感受是厦门经济特区30年发展最真实的民间脉动。东南网从10月1日起推出系列视频报道《我们为什么爱上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30位新厦门人的特别故事》,每期访谈两位嘉宾。福建日报从10月10日起和东南网进行报网互动,连续特别报道《我们为什么爱上厦门》。

[王世忠]

1990年毕业就到厦门经济特区工程建设公司参加工作,曾参与厦门枋湖、海沧、同安等地开发建设,定居厦门21年。现任旺荣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洪瑞昌]

91年从台湾来到厦门,之后选择在厦门创业,到今已20年,成功创办厦门城市吸引餐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
访谈实录
[主持人郑窈]: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商人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来这里投资,见天我们就要请了其中的两位,他们来厦门投资的时间都已经有20年左右。
来认识一下他们,在我身边这位是厦门旺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忠,王总经理,欢迎您。
[王世忠]: 大家好!
[主持人郑窈]:另外一位是来自台湾吸引连锁餐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洪瑞昌,洪总,欢迎你。
[洪瑞昌]:你好、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郑窈]: 两位先跟我们说一说当时是怎样的机缘会选择来厦门呢?
[王世忠]: 我是上个世的90年代,1990年就来到厦门,刚来的时候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到现在以经超过20年了,达到21年了。
[主持人郑窈]: 你在这21年当中有没有离开这个城市的念头,或者曾经的机会离开厦门,比如说去更佳更好更发达的一些城市。
[王世忠]:其时在刚来厦门时觉得厦门并不什么的,因为当时厦门城市也小,城市建设也比较落后。唯一好的是当时厦门的自然环境很好,气候还是相当好的,那么就试着待下去吧,待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了90年代初期,大概是1992、1993、1994年,厦门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快的,逐渐就感受到了真正的特区的一些风范,于是就更加喜欢这座城市,于是就留下来了,直到现在,还真没有离开厦门。
[主持人郑窈]: 你爱厦门吗?
[王世忠]: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应该说我走过了这么多城市当中,如果从适合居住这角度来讲首先厦门,超过其他任何城市。
[主持人郑窈]: 洪总呢,你当时在怎样一个背景下来到厦门?
[主持人郑窈]: 两位还是有比较地道的闽南语味了,虽然会的不多。两位当时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或缘由来到厦门的呢?
[洪瑞昌]:台湾的男孩都要当去兵,在我退伍前就有计划回到大陆来看看以前教科书里面读到的大陆的美好山河。在回到大陆这边3个月之后,自己对于主要的几个城市,包含沿海的厦门、深圳、上海、南京等等这一些城市,也做了自己认为那个年代的考察,发觉大陆的机会非常的大,后面我就在大陆开始自己职场第一份工作。
最开始是制造业,也就是第二产业,是运动鞋厂。鞋厂是在深圳,刚进去的时候大概在2700多人,在我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已经到65000多人。那所以等于说我在这个学习的过程跟职业生涯里面我也见证到我当出设想的,大陆这边有个非常好的一个投资环境,让台湾的中小企业进到大陆来,能够利用当地丰沛优质的人力资源,再加上很大的一个出口支持,那能够让一个工厂能够由2000多人,在当出我任为也是相当大的一个工厂,2700多人的工厂能够发展到65000多人,整个设厂的厂址已经普遍整个东南亚,包含大陆。这(好的投资环境)也是我会选择大陆在这落地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郑窈]:那么你刚才也说过你一开始是一个背包客去过全国很多地方,那你当时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在厦门落脚呢?
