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金高:“通心莲”通出富裕路
帅金高是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王振义:把青春奉献给环卫事业王振义从事垃圾吊运工作29年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环卫事业。 |
王振义,男,1964年7月出生,东山县西埔镇环卫所垃圾车驾驶员。 王振义从事垃圾吊运工作29年,自1984年投身环保一线以来,他“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环卫事业,用辛勤的汗水在垃圾中转站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劳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之歌。垃圾吊运是一项既脏又臭、薪水也不高的工作,29年来,王振义的很多同事都相继调离环卫所,而他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29年来,他操作垃圾吊运2万多车次,转运垃圾8万多吨。工作中,王振义还爱车如命,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刻苦钻研操作与维修车辆的吊运设备技能,总能把所学到的、所领悟到的技术与实际结合起来,保证了29年间安全生产无事故。 垃圾吊运的工作不好干,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冬天要忍受瑟瑟寒风,夏天还要忍受驾驶室高温,一年到头都在臭气和噪声中工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王振义患上关节炎、颈椎病。一次,他关节炎病发导致积水,医生嘱咐他要卧床休息,可是当他听到新驾驶员因对车辆不熟悉,导致垃圾清运不及时、街上垃圾部分积压时,他毅然带病返回工作岗位。他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王振义是2012年漳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 |
邓远洋:维修保养 开发创新样样能邓远洋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十多年,勤于学习,苦练技术。 |
邓远洋,男,1979年7月出生,厦门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维修班长,技师。 邓远洋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十多年,勤于学习,苦练技术。加入玉柴公司后,他参与公司配电设备评审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负责公司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他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根据项目建设初期用电情况,经过分析,提出暂停使用一台变压器,为公司节省约10万元基本电费,2012年又提出了将公司基本电费计费方式更改为按最大需量计算后,每年为公司节省电费支出20多万元。 能者为师。厦门玉柴成立初期,设备维修力量薄弱,维修班中大部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邓远洋凭借其十多年的工作经验,积极培养维修人才,在班组内部开展“传、帮、带”活动,结合实际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他提议原计划由外协厂家改造的设备,全部由设备维修班组自行改造,不仅全面提升维修团队综合能力,也为公司节省大笔的外协维修费用,仅内装活塞连杆装配输送线、预装输送线、缸盖真空干燥三个项目就直接节约成本约20万元。 在工作中,邓远洋十分重视发挥人的作用,注意查找现状中的不足,改善、创新永无止境。通过公司开展精益制造TPM等项目后,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由原来平均每台4.8分钟,降到1.43分钟。他在厦门玉柴工作7年间,提出不少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如:对试机台架稳压水箱控制方式的改造,每年节省电费10万多元;对曲轴清洗机清洗步骤程序优化,生产节拍每台节省49秒,每年节约电费4万多元等。 邓远洋多次获得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是“2011年度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和“2011-2013年度厦门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其领导的维修班组获得2012年度厦门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 |
王菊蓉:风雨无阻的女投递员从事投递工作30多年来,王菊蓉从未发生丢失损毁报刊、邮件事件。 |
王菊蓉,女,1963年11月出生,泉州市邮政报刊发行局泉港分局职工,中级工。 自1982年参加邮政投递工作以来,王菊蓉前前后后做邮递员已经有30多个春夏秋冬了。她投递的区域履盖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户及居住区,服务人口近万人。 从事投递工作30多年来,王菊蓉从未发生丢失损毁报刊、邮件事件,更没有发生过一起客户投诉,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赞扬与一致好评。2010年8月,王菊蓉在投递途中摔倒,腰部受伤无法动弹,仅休息1星期她就带伤坚持上班,白天工作,晚上去医院打吊瓶,不延误报刊及邮件的投递,赢得广大客户的肯定与好评。在报刊大收订时期,她也连续多年名列泉港邮政分局报刊收订第1名,并超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除了做好份内的投递工作外,王菊蓉还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帮助客户。在她的投递段上,为了更好地沟通客户,王菊蓉利用业余时间,对每家每户进行了解,及时地掌握客户需求,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需,努力为客户办好每一件事,同时免费为用户代办邮政业务,风雨无阻,让这一片区的用户记住了这么一位热心勤恳的邮政投递员。这么些年,风里来雨里去,一天投递行程近50公里,让体高1.56米、体重只有40公斤的她显得越发的瘦小。 谈及自己的家人时,王菊蓉满是愧疚。她是家里的主妇,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但从参加工作至今,她却很少陪在家人身边,即使家人身体有恙,也无法服侍左右。在暑假期间,正值邮件投递高峰期,由于时间紧迫,晚上经常加班加点,她的家人都会过来一起帮忙,以保证能将数百件的录取通知书和大量邮件准确及时投递给客户。 她就是这样在邮路上走了30多年,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邮政,把自己的热情献给了泉港区人民,向邮政职工诠释着对人民的忠诚、对工作的责任、对自己的问心无悔。 王菊蓉是2009年福建省邮政系统年度优秀投递员、2013年福建省劳动模范、2014年泉州市第二届基层“最美人物”荣誉称号获得者。 |
余跃进: 脏臭苦累一肩挑余跃进凭着自己的理想信念,无怨无悔地工作着,每天早晨等候着第一辆垃圾车进场。 |
余跃进,男,1958年12月出生,邵武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工人。 1991年11月,环卫处建成了占地50多亩的垃圾粪便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场。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号召大家主动报名去垃圾处理场工作,但由于这是个最脏、最臭的地方,都没有人愿意去。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余跃进主动向处领导要求到垃圾处理场工作,揽下填埋工这脏、臭、苦、累的行当,挑起市区垃圾污物处理最后一关的重任。 刚建成的垃圾填埋场,光秃秃的没一棵树,只有堆积如山的垃圾。脚踩到的,手触摸到的,尽是些脏糊糊、臭哄哄的垃圾,甚至还伴有腐烂的动物尸体。天气稍热,苍蝇、蚊子、小黑虫扑面而来,爬到身上,真是浑身不自在,起鸡皮疙瘩。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和困难,余跃进没有退缩,而是凭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无怨无悔地工作着,每天早晨等候着第一辆垃圾车进场,夜幕降临等候着最后一辆垃圾车离场,将卸下的垃圾填埋处理完毕才下班回家。为了工作的便利,他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索性把家都搬到了垃圾处理场,一家人以垃圾处理场为家。他想方设法利用空余时间在垃圾处理场周边种树、栽花,改善生态环境和工作环境,先后种下了千余株桃树、梨树和枇杷树,并精心管理树木花草,让昔日的垃圾处理场变成了“花果山”。 在1998年“6·22”特大洪灾后的环境卫生整治大会战中,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堆积如山,每天的垃圾量都在2000吨左右,是往常的10多倍,余跃进带领其他工人日夜奋战半个月,处置灾后垃圾3万多吨,经受住了考验。在每年的文明城市创建评比活动中,垃圾处理场没被扣过分,覆盖土方量达到4000多立方米,消、杀、灭“四害”工作达标。垃圾处理场工作至今,他没休息过一天,长期的工作劳累使得他落下腰肌劳损和肠胃毛病,常常是胃疼的直不起腰,但他却没有因此请假,只是腰痛时贴止痛膏,胃疼时掏出随身携带的药吃上几片,继续坚守在岗位工作。 余跃进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南平市优秀共产党员、南平市“公民道德建设好样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
田云超:临危不乱好司机2月10日早上,福州一辆6路公交车突然失控,连撞11辆小车,情况万分危急。 |
田云超,男,汉族,1979年4月出生,福州华威公交巴士有限公司901路公交车司机。 加入华威公交公司以来,田云超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踏实工作、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受到公司上下一致好评。 2014年2月10日早上,田云超驾驶华威公交901路公交车像往常一样执行当班任务,在福湾路口双湖高架桥等红绿灯时,发现对面一辆兄弟企业6路公交车突然窜上安全岛,而司机却脸歪口斜趴在方向盘上,车在撞倒指示牌和红绿灯后还摇摇摆摆地继续前行,情况万分危急。此时,田云超在确认车辆停稳并征求本车乘客同意后,奋不顾身冲向失控车辆,试图通过应急开关打开车门,无奈车辆在失控情况下歪歪扭扭前行,还不时撞倒路边的护栏,并几次险些将田云超撞倒。眼见无法追上车了,田云超赶忙拦下一辆私家车,热心车主立即载着他去追赶失控车辆。一路上,田云超不断探出车窗向前面的行人和电动车大喊:“危险,请大家赶快避让”。在这辆6路公交车狂奔了4个站点、连撞11辆小车,快到台屿公交车站的时候,田云超瞅准机会,冲下私家车,飞身打开失控公交车的紧急制动开关,并迅速跳上车,拉手刹,拔钥匙,一连串惊险动作之后,终于控制住了如脱缰野马的车辆,避免了一起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发生。 事后,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和新华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连续报道了田云超的感人事迹。《焦点访谈》栏目中,主持人敬一丹这样评价他:“田云超太棒了,超勇敢、超冷静、超聪明,他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田云超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是一个公民对社会应该做的事情。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他“最美公交司机”。 田云超是2014年“中国道路运输风范人物--中国最美客车驾驶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获得者,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
帅金高:“通心莲”通出富裕路帅金高的公司与所在地河东村实行村企共建,对村里提供的11户特困户。 |
帅金高,男,1957年12月出生,建宁县里心镇芦田村村民,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建宁,帅金高始终和建莲联系在一起,是他,让建莲“飞”出大山,名扬天下。 建宁的通心莲种植历史悠久,古代是给皇上的“贡品”,早就名扬四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建宁县开始大面积种植莲子,莲子多了,可价格卖不上去。 于是,帅金高做起了经销莲子生意,从一杆秤、几只纺织袋、一辆自行车起步,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上亿元的文鑫莲业有限公司,2013年实现产值1.5亿元。公司已拥有9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出80多个莲子系列产品,产品远销东南亚、美欧等地。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20多项荣誉。 帅金高致富思源,时时不忘回报社会。他的公司与所在地河东村实行村企共建,对村里提供的11户特困户,分别采取资金扶持、就业帮助、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等形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同时,以下设的莲子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设立了扶贫小额信贷互助基金,为莲农发展生产提供1万至3万元的贷款担保。2013年,扶贫小额信贷互助基金的担保额度达到824万元,带动近300户莲农发展莲业生产,实现莲农户均增收1200多元。多年来,公司还为修建建宁县里心镇卫生院、建宁县悬索桥、芦田村小学等公益事业捐资、捐物等累计达300多万元。从2000年开始,积极参与“金秋助学”行动,每年资助3-5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从1994年开始,公司在建宁一中成立了“帅金高爱心基金”,每年出资3万元左右,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至今累计资助了1000多人,其中有800多人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有多名学生考上硕士、博士,有的还留学英、美等国。 帅金高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十二届福建省人大代表,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者。 |
苏进全:特色生态产业引领农民增收苏进全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促全村500多户的就业问题。 |