[洪瑞昌]:这些年时间,主要在大陆的工作地点,包含深圳、包含上海、包含厦门等等,那我在综合对比过。当我正式创业的时候我就选择厦门,因为我觉的厦门是一个整个政经环境最透明,而且最不会有一些门槛来阻碍创业的城市。
[主持人郑窈]: 20年前的厦门是什么样子的。
[王世忠]:我90年来厦门的时候,确实无论城市建设还是我们的基础设备建设、商业配套等这些东西,包扩人的心态跟现在比差距是非常大的。我的第一家工作单位就是一家城市运营公司,属于(做)各个区域城市道路等建设的一家公司。当时感触非常深的是我来厦门之后就被派往海沧区,当时还不叫海沧区,叫海沧台商投资区。当时要去海沧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集美海沧大桥没有,厦门大桥也没有,我们走集杏海堤,很颠簸的路,坐着车过去大概三十几公里,要走将近1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到了海沧。
[主持人郑窈]:现在只要十几分钟就到?
[王世忠]:现在要十几分钟就到海沧。还不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还有整个道路建设等级的问题,那个时候的车开在那个路面上它是会不断的颠簸的,不像现在马路是很宽广很平整的,交通改变整个城市的一些发展。90年代初的时候,其实厦门更不用说岛外了,就是岛内也仅仅局限在湖滨北路以南这片发展比较好的,包扩现在的会展中心、湖边水库、五缘湾等这些都还是农村地带,是没有发展的。但是当时厦门的气候是最好的,这是我之所以会留下来的原因之一。
[郑窈]: 厦门当时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呢,给我们大概形容一下。
[王世忠]: 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有山、有海、有湖,这是全国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这么好的一个城市。就像一个海上城市,山在海上,山在湖中等等,这些条件其他地方确实是没有的。
[主持人郑窈]:洪总您呢?你当时20年前来厦门时你所了解到的厦门是什么样子的,除了王总刚才说到的这一些。
[洪瑞昌]: 我想我就讲讲我下飞机的第一感觉。下了飞机搭上的士到市区距离并远大概就20分钟左右,但是的士车司机手按着喇叭从机场一路到市区没离开过。那时候印象非常非常之深刻。跟我那个时候去东南亚,比如说越南这种国家感觉非常雷同,在那个年代,我那个时候我自己假设的四大特区,我想厦门应该不会是这个样子,但是当我看到了以后我就会觉得这就是现状。但是通过时间、通过我们的投入,一却会改变。
[主持人郑窈]:现在呢?
[洪瑞昌]: 现在amazing!让我觉得惊讶。虽然一年一年看着它的改变,我就觉得它已经可以跻身到世界一流城市的水平,尤其是我会选择在厦门创业,很重要一点就是它的生活素质。我记得易中天易教授聊过一句话,他说厦门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城市,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厦门无论是后面移民来到厦门的新厦门人,还是本土的厦门人,他基本上不会对外面的人有所排斥,不像我当年看到的上海、深圳或广州,这差距非常的大。
[王世忠]: 我补充一下洪先生刚才讲的,我们刚来厦门的时候是一路按着喇叭的的士司机,我来厦门时候,第一个春节是留在了厦门的,鞭炮齐鸣、鸡飞狗跳的。当时我是住在湖里,现在叫竹坑路,现在也是很繁华的一个地方,但是(当时)厦门没的禁鞭炮,每到初二、十六还是初一、十五总会放鞭炮。当时还有一些老百姓因为有一些拆迁户老百姓还养着狗、养着鸡、养着鸭。但是在我的印象中难道特区原来就是特到这种情况,因为我是从上海上读书五年,从上海过来就感觉两个城市当时之间的差距是非常的大的,但是跟洪先生感受一样的呢就是上海人相对是比较,应该说。
[洪瑞昌]: 排外一些。
[王世忠]: 我们不说他排外,对外面(人)不那么友善一些,但是一到厦门感觉到厦门人一点都不排外,他没有把你当外地人,虽然他们互相之间讲话是用闽南话讲,我当时是听不懂闽南话的,但是他会问你一句我们刚才讲你听懂了没有,听不懂我再用普通话跟你讲一遍,不象当时在上海,上海待的一听你不会讲上海活马上一句下乡人(上海话),当时在上海是乡下人的意思。
[郑窈]:我觉得像厦门相对于深圳或者上海人来说它的包容性更强一些。
[王世忠]: 这个可能跟这个城市的环境有关系。厦门人的这种厦门文化就是这种闽南文化一直就是宽容包容的心态,还有一些就是优闲自在的一些心态,另外一个就是丈义讲义气这些,都是厦门文化里包括闽南文化当时一些典型的特质,比如说在算帐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像上海人、江浙人那样算得精明,而且对朋友应该是很讲义气的。
[主持人郑窈]:那么你刚才讲的都是20年前厦门的一个状况,那么现在呢你作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事业,你肯定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建设的变化。
[王世忠]: 应该城市的变化确确实实是变化太大、太大了,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讲:一个是本身城市建设的变化,像以前厦门还没有说局限在一个小岛,100多平方公里,甚至是小岛的三份之一,就是集中在中山路,厦门岛等等这一些,开元区,当时还不叫开源区叫思明区,当时有个叫思明区、开元区、湖里区这三个区,只有思明区应该算是厦门。当时很多厦门人一到从湖里到,就是说还是岛内,从其他区到这边来,我们问他你们要去那里,他说我们要去厦门,我说你们现在不就待在厦门了,这个是湖里不能叫厦门。包括这个位置(市体育馆附近)如果要去中山路,他们都会说我要去厦门。但是现在看来不仅是岛内,岛外的几个区发展也非常之好。一些道路基础设施的配套了,甚至完善教育设施的配套、商业设施的配套,等这些配套完成之后我觉的岛外的居住环境跟岛内的是一样的好,甚至有一些地方会超过岛内,这个是城市设施、基础设施的配套方面的城市建设。
另外从厦门人自己的一些岛内情节,心态上的一些变化也非常大的,像湖里是从1981年建设的,设立湖里经济特区,也就是湖里那2.5平方公里,很多人是不会去工作的。后来很多一些人肯去,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有个特区补贴,是21块钱。当时在80年代初的时候大家的工资是40、50块,突然说增加21块来,所以大家才会去,更不要说岛外了。但是你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岛内其他部分区域建设的不断完善岛外,也是这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程度,很多人的观念也变了,不再是岛内岛外之分了。像我感受非常清楚的就是,因为我太太是厦门人,他们是厦门本地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如果10年前叫他们到岛外去居住他们肯定是不接受的。但是在去年,她妈妈从岛内搬到了集美居住,他一个舅舅也从岛内搬到海沧居住,他们现在观念上已经是完全突破了,十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主持人郑窈]:可能十年前从岛内到集美到海沧,其他不说,在路途上花的时间很长,就让人觉得很远。
[王世忠]: 是。
[主持人郑窈]: 现在海沧大桥通了,交通便利了之后就会觉得交通很近。 对,这也实际上,观念也好,刚此案我和洪先生探讨执行力的问题,实际上这是政府管出来的。我们的观念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物质条件之上的。要改变这些观念,要改变物质基础,观念就自然而然改变了。
[主持人郑窈]: 两位都是投资者, 两位觉得20年来,厦门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郑窈]: 厦门特区30年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
[洪瑞昌]: 我觉得30年来,就当是来说,对台商有比较多的优惠政策,慢慢的等到中国入世之后,WTO启动之后,所有的投资条件基本上都平衡了。但是厦门对外地人、台胞,台湾过来的台胞,有一些优惠。最早能用个体工商户等级的,全中国就是厦门,现在慢慢的,11月以后,全国才适用。台湾人到这边来,例如说成立台商协会的照顾和支持。作为从台湾过来的台湾人来讲厦门时一个最好的投资选择。
[王世忠]: 对这些,我有个补充。大概1997、1998年吧,我记得那时候我买了套房子,要办房产证,在大陆其他城市如果要办房产证的话,往往时间比较拖延,而且不知道进度如何。我记得那次我办房产证,在厦门房产交易所,我就问说,请问这个房产证多久会好?她说那边有部电脑,可以查一下,1997年,我就去查了,预计什么时候会好,签到什么地方,我当时吓一跳,因为在台湾没有这样的东西。1997年,那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说,厦门样样都走在国内的前列,去做尝试。所以这个案例我还是印象比较深刻的。