苏进全,男,1972年1月出生,德化县春美乡古春村农民,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进全开拓进取,立足山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林业生产经营,流转承包各类农地8000多亩,创办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及一家下属子公司、三家种养专业合作社、一家农林产品销售店及六大生产种养基地,通过创办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促全村500多户1000多人口的就业问题,促进农业农民增产增收,并辐射带动周边7个乡镇13个村的群众“在家门口挣钱”。2013年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盈利上千万元,社员年收入均10万元以上。 苏进全与时俱进,大胆推进科技兴农和农业现代化工作。他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红菇保护地菌根多样性增产技术应用,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推广使用“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新机具”,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步伐。他与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开展棘胸蛙生态养殖技术攻关研发,成功掌握棘胸蛙野生驯化、生态繁殖、商品蛙喂养及饵料培育技术,三项养殖池设计建造技术分别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基地现有养殖设施面积6000多平方米,棘胸蛙存栏总量约20万只并已正式上市销售,是行业最前沿、省内规模最大、技术条件最成熟、开发成效最明显的棘胸蛙生态养殖基地。 多年来,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得“福建省促诚信重质量品牌服务(会员)单位”、“福建省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项目”、“福建省2013年度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泉州市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站点”、“泉州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泉州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泉州市第七轮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苏进全是“泉州市劳动模范”、第三届“泉州青年五四奖章”、泉州市第二届基层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最美农民”荣誉称号获得者。 |
高杨标:科学技术带动农业发展高杨标致富不忘众乡亲,投身公益事业。每年春节拿出几万,慰问70岁以上的老人。 |
高杨标,男,1978年5月出生,兽医技术员,现任福建欣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2年初中毕业,从最初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买了20多头母猪饲养,到今天公司年产值5000多万元,实现年利润800多万元,高杨标探索到一条创业之路,那就是农业的发展之路。创业的辛酸无法言表,经过20多年的摸索、滚爬,高杨标最终获得成功。 高杨标始终应用科学技术,谋求企业的发展,他经常与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高薪聘请高级农业技术人员来管理蔬菜的种植;积极与农科院、农林大学合作,种植闽花8号花生和脱毒中薯3号连续五年都获得福建省产量和质量第一;创建钢架大棚1035亩,2011年引进台湾千禧小可爱(圣女果),取得了较大成效;2012年,创建智能化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育苗基地;2013、2014年,创建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 自己发展起来的同时,高杨标不忘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在他推广的“福花8号”花生作为农业部挂牌示范基地后,他积极创办农民田间学校,邀请专家在田间传授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积极为周边农户排忧解难,带动农户400多户,增加农户收入800多万元,达到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科研”示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平潭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致富不忘众乡亲,高杨标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每年春节时都拿出几万元,慰问70岁以上的老人;积极扶持家乡的苦难户,招收他们到企业打工;投资20多万元,修建家乡水泥路一公里,体现了一个企业家致富不忘众乡亲的高尚品德。 高杨标是2013年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
戴维浩:“真菌”不怕火炼戴维浩不忘乡亲,主动为缺乏生产资金的“计生三户”贫困农民服务。 |
戴维浩,男,1954年3月出生,古田县吉巷乡永安村农民,宁德市古田县兴华真菌研究所(民营)所长,高级技师。 戴维浩在1978年研发成功了“袋栽银耳”生产技术,实现了银耳栽培技术上历史性的新突破。目前,该技术已沿用30多年,古田银耳生产量占全国总量90%,实现年产值14亿多元,他的发明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戴维浩在从事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科研,于1990年成立古田县兴华真菌研究所,是古田县科技局批准的民营科研所。研究所现有兴华菌种厂一个,另外还直接扶持菌种厂2个(戴维命、戴杉珍菌种厂),3个厂年供菌种约180万瓶,为菇农年创产值约2.4亿多元。他先后带头参与100多个项目研究,20多个项目获得省、市、县科技部门的认可。其中“银耳优良菌株研究”项目,选育了天然白的TR01和TR21的优良银耳菌株,于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菌株经过10多年的推广应用,栽培覆盖面积占全县的90%以上,其效益比原来提高13%,全县菇农为此每年增收1000多万元。 几年来,戴维浩每年都义务为国内外菇农提供技术咨询500多人次,无偿授课300多人次,赠送技术资料6000多份,向国内主要银耳产区及大专院校,如四川、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提供生产实验原种,为全国各地食用菌爱好者举办培训班十八期,达400多人次。他把总结好了的最佳生产方法编写成书面技术材料提供给周边菇农推广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戴维浩在劳动致富的同时,也不忘乡亲。他主动为缺乏生产资金的“计生三户”贫困农民服务,年均为他们无偿提供菌种近万瓶,并赠送技术材料,累计约已帮助一千多户贫困农民脱了贫。在他的帮助下,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所在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小康村,几年来他年均生产销售优质菌种50多万瓶,推广种植食用菌1200多万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 戴维浩是全国劳动模范、科技部“农村科技二传手”、福建省农业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
王福如:身残志坚致富路王福如深知残疾大学生就业难和创业难,萌发了组织残疾大学生共同创业想法。 |
王福如,男,1988年8月出生,上杭县残疾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董事长、上杭县园艺协会创始人之一。 王福如两岁时不幸被烫伤未及时救治,造成头盖骨凹陷,耳朵没了,左眼失明,头面部疤痕密布,上学时候由于用眼过度险些导致唯一的右眼失明。 2008年上大学时候,王福如刻苦学习各种农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早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他丰富了“三色旅游”理念,在学校有关专家、当地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顺利地编制完成当地的旅游规划文本,并在学校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公司,将学习与创业完整地结合起来。他还每年组织“海西新农人服务团”,带队下乡搞调查、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找企业赞助免费为农民发放农药等生产资料,其支农、惠农服务在团中央网站、中央广播电台等国家、省、市媒体上多次报道。 2011年,王福如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正式申请农民合作社,参与组建了上杭县园艺协会和才溪的脐橙协会。目前与他合作的农户有50多户,通过公司的整合营销,才溪的脐橙产值达到500多万元,使得当地农民不仅不愁卖不出去,收入更是翻了一番,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2012年,王福如本科毕业,他深知残疾大学生就业难和创业难,萌发了组织残疾大学生共同创业想法。他联合8名大学生(其中5名残疾大学生)共同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青年)创业园,积极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新模式。目前,创业园共吸收了残疾人26名,加入合作社的残疾人63人、农户32户,辐射带动残疾人及家庭200多人(户),他还免费举办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班。他说:“作为残疾人,在外面打工也是艰苦奋斗,返乡创业也是艰苦奋斗,但返乡艰苦奋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做对家乡人民有意义的事。” 王福如是2013年福建省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2012年福建省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201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
苏元省:“顺手哥”苏老师苏元省先后到银坑、桂溪、蚌口、福庄、葛州、西洋小学工作。 |
苏元省,男,1964年3月出生,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苏元省,1982年7月毕业于三明师范,同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到银坑、桂溪、蚌口、福庄、葛州、西洋小学工作。 无论调到哪所农村小学工作,苏元省总是信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并把周总理的“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口丝吐出来献给人民”这名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忠诚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凭着对事业执着地追求、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了32个春秋,洒向教育事业无限地的爱,做到了“为教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2012年7月14日,苏元省因在永安市人流密集的龟山公园人工湖里“顺手”救起一位落水儿童。他“顺手”救人的事迹经《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三明日报》等各级媒体报道后,成为三明市及永安市民家喻户晓的“最美乡村教师”,先后被评为永安市见义勇为先进模范,永安市首届“十佳优秀农村教师”,福建省“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 突如其来的一系列荣誉和赞美,他显得淡定而从容,面对因荣获永安市首届“十佳优秀农村教师”可以享受进城工作的待遇,却依然选择了坚守在乡村教师岗位上,一句“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老师吧,我已经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我离不开农村可爱的孩子们!”的话,充分展示了“最美乡村教师”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同年9月,西洋小学的寄宿生管理工作成了烫手的山芋,苏元省毅然挑起担子,和其他5位老师兼职管理寄宿生的工作。他们6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寄宿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成绩显著,成了永安市农村寄宿生管理的示范校。 他,就是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即当老师又当父母的苏元省老师,被三明和永安市民亲切地称为“顺手哥”的好老师。 |
付心知:用爱温暖无声世界付心知自幼两耳失聪,身残志坚,毕业后,凭着对特殊教育的热爱,投身到特殊教育事业。 |
付心知,女,1975年12月出生,泉州市聋哑学校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付心知自幼两耳失聪,但身残志坚,勤学不辍,完成了小学至研究生的学业,毕业后,凭着对特殊教育的热爱,投身到泉州特殊教育事业。 为补偿聋生的听觉缺陷,付心知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发《聋校语文电子视频校本教材》,累计30余万字;为实现残健融合,她志愿服务手语培训,义务演讲20多场。她爱生如子,一次爱人因肺炎住院,孩子也染上流感,发着高烧,碰巧班里一位学生也生病了,她给孩子喂完药后又急忙返校,将那位生病学生送到医院,等她回到爱人的病房时,爱人已经戴上了呼吸机,情况十分危急!事后,她的爱人感叹道“我跟孩子还不如你的学生啊”。为让一位中途双耳失聪、多次产生轻生念头的学生重燃生活的希望,付心知一个学期与该生谈心20多次,为其解开心结,指明奋斗方向,2005年该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理工大学。班里有一名贫困智障聋哑生,长期住校,母亲离世,父亲常年漂在海船上,几个月才能来学校看望一次,付心知为该生买饭票,买生活用品,送过冬寒衣,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贫的生活。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愿将心血化时雨,笑看残木也成材。”付心知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十多年来,她不懈探索聋校语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泉州市先进班集体,所教聋生有76人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荣获佳奖,更为高校输送了20多名聋人大学生。她在泉州市特殊教育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连续七年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国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主持或参与6项国家、省、市级听障教育课题的研究,撰写十多篇论文在CN、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她的先进事迹在《东南早报》、《泉州晚报》等媒体均有报道,泉州电视台对这位特殊的师者还做了专题报道。 付心知是“泉州市自强模范”、“泉州市教坛新秀”、“泉州市先进教科研工作者”。 |