[主持人郑窈]:厦门的发展其实跟很多台商离不开关系,因为厦门,福建整个与台湾这种五缘的优势。那么您作为一个台湾人,来到厦门之后,特别是这几年小三通之后,直航之后,您觉得这种关联是不是越来越近了。
[洪瑞昌]: 我上个月月中回台湾,开大学同学会,开完之后,不到两个星期,我跟两个同学在厦门碰到面,我觉得在西安门碰到同学的机会比在台湾多。这样的一个互动包含商业的一个频繁往来,非常明显。
[王世忠]:我觉得厦门的投资环境是比较好的城市当中的一个,感受最深的,厦门的政府办事的公正性、公平性,及办事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和其他城市相比较,厦门的规范化程度比较高,这一点是我感触比较深的,因为我接触到其他城市,感觉到厦门还是很规范的一个城市。
[洪瑞昌]:对这些,我有个补充。大概1997、1998年吧,我记得那时候我买了套房子,要办房产证,在大陆其他城市如果要办房产证的话,往往时间比较拖延,而且不知道进度如何。我记得那次我办房产证,在厦门房产交易所,我就问说,请问这个房产证多久会好?她说那边有部电脑,可以查一下,1997年,我就去查了,预计什么时候会好,签到什么地方,我当时吓一跳,因为在台湾没有这样的东西。1997年,那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说,厦门样样都走在国内的前列,去做尝试。所以这个案例我还是印象比较深刻的。
[主持人郑窈]:厦门的发展其实跟很多台商离不开关系,因为厦门,福建整个与台湾这种五缘的优势。那么您作为一个台湾人,来到厦门之后,特别是这几年小三通之后,直航之后,您觉得这种关联是不是越来越近了。
[洪瑞昌]:我上个月月中回台湾,开大学同学会,开完之后,不到两个星期,我跟两个同学在厦门碰到面,我觉得在西安门碰到同学的机会比在台湾多。这样的一个互动包含商业的一个频繁往来,非常明显。
[主持人郑窈]: 您觉得台湾和厦门有哪些地方会相像吗?
[洪瑞昌]: 非常的像。
[主持人郑窈]: 比如说呢,我可以说一点,讲闽南话的人很多
[洪瑞昌]:非常同意,我常常带台北的朋友到中山路逛街的时候,我就说你回想一下,这个地方就像艋胛,《艋胛》前段时间有部电影。我说像不像艋胛或三峡老街的感觉,他说对哦。甚至有些电线都是走在走廊底下,木结构的走廊底下。我说着几乎一模一样,他说对对对。包含我到鼓浪屿去,会特别带他们去看林家花园,板桥(台湾地名)有一个林家花园,同一个家族在两个不同地方盖的花园,所以这其实都会让人感觉到地缘血缘的一体。
[主持人郑窈]:两位在厦门这20年来,有没有发生过一件特别让你感动的事,或者说遇到的。
[洪瑞昌]:如果真要说的话,我觉得是我选择在厦门创业。这么说你可能觉得这个题目太大、太泛。我这么说当初我已经在深圳、上海这些城市工作的经验,我选择创业可以选择在这些城市启动,经济比厦门更发达。但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厦门,关键一点就是闽南人的特性,我觉得闽南人比我接触到的北方人啊,其他地方的人更有儒家文化的特性,他讲忠讲孝讲文明讲五伦。
[洪瑞昌]: 我觉得闽南人自然而然民间的风气就是这样,所以当时我选择在厦门,做了这三年的创业之后,现在体会非常深,选择厦门非常对。因为员工的忠诚度,包含跟你回谈感情,对外的战斗力、学习能力,我都觉得远远不是其他城市能够比的,那我就觉得,我非常放心。当我有这么一帮好的兄弟姐妹一起在奋斗事业的时候,我非常的放心,我在想如果要讲感动的话,我对我的员工非常感动。
[郑窈]: 我觉得您的员工有您这样的老板也是非常感动的。
[王世忠]:我是感觉厦门人非常淳朴、非常善良非常厚道的。我感觉我是在中山路附近走路,因为它里面有很多小巷子小胡同,转来转去你会转不出去的,我就问一位年龄比较大的阿姨,奶奶级的人物,我就问他,我要走到哪里,我要怎么走。她普通话是听得懂但是不会讲,他是硬生生的把闽南语的词翻译成普通话,他会用很硬化的语言告诉你,我终于听明白了,那个时候我都听不懂闽南话,最后都听明白了。按着她的路我就真的走出去了。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善良非常热心的。
[主持人郑窈]: 那现在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说一滑,对想要来厦门投资工作的朋友送上一句话?