张龚斌:学生口中的“父亲”张龚斌在山坑老区小学他整整煮了四年,白天上课,晚上照顾学生,一日三餐。 |
张龚斌,男,1971年7月出生,宁德市寿宁县南阳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张龚斌在小校担任负责人时,既是校长又是家长,既是老师又是父母。1997年,他在龟岭、官路就开始义务为走读的学生煮饭,在山坑老区小学他整整煮了四年,白天上课,晚上照顾学生,一日三餐,义务煮饭。他每学期用一百元的租金租了一座民房,组织走读的三十多个学生寄宿。他的举动在那里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也受到当时时任福建代省长习近平等领导的好评。 在教学工作中,张龚斌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教法,注重教育创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先后组织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演讲、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开展以“心怀祖国 唱响红歌”为主题的红歌比赛,积极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红色教育革命根据基地——含溪老区小小解说员、学雷锋基地——南阳义务消防队,以及庆“六·一”文艺表演、争当四好少年系列、开展青春期女生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等活动。 抛开教师的身份,张龚斌还乐于助人,严守法纪。前些年,有个浙江人带着怀孕的妻子在南阳大门桥的转弯处与一辆装满砖头的大四轮相撞,母子危在旦夕。刚好路过这里的张龚斌立刻掉转车头,和那个浙江人把孕妇送到县医院,看到她进急诊室了才放心离开。还有一次,张龚斌从泰顺回家,路上看到一辆摩托车和货车相撞,摩托车师傅流了好多血躺在地上,他载上伤员一路闯红灯把伤员送到泰顺医院,看到伤员得到医生救治才悄悄离开到泰顺交警那自首,说自己闯了红灯,现在是来受罚的。交警办公很人性化,得知他是为救人而闯红灯当场就核实情况,确认属实后就免了对他的惩罚。 张龚斌是市级优秀辅导员,他所撰写的论文《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启示》荣获全国第八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 |
林志平:质朴大爱 烛亮深山林志平爱生如子,从生活上关心学生,他几乎每天晚上深夜时都要到寄宿生宿舍。 |
林志平,男,1975年8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现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龙村乡擎天岩小学任教。 林志平爱生如子,不光从事教学,还从生活上关心学生,几乎每天晚上深夜时都要到寄宿生宿舍,帮学生们盖被子。有时学生把饭打翻了,他亲自煮面条给学生吃。周末学生没菜了,他会把自己的菜分给他们,在他眼里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没有区别。十几年来,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常能看到一些不同地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看望他,有些远在他乡的学生还时常和他保持书信往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健康的成长,林志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家串户进行家访,和他们话家常,讨论如何更有效地教育孩子,与家长打成一片,在他的眼里,家长们就是自己的兄弟,如今还时常能看到他曾任教过的地方的百姓来看望他。 林志平把教育摆在首位。就在他走上教学岗位不久,患上了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面对不幸,他没有请过一天病假,没有落下一节课。他的行为也感染了很多人。当然也有的人会认为他傻,因为他很不顾家。2008年2月,林志平的妻子剖腹产,他依旧坚守岗位,没有请一天假去陪产。而在当年5月底,他才几个月大的孩子不幸患上化脓性脑膜炎,在工作和孩子之间他选择了坚守岗位,只是在心中默默地牵挂着自己没过面的孩子,每天电话询问孩子的病情。有一次,当他在电话里听到自己的孩子做完腰穿后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时,这个男人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愧疚。 在教学上,林志平能够与时俱进,刻苦钻研,他所任教的班级成绩经常名列中心校前茅。从教以来,虽然还不能称得上桃李满天下,但也培养出了像刘照亮那样的医学硕士等一批人才。学术上,他虽然还没有很权威的学术成就,但也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地、市教育年会上获得一二等奖。 2004年9月,林志平被南平市人事局和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 |
何伙珍:用坚韧托举责任何伙珍用师道大爱描绘中职教育梦,短时间内成长为该校教学骨干。 |
何伙珍,女,1981年11月出生,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 何伙珍用师道大爱描绘中职教育梦,短时间内成长为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教学骨干,指导学生在全国、省、市职业技能赛事中获建筑专业比赛一等奖。今年6月,她执导“建筑工程测量专业”项目斩获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金奖。她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得到各级和学生、家长广泛认可,被评为福州市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 何伙珍用学识的力量为学生建构知识殿堂。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的她牺牲大量业余时间,跨专业参加工程测量自学考试,取得中职建筑专业教学资格。她的建筑教学因视野宽阔、理论通俗、知识前卫而倍受欢迎,教学多次获省市比赛一等奖。受她的感染,许多中职生重新发现了学习的乐趣,确立了进入高校深造、更好服务社会的理想追求。担任年段长和班主任以来,她的班级有上百人考入高校。 何伙珍用意志的力量为学生搭起成才之桥。建筑工程测量专业“难度大、对抗强、变数多、训练苦”,被称为“中职竞技场上的一百米”。今年她再度出任比赛指导老师,与学生同甘共苦,5个月没休过一天假,4个月没回过一趟家,暴雨烈日坚持露天训练,参赛组磨练了“以脚代尺”的过硬功夫,被誉为中职竞技场上的“国旗班”。有家长心疼孩子提出弃训,学生毅然拒绝:“何姐身为女性,个头那么小,都能陪我们一起吃苦受累,我们凭什么放弃?”最终参赛队为福建省赢得中职校建筑工程测量首块国赛金牌。 何伙珍用道德的力量为学生标定人生航向。中职校很多学生学习兴趣、纪律意识欠缺,教育管理难度大。何伙珍开创“笔谈交流法”,引导学生定期上交日记,且每篇必回,细心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任班主任4年,累计回复日记上千篇。一位性格倔强,随身携带铁棍和刀片的学生,因她的帮助而改头换面,找到心仪的工作。每年教师节和生日,众多学子和家长都会发短信、打电话甚至带上鲜花,向她致以深情谢意。“何姐”把全部的爱放在孩子身上,至今依然单身,但她说:“孩子们的成长耽搁不起,看到他们找回自信、人生出彩,我已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教师妈妈了。” 何伙珍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福州市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先后多次在全国建设协会、省建筑年会课件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
王宝殿:清廉为医 享受工作王宝殿从在南靖县靖城镇阡桥村当“赤脚医生”,把所有的精力奉献给了医疗事业。 |
王宝殿,男,1948年12月出生,南靖县靖城中心卫生院聘任主治医师。 王宝殿从1969年起开始在南靖县靖城镇阡桥村当“赤脚医生”,45年来他呕心沥血,把所有的精力奉献给了医疗事业。1979年6月,他作为知青返岗到靖城中心卫生院工作,历任外科医师、主治医师、院委、副院长。他克服基层卫生院条件艰苦、设备落后、人才不足、业务用房简陋等困难,强化自身学习,提升业务素质,较好地掌握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成为一个“全科医生”。 “随叫随到”是群众对王宝殿的评价,他经常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休息为广大群众服务,在职30年,他每年诊治的患者达2万人次以上,没有出现一起医疗纠纷。他作风正派,工作近40年来从未收取药品商业贿赂,从未收受“红包”,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由于靖城中心卫生院医生队伍人才较少,2009年1月退休后,王宝殿放弃回漳州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毅然重返工作岗位发挥余热。他组织成立了“王宝殿医生服务团队”,带领5名不同年龄、资历的住院医生,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加快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目前该团队承担着医院40%的医疗任务,真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王宝殿曾被漳州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被漳州市卫生局评为“先进医务工作者”。 |
吴谨准:恪守从医誓言吴谨准恪守从医誓言,潜心钻研业务,在厦门率先开展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方案。 |
吴谨准,男,1966年2月出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吴谨准从医近20年,恪守从医誓言,潜心钻研业务,在厦门率先开展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方案,成立第一个儿科哮喘专科门诊,能开展国内所有儿科呼吸专业的治疗检查监测技术。他开展哮喘家长学校30余期,参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中文版的全国多中心课题,作为专家组组长,多次参与手足口病、甲流H1N1重症患儿的抢救工作,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无一例死亡。平时他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好大夫网在线对专科患儿进行随访及宣教工作,累计回答患者问题近4000个,个人网页浏览量超过400万人次。 作为科主任,吴谨准率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开展新业务,拓展学科建设。在我省首家采用国际标准化疫苗对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在我省市率先开展新生儿高频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新生儿转运、小儿及新生儿连续血液净化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组建厦门市第一个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可承接小儿外科、心外科、眼科、五官科小儿手术术后监护任务及多发复合伤患儿的监护治疗任务,率先在全省开展儿童危重患儿的转运工作,4年多共救治了2000余名危重患儿。 经过多年的学科及团队建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获批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厦门市分中心、福建省儿童急救体系厦门市分中心、福建省儿科专科培训基地、省首家儿科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多次创下首个应用标准疫苗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的免疫治疗,第一个采用RH血型不合全身换血疗法,第一个成功应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一例小儿纤支镜应用于新生儿及气管异物取出术,第一例早产儿腹膜透析以及前不久的全国关注的奇迹宝宝的救治等全省首例 吴谨准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网民最信赖“全国百佳名医”以及厦门市第三届“林巧稚奖章”获得者。 |
许华萍:妙手仁心28年,许华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但刻苦钻研、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众口皆碑。 |
许华萍,女,1964年11月出生,德化县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 从医28年,许华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但刻苦钻研、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众口皆碑。1991年她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为不孕症诊疗工作奠定了基础;1998年她率先在全市县级医院成功开展“新式剖宫产”手术,其心得论文《改良Stark’s剖宫产术45例分析》发表在《医师进修杂志》;近些年又率先在全县开展阴道镜、腹腔镜、经阴道子宫切除等新技术。多项新技术的顺利攻克,使医院妇产科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带动了全县妇产学科的发展。由于医术与医德远近闻名,她的门诊总是门庭若市,就连周边县市区的病人也纷纷慕名而来。 在行政工作上,许华萍致力于医院护理的质量和服务建设,从基础抓起,从小事做起,规范护理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建设尽心尽责。她针对医院妇产科诊疗水平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引进母婴多功能监护仪,提高了围产儿抢救成功率;引进妇科炎症微波治疗仪、数码电子阴道镜及腹腔镜等妇科诊疗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妇科病的诊疗水平。 此外,许华萍关注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妇女,经常组织医务人员下乡,为数千名妇女进行了妇科义诊,开展女性健康讲座、普及医学知识,以让大多数女性疾病能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小病拖成大病,给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造成更大负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许华萍是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泉州市劳动模范及2014年获泉州市第二届基层“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最美医生”获得者。1999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授予“优秀带教老师”称号;2008年被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授予“临床带教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她所在的妇产科获得县妇联授予的“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 |
杨景标:大山深处的坚守30多年来,杨景标坚持扎根山区,奉献基层,服务农民,无怨无悔。 |
杨景标,男,1956年10月出生,龙岩市长汀县红山卫生院副主任医师。 红山地处闽赣边界,距县城70多公里,30多年来,杨景标坚持扎根山区,奉献基层,服务农民,无怨无悔。他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坚持为病人送医送药上门,只要病人需要,不管是刮风下雪,还是烈日酷暑,都能一呼即“应”。1991年初春的一个深夜,离卫生院15公里远的山阳村,72岁的丘五娣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接到电话,杨景标马上背起药箱,推上自行车,打着手电,骑一段,走一段。路上,他不慎摔倒在一个积水洼里,想到病人的需求,他仍坚持一瘸一拐赶往,认真施救使丘五娣转危为安。30多年来,杨景标不但谢绝病人送的红包,还经常为贫困农民垫付医药费,而且连出诊骑摩托的油费都是自己掏。 红山乡和本县的四都、濯田接壤,与江西瑞金拔英、会昌富城、永龙乡及本市桃溪、湘店、大禾等乡镇毗邻。30多年来,远道来找杨景标治病的人络绎不绝,他的足迹踏遍了闽赣边界四县八乡。他为病人看病,不分县外、省外,无论门诊还是上门诊治,不管是当医生还是院长,他都早出晚归,任劳任怨。会昌县永龙乡半迳村妇女肖丽清,婚后四次流产,抱着一丝希望慕名找到老杨,老杨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只用了两个疗程,一年后肖丽清就生了对“双胞胎”,如今她们家与老杨家像亲戚般往来。 因为地处边远,年轻医生分配不进来,来了也不安心,难留住,技术人员一直很紧缺。杨景标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是常有的事,特别是担任院长的8年间,经常是晚上处理行政工作,白天坚持在临床一线。 杨景标两次谢绝同学约他到厦门、龙岩工作的邀请,也两次放弃到县城医院工作的机会。30多年来,杨景标累计诊治门诊病人30余万例,收治住院病人达8000多例,成功抢救了上消化道出血、儿童高热惊厥、药物过敏等疑难重症病人上千例。 2010年,杨景标被龙岩市评选为劳动模范,2014年8月被评为龙岩市最美医生。 |
叶寒辉:守护艾滋病人20载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29年来,叶寒辉视病人如亲人,他为弃婴买过尿布、奶粉,。 |
叶寒辉,男,1964年11月出生,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29年来,叶寒辉视病人如亲人,他为弃婴买过尿布、奶粉,为三无人员资助过回家路费,还经常放弃节假日,牺牲同家人团聚的时光投入工作。在长期工作中,他养成了24小时开通手机接受艾滋病人咨询的习惯,用最朴实的行动树立起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赢得病人的尊敬,是艾滋病人的守护神。 艾滋病被公认为20世纪的“瘟神”、21世纪的“超级癌症”,叶寒辉潜心研究艾滋病治疗,累计收治住院艾滋病患者4000人次,参加咨询、会诊、示范教学艾滋病人500多人次。他不仅在治疗上尽心尽力,还在精神上给予患者安慰。有一名患者全身皮肤多处破溃感染、颜面浮肿,无法承受艾滋病带来的巨大压力,他入院后的话就是“我不想活了”,并拒绝打针吃药、服用大量安定片自杀,家人也不抱任何希望。叶寒辉得知后立即投入抢救,经过通宵达旦的努力,终于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随后又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帮他走出了心理深渊,并开始主动配合治疗。有一家三口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母亲发病死去后,父亲因经济困难想轻生。叶寒辉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发动全科室人进行捐助,在他的热心帮助和精心医治下,父女俩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作为我省唯一的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叶寒辉在繁重的日常艾滋病治疗工作之余,还参与国家“十五”及“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艾滋病防治研究子课题,在云南、河南、华东和福建等地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抗感染培训。工作中他曾遭受具有攻击性行为病人的身体伤害,但无怨无悔,依然战斗在抗艾一线。同时,他也是肝病专家,担任福建省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福州市登革热、霍乱防治专家组成员,诊治了几千例肝病、手足口病以及其他传染病患者。 叶寒辉是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成员、福建省艾滋病防治专家组成员、福建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曾获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新长征突击手、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福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医生、市首届优秀人才福州市优秀医生、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赵振林:爱心民警“淡定哥”赵振林自觉践行“漳州110” 精神,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从警16年来,他共处置各类报警案件12500多起,调解群众纠纷2500多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250余人,并实现零投诉、零信访。 |
赵振林自觉践行“漳州110”精神,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从警16年来,他共处置各类报警案件12500多起,调解群众纠纷2500多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250余人,并实现零投诉、零信访。特别是担任警务队长后,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先后破获储永富抢劫团伙案、邹志勇恶势力团伙案等一批社会反响强烈的刑事案件。他所经办的“爱心警救助被拐儿”等事件受到公安部打拐办领导的高度赞扬,事迹被各新闻媒体和网站报道。 2013年5月,在一次处警过程中,赵振林面对持刀男子,从容处置,一棍击落菜刀,成功化解险情。这一过程被一名网友用手机拍摄后上传到网络,被网友称为“淡定哥智取菜刀男”。该视频先后被优酷、酷6等10余家视频网站转播,点击率飞速攀升,仅在优酷视频的点击率就达到163.7万次。同年5月24日,《人民公安报》以《“淡定哥”,好棍法!》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众多网友对该事件进行正面评价并予以充分肯定。 赵振林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群众来报警,他认真对待;群众有困难,他主动帮助;群众遇危急,他挺身而出。为了帮助群众,他曾爬阳台开门、入火海救人,还曾因追捕犯人踝骨被撞骨裂,但他始终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真谛。 赵振林曾荣获漳州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一次。 |
姚博:法医中的“福尔摩斯”姚博参加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从事公安法医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长期与尸体打交道,让尸体“开口说话”,为侦破各类案件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工作以来他检验尸体563具,出具各类检验鉴定书4981份,鉴定准确率达到100%,所有移送起诉的鉴定结论均被法庭采信,做到“无差错,无投诉”,有力地服务了案件侦破工作。 |
姚博,男,197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科副科长,主检法医。 姚博参加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从事公安法医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长期与尸体打交道,让尸体“开口说话”,为侦破各类案件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工作以来他检验尸体563具,出具各类检验鉴定书4981份,鉴定准确率达到100%,所有移送起诉的鉴定结论均被法庭采信,做到“无差错,无投诉”,有力地服务了案件侦破工作。在工作中,他经得起技术和精神的双重考验,用手中的解剖刀主持公道,用科学还原案件真相。在多起重大命案的侦破过程中,他不怕脏、不怕苦,经常接触腐败或霉变的尸体,“深井捞尸”、“背尸出洞”,根据现场提取的物证多次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为成功破获命案发挥了关键作用。在“2013.10.11海沧嵩屿避风坞碎尸案”侦办中,为和上涨的潮水抢时间,不熟水性的姚博毫不犹豫地穿好防水服直接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顺着海底摸索着把发现的股骨头、内脏等尸块一件一件捞起。正是在姚博的努力下,专案组第一时间获取了死者DNA从而确定了死者身份。专案组在此基础上历经12小时的摸排调查、查缉抓捕,最终在江西某市抓获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该起恶性杀人碎尸案,及时挽回了社会影响。姚博勤于思考、善于总结,2009年以来结合工作实际,在《中国法医学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共11篇。 姚博不但是刑事技术的行家里手,还是破案、追逃的能手。2011年4月,他通过视频研判入手,充分发挥网上作战技能摧毁一盗窃团伙,成功破获案值30余万元的厦门卷烟厂特大盗窃,为企业挽回重大经济损失。2011年“清网”行动期间,他出差外地45天,累计行程10000多公里,参与抓捕网上逃犯计12名。 姚博曾先后荣获“厦门市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
郭桂标:一心为民带病坚持上岗从警以来,郭桂标始终以“近乎苛刻”的态度要求自己,即使在祖父母、父母于三年间先后去世及自身患有严重糖尿病、腰椎疾病的情况下,他对工作仍然认真到“偏执”的程度。刻苦自学、肯动脑筋,很快便设计出一套指导性强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课件,并定期到基层派出所指导。 |
郭桂标,男,1978年12月22日出生,一级警司,南安市公安局交管大队驾管中队副中队长。 从警以来,郭桂标始终以“近乎苛刻”的态度要求自己,即使在祖父母、父母于三年间先后去世及自身患有严重糖尿病、腰椎疾病的情况下,他对工作仍然认真到“偏执”的程度。 警务改革后,许多派出所民警初次接触交通秩序管理,业务不熟悉,“疑难杂症”问题多,帮助解决成了郭桂标的份内事。他刻苦自学、肯动脑筋,很快便设计出一套指导性强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课件,并定期到基层派出所指导。他对办理危险驾驶案、交通肇事案等坚持办理案件一案一表的审核登记制度,将每个民警办案情况记录在册,建立执法档案,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肯定。仅2013年度,郭桂标审批办理了吊销驾驶证600多起,当事人驾驶证被他人套用的信访件50多起,每天审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300多起。此外,他自创的办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范本被泉州交巡警支队推广到泉州地区各大队、派出所使用。 调任从事驾管工作领导岗位后,如何进一步简化窗口办事程序,更好地方便服务群众,成为摆在郭桂标面前的又一道“考题”。他牵头研发了一套驾管业务“一条龙”自动解决方案,科学整合业务窗口、合理安排业务受理流程,让每位前来办理驾管业务的群众都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办结自己的业务,不仅使驾管窗口平均一两分钟内可受理一项业务,而且通过辅助软件、简化程序,竟缩减了2个工位的工作量。此外,郭桂标还简化新办摩托车驾驶证业务流程,优化改进为民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了全部业务流程可在1日内办结的高效服务,同时还相继推出引导牌、一次性告知办理相关手续、填写表格示范牌等便民利民新举措。 郭桂标获全省公安机关“我身边的好交警”提名人选,并记个人三等功;获泉州市第二届基层“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最美警察”荣誉称号,是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邓方奇:人民的守护神2011年5月26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行动”,在这场轰轰烈烈行动中,邓方奇用他的机智和勇敢,共抓获7名网上逃犯,为此,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等40余家主流媒体就曾相续报道了题为《组织偷越国境事败 福建一男子潜逃八年后落网》的关于邓方奇的追逃事迹,宣传公安民警的追逃工作。 |