[王世忠]:感谢厦门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环境,同时如果来厦门工作,您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享福。
[洪瑞昌]:我觉得厦门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非常透明公开的环境,不用担心有人会卡你申请的环节。只要你有本事,到厦门来,你都会得到公平的对待,我觉得厦门是值得来投资的乐土。
[主持人郑窈]: 的确厦门特区虽然已经建设30周年了,但是他未来发展的潜力还是无穷的,我觉得你要选择投资,像两位嘉宾说的一样,选择厦门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在节日的最后,要再次感谢两位嘉宾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做客我们演播厅,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和厦门的故事。
[主持人郑窈]: 好,这期节目就是这样了,感谢您的收看,请您继续关注东南网厦门特区30周年特别报道。
关注特区建设30年
现场图片
网友留言
3L法国风时亚(泉州网友): 我最喜欢的也是厦门!他太美了
网友★琴子♂♀☆(惠州网友):我喜欢在厦门生活,但是何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呢?总觉得租房子就是一种漂泊!
小屁孩的故事: 没去过,什么时候去看看。
MYBOOK: 厦门环岛路不错,好久没回厦门了。
潇洒走一回: 厦门现在越来越挤了,希望能改善下。
最爱福建:每次听新闻,旅游圣地里总有厦门名字,做为一个福建人,我感到自豪!
天涯: 祝福厦门。
告别薇安:爱厦门,喜欢这里的阳光、咖啡,喜欢海蓝蓝。凤凰山下,有一个关于大海的约定。最难忘白城沙滩,那幢名唤作“建文”的楼,我在那儿读书、学习了4年,海风轻拂,是如此的亲切,它与我的先生同名。
晓荷残梦: 十五年前,涂满青葱岁月的校园,就在那时的海边,木麻黄林的公路,年轻笑语拌和着夜晚的涛声,湖里山炮台静默聆听着,身畔传来徐小凤的《婚纱背后》,如泣如诉;如今那里的环岛路,已经成了游客最向往的地方。去年携小儿走在暖暖的沙滩上,蓦然发现,其实青春的记忆,并没有走远......
卢焰:厦门,美丽的海上城市,,,,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就是有感觉近几年人流量大了很多。。。。。
尔算乐: 在厦门我学到了很多 懂得了很多 也长大了很多 我从大学毕业的一个懵懂青年 现在已经成熟懂事了 在厦门 我经理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认识了很多朋友 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帮助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
三月百合:我爱厦门的气候 厦门的水 厦门的饮食 家的感觉 归属感,以前到了别的城市。再回到厦门。一进入厦门的地界就有种 温馨的感觉
霸王猪:我,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农村人。呵呵。70末的我,看着我家的地变成公园、商场,看着我家的自行车变成SUV,很多很多的原因让我爱这块土生土长的地方。精神上,我在厦门不担心治安,物质上,改革开放,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农村,应该是受惠最大的人。喜欢厦门,因为这是我家,喜欢厦门因为我爱这个家
 
主创人员:钟金华 陈嘉亮 郑窈 周艾连 李涛 缪志涛
海峡导报台海网提供厦门演播厅支持      海峡导报社区中心提供采访支持      厦门小鱼网联合征集中后期部分访谈嘉宾
东南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