邓方奇,男,1984年10月出生,现任武夷山市公安局景区派出所警务队长。 2010年6月14日晚18时许,指挥中心转警:武夷山度假区九曲溪河边一名儿童被困观景亭中。景区派出所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小孩被困在离岸边20余米的观景亭中,观景亭与岸边之间的水深已达齐胸部位,观景亭中洪水已经漫过小孩的膝盖,水还在迅速上涨。邓方奇见此情形他立即取下警车上的消防救援绳,一头捆在自己的腰间,另一头交给同伴,“你们帮我拉着!”说完便冲进湍急的洪水中,到达了观景亭后他双手紧紧拉住救援绳一步一步地往岸边靠拢,松开救援绳放下小孩后,他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用尽全力拉着绳子的手掌已经磨出血泡,脖子上留下小孩紧扣的两道血印子…… 社区老胡因山林纠纷引发民事官司,结果被判败诉,多年来,不间断上访。邓方奇负责公馆社区开始,就把这起信访件当做工作重点之一,他多次上门陪老胡拉家常,慢慢地老胡对他也热情起来。之后,邓方奇只要下班有空就约上老胡到景区兰滩跑步锻炼,陪老胡聊家常。有一天快要下暴雨,邓方奇想给老胡打个电话提个醒,可电话一直没人接,他感觉情况不妙,立刻赶到老胡家中,一进门发现老胡高烧不止,脸色苍白,蜷缩在床上。他迅速背起老胡往诊所跑去,医生告诉他,病人严重中暑导致高烧,幸好来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听完,邓方奇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转身,老胡已是泪流满面,“邓警官,虽然我们认识时间不长,你让我感觉到了亲人的关怀,我生病时,你第一个到我身边。从今开始,我答应你,好好生活,遵守法律政策,不再违规上访了。” 2011年5月26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行动”,在这场轰轰烈烈行动中,邓方奇用他的机智和勇敢,共抓获7名网上逃犯,为此,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等40余家主流媒体就曾相续报道了题为《组织偷越国境事败 福建一男子潜逃八年后落网》的关于邓方奇的追逃事迹,宣传公安民警的追逃工作。邓方奇用他的行动,为神圣的警徽献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邓方奇被授予南平市2009-2012年度社会管理综治先进工作者、2013年度“南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3年度武夷山市优秀共产党员 |
陈标钦: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四员”所长陈标钦出生在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上杭才溪。才溪是著名革命老区,革命旧址、红色遗迹众多,《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同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他从小便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2003年毕业于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并以优异成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
陈标钦,男,1981年11月出生,龙岩市上杭县公安局稔田派出所所长,一级警司。 陈标钦出生在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上杭才溪。才溪是著名革命老区,革命旧址、红色遗迹众多,《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同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他从小便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2003年毕业于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并以优异成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从警11年来,从社区民警到副所长、所长,不论岗位如何变化,陈标钦继承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亲民爱民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树立了一名80后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稔田镇是龙岩最大的移民乡镇,2012年初担任稔田派出所长后,陈标钦针对辖区上访信访问题突出、矛盾纠纷多、留守人员多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真情服务群众,被称为“四员”所长。 守护一方的“治安员”。陈标钦编织“人防、物防、技防”严密的防控网络,并重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先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3名,查处治安案件265起,破获刑事案件35起,移送起诉11名犯罪嫌疑人。 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围绕“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陈标钦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6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服务民生的“勤务员”。陈标钦走访群众1200余户,主动上门为群众排忧解难165次,救助受灾群众、事故伤员等26人次。 警民和谐的“信息员”。陈标钦创新警民沟通平台,开通微信公共号、警务微博和QQ,定期向群众通报治安状况,发布防盗、防抢、防诈骗等预警信息,收集意见建议162条,服务群众办理业务153次。 在陈标钦的带领下,辖区基本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工作目标,单位各项业务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先后被公安部表彰为“210工程”示范单位,被省公安厅评为“三基”工程建设优秀科所队,被市、县公安机关表彰8次。 陈标钦是“全省公安机关爱民先进个人”、“全省优秀警务区民警”,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个人嘉奖六次。 |
苏志刚:群众心中的好干部苏志刚始终心系群众,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一条适合新圩村发展的新路子。 |
苏志刚,男,1974年1月出生,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新圩村党支部书记。 苏志刚自2009年6月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心系群众,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一条适合新圩村发展的新路子。他坚持“要致富就要发展经济”,上任后,积极推动“兴茶富民”的发展思路,组织村民到邻县安溪参观学习,为群众联系发展资金。目前,全村共发展茶叶3700多亩,茶叶加工厂50多家,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370元。 苏志刚用心钻研村务,在管理上积极创新。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他带领村干部创立了“三级联调”制度,让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11年来未出现群众到乡镇以上政府上访事件。在他的带领下,新圩村坚持30年如一日的“一圩一日”集中办公制度,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肯定,《福建日报》、《闽南日报》在头版头条给予充分报道。2012年7月1日,新圩村分别被授予省级和国家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年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圩村坚持先行先试,注重制度的传承与延续,拓展丰富“一圩一日”工作法的内涵和外延,使该工作法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更主动、更到位。苏志刚要求村干部要“当村民的110,有求必应”。新圩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离县城较远,群众遇到小孩生病、老人摔倒等突发事件经常因路途遥远、无车出行而得不到及时救治。他带领村干部组建了干部“110”服务队,当群众的好“保姆”。同时还组建了爱心“110”、农业科技“110”、治安“110”等便民服务队,全方位为农民群众提供义务服务。群众经常说:“苏书记为我们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我们欢迎这样的干部。” 苏志刚是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福建省劳动模范。 |
许光园:“美丽乡村”女支书许光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解除村民的思想疙瘩。 |
许光园,1966年7月出生,高中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八一片区妇联主席,省人大代表,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2000年10月,许光园当选为妇代会主任。当时村妇代会没经费、没阵地、没场所,妇代会可谓名存实亡。2002年10月,许光园通过积极发动,组织一批妇女姐妹承包了本村40亩柑橘园,以每股100元方式入股,除了分红和上缴村委会外,用盈余资金建起了妇女儿童中心、篮球场、露天舞台等设施,每逢节日举办晚会,村民们自编自演,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许光园组织妇女到镇上及企业从事非农务工,依托“双学双比”活动,聘请技术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让留守村里的姐妹都成为种烟、种菜、种果的女能手。同时,还自发成立妇女互助会,缓解农忙时劳动力不足的困难。 2009年7月许光园当选为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动妇代会、老人协会密切配合,共同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解除村民的思想疙瘩,动员村民拆除旧房,规划建设新村点。新村建设时,虽然她自己没有建新房,但每天都在建筑工地上和村民们一起同劳动。该村共拆除旧房61栋,建新房175户,新增耕地120亩。该村已成为永安市、三明市和谐拆迁的典范。 2008年3月5日纪念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20周年暨海西新农村百佳致富女能人表彰大会在五一村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省政协、省妇联等领导,海西新农村百佳致富女能人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召开给予全村干部群众极大鼓舞和鞭策。2011年11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一行到五一村考察,充分肯定了五一村妇代会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2008年起五一村先后被省妇联授予“先进妇代会”、“巾帼示范村”“先进妇女之家”荣誉称号;2010年起先后被国家妇联授予“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许光园也于2007年起先后被三明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省妇联评为先进妇代会主任,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林启兴:一心为民办实事林启兴从山东引进巨峰葡萄种植,经过5年的推广,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500亩。 |
林启兴, 男,1968年3月出生,南平市顺昌县埔上镇张墩村党支部书记,农民技师。 1988年3月,林启兴从山东引进巨峰葡萄种植,经过五年的推广,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500亩,种植户63户,年产值400万元,人均增收3800元。他组建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进行品种改良,引进9个葡萄新品种,建设葡萄大棚种植示范园35亩,推进葡萄大棚种植及工厂化生产示范建设。他积极探索本地传统果酒酿造技术,将葡萄转化生产葡萄酒,使葡萄从鲜食转向深加工,延长葡萄酒的产业链;建设葡萄酒售酒一条街,酒坊一座,逐步使葡萄酒产业走向标准化、专业化。他还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推出“特色党小组”工作模式,将党员按照从事的行业划分为葡萄种植、酿酒、水稻种植、手工艺等4个特色党小组。 林启兴十分关心张墩村整体环境保护与美化,积极带头卫生整治,增强村民对爱护环境的责任感,促进村庄干净整洁;在实施改造工程中,率先进行庭院改造,带动村民加入改造行列,完成国道旁56户的庭院改造沿途道路的绿化工作,完成平改坡130户、庭院改造60户;实施亮化工程,在村内沿316国道安置路灯35盏。构建保洁长效机制,聘用4名保洁员从事日常保洁工作,年投入数万元用于完善村内保洁设施,使日常保洁工作有效开展,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怡人,为村民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林启兴带动村支部班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投入美丽张墩建设。美丽张墩已建成主题休闲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农产品展买部、全国首个乡愁馆、锦戏荷花塘、醉最酒坊、桃花洲休闲垂钓区。他成立节节高手工艺品公司,并建成600米特色瓜果长廊和4.8公里观光绿道,将全村葡萄园生产采摘区、粮食生产区、特色林业苗圃区、农家花香庭院区以及各景点链接贯通,并为游客提供观光车和自行车服务。2014年5月,他成立福建省顺昌张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美丽乡村发展建立了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张墩村被被南平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环保厅授于福建省生态村、被福建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华锦先:带头致富的领头雁华锦先团结带领“两委”班子,大力发展经济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华锦先,男,1963年1月出生,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 作为全村致富的领头雁,华锦先团结带领“两委”班子,紧紧把握机遇,大力发展经济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把一个省定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 1993年,华锦先率先筹资2万元办起了全村第一家竹席加工厂。在他的带领下几年时间里,培斜村就创办了42家竹凉席厂,发展成为年产竹席165万床的“竹席之乡”。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新的发展项目,2003年他开始带动全村种植茶叶,并探索出了“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来引导帮助茶农发展茶产业;他按“三三制”比例筹资,运用公司化式打造出“创意培斜”生态旅游品牌;2012年更是瞄准机会,“无中生有”发展电子商务,建成“龙岩培斜淘宝村”,2013年营业额就达到5100多万元,使该村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14个大型“淘宝村”之一。 华锦先十几年如一日,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摆在首位。任职以来,他实施关系民生的美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完成沿河路和村小组道路硬化,兴建6个自来水池,新建农民综合服务中心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防洪堤和拦河坝,新建6000平方米百竹园生态停车场,建设63户新村,全村实现光纤入户,安装高压变压器8台改善村里电力,全村绿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改厕率达100%,新建3块大型公益广告牌和20多块固定宣传牌提升村品牌宣传。通过进一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一个崭新、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形成。 华锦先是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岩市劳动模范、龙岩市“农产品流动营销明星”。 |
林和星:让每个村民都幸福林和星自2006年上任以来,致力于将溪头村打造为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村庄。 |
林和星,男,1963年11月出生,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专学历。 林和星自2006年上任以来,致力于将溪头村打造为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村庄。如今的溪头村被媒体称为“公园里的百亿工业村”,获评“全国绿化千佳村”、“全省妇联组织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园林式村庄”、“省级卫生村”、“福州市生态村”。作为阳下街道经济技术开发的前沿阵地,溪头村2013年村财收入达26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4万元。 林和星立足溪头村与洪宽工业村的地缘优势,探索村企联动“四联”党建模式,在党建工作联创、村企发展联谋、人才双向联培、和谐环境联营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溪头村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洪宽工业村积极反哺新农村建设,成立洪宽扶贫基金会,每年捐资12万元,投入150万元建成洪宽老年人活动中心。近几年溪头村新农村建设工程中,洪宽工业村投入过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林和星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聘请省设计院进行规划,建成集洪铨路、洪智路等环村公路,极大方便了村民交通。文化建设方面,林和星挖掘本村文化资源,定期组织“更生杯”、“洪宽杯”篮球赛,开展老年人“门球”、“秧歌”运动,举办“中秋•侨台情”文艺晚会,2013年全国电影‘三下乡’启动仪式、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民生建设方面,林和星提出建立村办廉租房,得到全村支持,建成的高品质廉租屋,每套面积80-113㎡,月租仅1元/㎡。为改善老年人生活,林和星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400多米长的休闲健身路。2014年起,溪头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补助725元,使溪头村成为福清有名的“敬老、助老”村。 林和星曾当选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三次当选福州市人大代表,获福州市劳动模范、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福州市计生先进工作者、“福清好人”等荣誉称号。 |
林国安:赤土乡的“环保卫士”林国安被称为赤土乡的“环保卫士”,为了保护白鹭,阻止偷猎者,他自发组织义务护鸟队。 |
林国安,男,1937年9月出生,漳州市漳浦县赤土乡圣能寺住持。 林国安被称为赤土乡的“环保卫士”,为了保护白鹭,阻止偷猎者,他自发组织义务护鸟队,为白鹭昼夜巡逻,把大片的油杉林变成白鹭栖息的欢乐家园。为了保护水源,他组织垃圾打捞队伍,放生鱼类,使眉力水库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赤土白鹭森林公园的油杉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成片油杉林,面积126亩,约5000棵。为了保护这片油杉森林,林国安组建僧人义务护林队,28年如一日昼夜巡护森林,积极传播环保理念,教育引导游客和当地僧人,不燃放烟花爆竹,不乱砍滥伐。在他的保护下,这片山坡地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生态乐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都招来数万只白鹭、翠鸟、画眉等鸟类常年在此栖息。 为保护白鹭,林国安配合当地警方多次抓获盗鸟贼,还主动竖立起“爱鸟护鸟”的劝导标语。在他的长期带动下,附近村民也逐渐养成了爱鸟护鸟的习惯,平常生活中与白鹭等鸟类和谐共处。 林国安还致力于饮用水源的保护。圣能寺山下的眉力水库是赤土白鹭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面积2500亩,风景秀丽。林国安认为,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周边群众的安全,为净化眉力水库的水源水质,他在眉力水库旁建了一口面积70多亩的鱼类放生池。以前游客到白鹭森林公园游览,经常会发生乱扔垃圾的现象,为保护环境与水质,林国安组织一支僧人义务打捞队伍,及时清理水库中的垃圾,向游客宣传环境保护常识,纠正不文明行为。在他的保护下,眉力水库水质良好,已被作为饮用水源地上报省政府。 |
余新田:干一行爱一行余新田到环保系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20多年来,快速成长为环保系统环境监测工作的优秀骨干。 |
余新田,男,1970年2月生,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业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余新田到环保系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20多年来,通过刻苦学习,忘我工作,快速成长为环保系统环境监测工作的优秀骨干。 余新田在思想上,坚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与党的政策保持一致,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领导者和先行者,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条不紊,才能走出一条光明而伟大的前进之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余新田能始终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履行党员义务。 在工作和生活上,余新田认真履行职责,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先后在环境监测站从事气、声监测、常规检测、大型仪器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综合业务管理工作。工作期间,他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不计得失,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完善。同时,余新田认真钻研业务,探索新方法和新标准,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熟悉站内各项大型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掌握各项参数的分析测试理论。他还参与各种科研工作,积极参加东亚酸沉降项目监测、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研究、厦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厦门西海域沉积物污染状况调查等科研工作。 余新田在工作期间发表了各种科研论文10余篇;2002年和2005年两次获得环保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得环保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年度考核优秀;2010年被挑选参加福建省环境监测技术比武,各项考核成绩综合第一名,获得优秀奖;同年,代表福建省参加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并获得集体三等奖和个人三等奖,为福建省环境监测取得骄人战绩立下汗马功劳。2011年,获评厦门市市直机关党工委优秀党员称号。 |
杨莹:奉献环保20载在杨莹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全县18个乡镇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命名。 |
杨莹,女,1973年6月出生,德化县环保局总量股负责人,工程师。 从事工作21年,从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污染减排到生态创建、排污权交易等,无论在什么岗位,杨莹不但勇于挑战、大胆创新,而且尽心尽力、精益求精。 杨莹外表清秀纤弱,却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家里装修、搬家,她不见身影;体虚晕车,她却一天绕山路到三四个乡镇指导创建;怀孕时,她挺着肚子加班加点,为的是抢在预产期前做完手头年度环境统计工作;产后第一天,她就躺在病床上进行企业报表的审核与汇总工作;女儿脚部手术后,她把康复工作扔给爱人一人承担;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她落下失眠、胃痛等慢性病,却一打完点滴就又扑到了工作上……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都不免被她那积极向上的激情,无私忘我的奉献以及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 多年来,工作中杨莹是“头”,带动培养了单位数名业务骨干;生活中她是“姐”,每次加班都让同事先走,宁愿自己多做;兄弟县市区中,她又是有名的“行家里手”,曾受省里委托对福州各县(区)创建“生态县”指标档案收集工作进行培训,受泉州市政府邀请参加鲤城、丰泽、泉港、石狮4个县(区)创建国家生态县(区)的市级预验收工作。 在杨莹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全县18个乡镇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命名,2012年底德化县在泉州市率先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验收;2014年5月德化县成为全市第一个、全省第三个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县”荣誉称号的县(市区),被列为福建省生态创建的典范;2010年德化县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做为全省示范工程接受环保部督查;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2005-2010)全市第一名,2011-2013年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优秀”,2011-2013年污染物减排考核“优秀”。 杨莹是泉州市第二届基层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最美环保人”、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被德化县委、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一次,“十一五环保先进个人”等荣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神话。 |
林秀琼:树立绿色丰碑林秀琼大力推动企业环境规范管理,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 |
林秀琼,女,汉族,1976年7月出生,莆田协丰模具有限公司环安部协理。 林秀琼大力推动企业环境规范管理,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她坚持每日厂内自测,每月委托资质环保公司,每季度委请环境监测站对公司污染排放进行监测。每月组织对公司环境安全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企业生产产生的水、气、声、固废等各种污染物严格按照规范处置,废弃物实现分类收集和处置,能源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公司各项污染物排放合格达标,从未发生一起超标事故,给其他企业做出示范。 林秀琼四处收集有关环保法规、政策和环境保护相关文章,向公司领导推荐和建议,推动领导不断增强环境意,加大环境资金投入。她注重对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规范。根据国家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了30多项企业环保管理制度,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联合区环保局成功举办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环境应急工作能力。她致力企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工作。经过努力,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在三个月内完成审核评估验收,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她积极组织企业环保知识培训,结合“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对员工特别是新入厂及新上任管理人员进行环境安全培训,使员工自觉遵守环境保护制度,树立环境意识,增强责任感,培养环境感情,强化环境规范。 林秀琼热爱环保事业,积极传播环保理念。在她的组织推动下,公司举办了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利用“3.12”植树节开展以“奉献力量,奉献绿色”为主题的植树活动;“4.22”地球日组织公司员工将家人带来一同进行义务捡垃圾,为清洁地球尽一份微薄之力;“6.5”环境保护日举办环保知识有奖竞赛;与环保局共同开展以“安全生产、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竞技比赛活动。她收集相关环境保护挂图,开辟环保宣传专栏,教育广大职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让广大职工感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 林秀琼是莆田县“学科技、用科技”先进女能手;莆田市“十佳双学双比”竞赛能手。 |
翁希明:还天空蔚蓝翁希明2002年创办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我国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领域领军者。 |
翁希明,男,1962年1月出生,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翁希明2002年创办福建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我国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领域领军者,多年来致力于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剂的组成、制造、性能之间关系规律性的研究,解决了汽车尾气净化实施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12年来,朝日环保公司在翁希明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2002年成立,2003年即获国家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保护产品认定证书”,列入福建省环保产业15家重点扶持项目。2013年,公司成为国内唯一达到“欧Ⅴ”排放标准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尾气净化器生产企业,2014年2月成功通过德国大众DY项目专家组考核,有望进入德国大众全球供应链。这是迄今为止,汽车75项核心关键零部件中,国内唯一能与世界著名品牌竞争的产品,成功打破了世界三大著名品牌的垄断地位,为我国合资及自主汽车品牌主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及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公司现为国内十多家主流汽车厂商配套开发生产尾气净化器,公司年产值4.5亿,资产1.2亿,员工158人。 近年来雾霾加剧,翁希明把“还天空蔚蓝”作为己任,在尾气净化领域进一步加大投入,2013年底投资3亿元建立马尾亭江新生产基地,现已开始动工,预计建成后实现年产500万台套。为了企业快速发展,他以企业为家,白天上班带领员工忙生产,晚上带领一批技术骨干讨论公司发展、研索工艺改进、探求设备革新。 翁希明的事迹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CCTV、《工人日报》、《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冉冉朝日,福泽苍生”是他提出来的口号,唱响在每个朝日人的心中。 翁希明是2010年省总工会“优秀职工之友”和2013年 “福州市劳动模范”获得者,获得2007年福建省科技一等奖,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
陈太周:社区文明传播者陈太周热心社区公益,经常义务帮社区居委会出公益广告、写宣传标语、办宣传栏。 |
陈太周,1935年10月出生,漳州市郭坑铁路中学退休教师。 陈太周热心社区公益,经常义务帮社区居委会出公益广告、写宣传标语、办宣传栏,向媒体投稿反映社区新人新事,成为社区义务宣传员。他还在社区大学担任义务教员,把社区大学办得井然有序,成为社区传播科学文化的摇篮。他利用自己的书画特长,在社区中心办起了少儿书画培训班,只收取很少的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则实行减免,办班的收入全部作为社区文艺志愿队的活动经费。 陈太周爱好文艺,热心传播社区文化。2004年,他牵头组建了红歌合唱队和芗剧队两支社区文艺志愿队,配合街道、社区,围绕各种宣传主题,自编自演芗剧说唱、快板、三句半等,通过文艺汇演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为了提高社区文艺队伍表演水平,他自掏腰包,请专业老师来指导,还带学生到星梦艺术培训中心深造,又买了一套小蜜蜂扩音设备,供大家使用。这几年来他个人出资数千元,用于文艺志愿队的培训和设备添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社区居民的广泛称赞。 “为了社区文明建设,我会坚持一辈子,无怨无悔”,这是他的庄严承诺,也是他的人生写照。陈太周今年已经79岁高龄了,但为了创建文明和谐的社区,他老当益壮,一如既往,继续奉献余热,在社区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2012年,陈太周入选福建好人榜。 |
王忠武:全能志愿者2012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王忠武当选为协会会长。 |
王忠武,男,1974年3月出生,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厦门市义务反扒大队副大队长,厦门市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员,华侨大学土木工程系志愿服务导师,思明区政协委员。 1998年,在安溪老家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王忠武,成为家乡第一位参与无偿献血的社会青年。2005年,王忠武从老家来到厦门工作,一下子就被眼前这座美丽的城市所吸引。王忠武认为:“厦门是个文明、温馨的城市,有着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我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这座城市做贡献”。于是,他挽起手臂,当起了献血志愿者,至今已累计献血8万多毫升,相当于16个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他嫉恶如仇,在节假日里,与反扒队员们一起奋战在人员密集地方,为保一方平安默默奉献,成为厦门反扒大队的副大队长;他关爱生命,勇于担当,作为厦门水上救援队的队员,经常到环岛路海边参加救生执勤,几年来已救起多位溺水群众。据不完全统计,王忠武参与的各种志愿服务时间达到3000多小时,被大家誉为“全能志愿者”。 2012年6月2日,中共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厦门日报、厦门晚报联合启动公益项目“感恩生活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12月22日正式成立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王忠武当选为协会会长。作为会长,王忠武不仅带头参加每一次的义工活动,还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宣传等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义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义工队伍。在王忠武的带领下,截止目前,义工协会已成功举办120余期志愿活动,征集社会义工3000余人,参与活动达10000余人次,组建起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设立30多个的固定服务点,打造了“法庭义工”、“身边好邻居”等品牌项目。通过每周六固定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各服务点常态化的活动,为主动发扬爱心的市民提供了机制化平台,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在全国的志愿活动中率先摸索出一条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特色之路。2014年1月,王忠武带领的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荣获厦门市“2013年度感动厦门特别奖”。 王忠武于2008年至2013年连续六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曾获得2012年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2012年福建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2012年福建省首届十大优秀社区工作者提名奖等。 |
吴金峰:海岸线上的守护者受吴金峰的感染,很多“泳友们”也行动起来,形成了一支义务巡逻队。 |
吴金峰,男,1945年10月出生,石狮市海泳协会会长。 吴金峰原本经营着一家服装贸易公司。因为有海泳的兴趣,年轻时他就经常和朋友在石狮红塔湾一带海域游泳。这片海域每年都有人溺亡,这让他感觉到生命的脆弱,想要为此做些事,就这样他当起了海上义务救生员。受他的感染,很多“泳友们”也行动起来,形成了一支义务巡逻队。在2007年9月,这个组织正式升级为石狮市海泳协会,吴金峰担任会长。 这几年,吴金峰专事于义务救生事业。他自掏腰包,购置了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等诸多救援器材。为了加强海上救生技能训练,还特意请来了国家级资深游泳教练,给会员们进行海上救助培训。 从石狮市海泳协会成立至今,吴金峰全身心地投入两项事业。一项是游泳锻炼,他组织和参与多项民间游泳赛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一项是海上义务救生。这些年来,他带领海泳协会会员已累计救起溺水者300多个人(仅有记名人数)。虽然参与义务救生的海泳会员大都在施救中身上留下了伤口,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地继续参与协会的各项事业。 吴金峰说,最让他欣慰的是,家人和朋友对他投入协会的各项事业的理解和全力支持;而最值得他骄傲的是——石狮市海泳协会的救生事业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他说这个荣誉是集体的,而并非他自己个人。 生命是无价的,荣誉也是无价的,然而比之更无价的是一种正气一种精神,真可谓厚德载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感染一座城。吴金峰言传身教,带动了更多人参加志愿者服务。他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石狮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吴金峰是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泉州市第三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泉州市第二届“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最美志愿者”、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
林金娇:“爱心妈妈”的领头雁2008年以来,林金娇身体力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400多次。 |
林金娇,女,1968年6月出生,宁德市柘荣县城郊中心校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二十多年的执教生涯,有这样一群留守儿童,常常令林金娇牵挂。他们很多时候只能从电话或者汇款中,感觉父亲的关爱,回味母亲的余温。也许是相似的经历,让林金娇对这些孩子多了一份牵挂,任教至今她一直默默为这些孩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学校、社会的温暖,人性的美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008年以来,林金娇身体力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400多次,先后与20多位留守学生结对,其中有父亲被判重刑母亲远走他乡且被毁容的小王艳;有父亲患绝症去世母亲改嫁的失依孩子苏平平;有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亲情关爱的章楼栏、董佳佳;有无法感受到亲情味道的孤儿杨程、邹北平;还有被无劳动能力的单身老汉领养的陈丽、袁丽琴等。作为“爱心妈妈”的领头雁,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林金娇四处奔走,多方呼吁、积极筹措帮扶资金20多万元,解决了40多位留守贫困学生和失依孩子的学习生活困难;筹资10多万元建设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及活动之家,组织开展了“同快乐,共成长”等关爱留守学生系列活动,为留守学生融入集体、感受亲情、快乐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在林金娇的带动与影响下,学校的“爱心妈妈”团队从最早的5人到今天的70多人,逐步形成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社会赞助的爱心网络,“爱心妈妈”活动也从校内拓展到了校外。她说:“我把志愿服务工作当做一件善事,一项事业来做,能为留守儿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打心眼里开心高兴。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爱心妈妈,我真诚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用我们的真情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群体,用我们的微薄力量,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林金娇是福建省首届农村优秀教师、福建省首届优秀志愿者、宁德市优秀爱心妈妈示范员。 |
杨金:鸟类家园的守护者杨金带领福建省观鸟会为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公众环境教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志愿工作。 |
杨金,男,出生于1974年10月,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会长。 杨金带领福建省观鸟会为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公众环境教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志愿工作。2003年起,他组织公众进入大自然进行观鸟、赏虫、认识植物等户外生态活动,每年20次以上。他牺牲业余时间担任领队,自掏腰包购买设备,带领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1年来,吸收1500多名市民会员,受教育公众达3万人次以上。2004年,在我省率先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公益行动,接受生态教育的未成年人达2万人次以上。 2003年11月起,杨金和会员、志愿者每月定期监测闽江河口湿地鸟类,每年定期开展湿地清洁公益行动,自筹资金建设闽江河口湿地第一个鸟类监测站、开展基层宣教行动,阻止过度围垦、捕猎鸟类行为,为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做出重大贡献。2004年,他组织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湿地志愿调查行动,记录大陆最大濒危物种黑脸琵鹭越冬地,为这一物种的全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世界濒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全球不超过50只,仅闽江口湿地、浙江以及马祖岛有记录。杨金组织志愿者历经2年、行程近5000公里,进入13个基层社区和学校开展保护中华凤头燕鸥宣教行动。2009年起,他开展为期3年多的调查行动,调查福建600多个无人岛,记录了有大量海鸟繁殖的多个岛屿,为未来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杨金带领下,观鸟会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研讨会,同台湾、浙江等地保育机构交流研究成果。观鸟会与马祖野鸟会开展两岸同步调查行动,开创了海峡两岸生态保育行动新局面。为促进生态保育公益事业良性发展,宣传福建生态优势,杨金带领协会与台湾、香港等生态保育组织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会成为WWF、国际鸟盟、英国皇家鸟类协会、美国保尔森机构等国际著名生态保育组织在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 杨金非常重视志愿者团队建设,组织策划50多个志愿项目,培养固定义工60多位,长期干事100多人,为协会良性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
林银玲:扎根社区13载林银玲13年来她在这个岗位上用自己的热心、耐心、责任心和信心为居民服务。 |
林银玲,女,1972年12月出生,厦门市湖里区禾山街道禾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林银玲扎根社区13年,从一名普通计生协管员成长为社区主官。13年来她在这个岗位上用自己的热心、耐心、责任心和信心为居民服务,绽放着她独具魅力的光芒。 在长期的社区工作中,林银玲首创“一线工作法”,实施“入户联心”法,入户300多户,联系1200多人,解决困难居民的实际问题,化解社区大小矛盾,维护社区和谐稳定;首创社区慈善驿站,采取“零库存”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弱势群体解难题、办实事,慈善驿站募集善款23000多元,慈善物资28000多元,受资助的困难居民达500多人次;首先试行“社区单车”,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路问题;组建了党建顾问团,为社区发展提出13条宝贵建议;组建9支2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建设和创城工作;致力于打造五星级信息化社区、网格化社区,提升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宣传工作上的各种创新,受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林银玲勤奋扎实,改善民生,力求实效。她一直把社区下岗居民的就业情况放在心上,积极挖掘就业岗位,举办技能培训班,打造“易平台”,搭建居民和企业的联系桥梁。在她的努力下,社区连续5年的就业率和培训率均达超额完成任务。为给居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她筹集资金兴建社区幸福园、廉政文化园、道德讲堂等文化阵地,并组建了腰鼓队等4支文艺队伍。林银玲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地解民忧、办实事,在她的努力下,双鲤新城10年未办产权问题解决了、水沟铺盖问题解决了、小区安全隐患解决了。同时,她还以个人名义作为困难居民的担保人,帮助开设报刊亭,让其走出困难窘境。林银玲尽职尽责,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搜集整理群众意见和建议,向上级部门积极提出建议20多条。13年来,她深入居民家中,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0多件,调解民事纠纷30余件,有效解决了群众的“乘车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居民群众一致好评。 林银玲是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首届“百名社区好当家”和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
李再秀:社区群众的贴心人李再秀三十一年如一日,听民声、排民忧、解民困,树立起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
李再秀,女,汉族,1958年2月生,中共党员,将乐县百花社区党总支书记。 李再秀三十一年如一日,听民声、排民忧、解民困,以心系百姓的情怀树立起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被亲切地称为社会各界称赞的“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李再秀一直把社区的老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来照顾。空巢老人包淑珍一人生活孤单,李再秀长年累月给她送油送米,老人生病她出现在床头,对她关爱有加。她还在社区里积极开展各类敬老助老服务活动,向省、市老龄委争取,获得15万补助资金,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组建助老服务队,与20家单位签定了资源共享协议,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2003年9月,社区被市老龄办、市民政局、市文明办评为“敬老模范居委会”。2006年,李再秀在全国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 落石试水声,滴水见太阳,李再秀尽心尽力做好社区的每一件事、每项工作,她的一腔热情让人感动。 2010年,在百年不遇的“6.18”特大洪灾中,百花社区连续发生山体滑坡、民房开裂等险情。李再季连夜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到沿河低洼地挨家挨户通知他们转移,临晨2点多,许多人无处安身,全身湿透的她又组织人员腾出社区办室,安置他们暂住。 2013年9月,李再秀荣获第一届“福建省十佳社区工作者”称号。 |
林云鹤:社区的“女当家人”2012年,林云鹤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成为全县28个社区中唯一的“女当家人”。 |
林云鹤,女,1977年9月出生,大学,仙游县鲤城街道木兰社区居委会主任。 林云鹤1997年7月进入木兰社区工作,当起全县第一个女联防队员,负责社区农贸市场管理和联防队的内勤工作。凭着女性的耐性、细心、坚韧,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她找到管理的根源,自告奋勇地与另一名队员每天轮流守在市场前门和后门,对市场前后通道进行疏通和维护秩序,终于彻底解决了占道经营乱象,得到居民的肯定。她积极参加社区调解工作,运用所学法律专业知识让一件件邻里纠纷化干戈为玉帛,成功调解了10多起民间纠纷,并在全县率先建立起规范完整的联防队档案材料,为“平安社区”建设夯实基础。 林云鹤是一名多岗位历练的基层干部,从联防队员到社区居委会出纳、文书、计生管理员、妇联委员、团支部书记,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她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2年在众望所归中,她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成为全县28个社区中唯一的“女当家人”。上任以来,林云鹤立足区位优势,实施“工贸兴居”战略,推动辖区内企业健康发展,2013年社区集体年收入和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80多万元和10455元,出现了“户无闲人,家有增收”的新气象。 林云鹤始终坚持“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为解决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场所狭窄、老人活动受约束的问题,她与社区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将木兰水上乐园一处占地面积25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重新装修,并配有棋牌室、健身室、阅览室等功能,作为社区老年人活动。居民反映纸山地灾点存在问题,对于这一“定时炸弹”,她立马着手进行整治,多方筹资120多万元,从坟墓迁移、果树补偿至工程结束,自己整日扎在工地,用3个月的时间把该项工程建好,受到社区居民称赞。 林云鹤巧用“借力登高”的工作方法,用好社区慈善协会成立15年来筹集的90多万元善款,目前已及时救助380多名不幸遭遇天灾人祸的居民。她发起评选“五好家庭”和“党员五带头”家庭活动,引领热心居民投身社区建设,涌现出爱心老人曾德梅等一批先进典型,如今这一载体已成为社区最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林云鹤是福建省“首届十佳社区工作者”、莆田市“巾帼村官之星”、仙游县首届十大“最美村官”。 |
李华杰:居民们的“李大妈”李华杰始终以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被居民们称为“李大妈”。 |
李华杰,男,1968年9月出生,宁德市福安市阳头街道阳春社区支部书记,大专学历。 李华杰履职7年,始终以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被居民们称为“李大妈”。 2007年6月,身为阳头街道财政所职工的李华杰被组织安排到阳春社区任主任助理,主持居委会工作。小区化粪池堵塞,他挽起袖子就和工人一起翻盖清理;他对贫困户嘘寒问暖,主动和社区老人拉家常;他上门到驻区单位做“保姆”,为企业排忧解难;他招聘组建了一支由保安、环卫、园艺和水电管理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仅仅几个月,他热情细心的工作获得了小区居民的认可,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李大妈”,“有事找李大妈”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2009年9月,李华杰以高票当选居委会主任后,通过走访调研,结合社区实际把服务对象细分成6类,并推出针对性服务:贴近困难居民,开展生活保障服务;贴近留守老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贴近信访群众,开展人文关怀服务;贴近辖区企业,开展人才信息服务;贴近驻区单位,开展党员进社区服务;贴近居民生活,开展文化服务。他把社区分成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个专职管理员、多个义务协管员和信息员。由于区域明确、职责分明,管理员对自己负责网格的情况了如指掌,主动提供劳动保障、居家养老等服务,并从源头上疏导和化解矛盾。他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438位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哪个老人身体有什么问题,他都了如指掌;哪家老人半夜生病,一个电话,他的车子就开到楼下,居民们竖起了大拇指。他借用社区闲置的杂物间开办居民活动中心、科普图书室,组织文体活动团队,成立志愿者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一家亲”系列活动。 李华杰是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福建省十佳社区工作者”提名奖,所在社区连续四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社区”称号,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60多项殊荣。 |
邱汉成:一心为民谋福利邱汉成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和补贴,将这些钱全部捐给了社区的困难户。 |
邱汉成,男,1962年8月生,龙岩市新罗区南城街道溪南社区党委书记。 “我的昨天是在邻里乡亲的倾情帮助下取得的;我的今天就是要带领大家过上小康生活。”2006年,村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最终让邱汉成改变了命运:当时村民拿着千人联名摁手印的状子来找他资助上访的路费。邱汉成不支持上访。经过详细调查,他了解到乡亲失地又失业,生活困难。此时,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当一名村官,全身心投入到带领失地的乡亲脱贫致富。一个曾经的落后村变成如今的幸福和谐村,名列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261位。 “一个村没有经济何谈小康,没有经济何谈为民。”邱汉成拿出自已的200多万元借给村里作为发展启动资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田头、地头、街头”三大产业,苦心经营至今,为社区增加资产2亿多元,居财收入从8年前的130多万到2013年一跃实现1665万元。村民享有42项集体福利,名列全省前列。社区和谐卫士、扶贫助残、爱心医院等7项创新工作品牌走在全省的前列,先后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中国特色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等30多项荣誉。 邱汉成担任新罗区南城街道溪南社区党委书记以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和补贴,将这些钱全部捐给了社区的困难户,每年还捐款20多万元帮助周边33个村的贫困大学生,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8年来他个人捐资参与各项公益慈善事业累计达480多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等。2014年5月,邱汉成作为福建省3个受到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之一,在表彰大会上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
刘良镇:汀溪文化的“活地图”刘良镇参加工作37年,从青春小伙到年过五旬的老者,他一心扑在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上。 |
刘良镇,男,1959年9月出生,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文化站长。 刘良镇参加工作37年,从青春小伙到年过五旬的老者,他一心扑在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上,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同安的大山和荒野。为了汀溪镇的乡村文化,他奉献了一辈子,守护了一辈子,眷念了一辈子。 刘良镇拥有文化人的身份,却像农民一样“卖体力”,跋山涉水,义无反顾。“文化是汀溪的根,是汀溪的魂,也是汀溪未来发展的精髓。”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改善汀溪文体设施基础薄弱状况,他四处奔走,跑项目争取资金。2004年,汀溪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落成,13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园。到处奔走的刘良镇却晒得皮肤黝黑,一度被人误当成“牛贩子”。汀溪有个自行车载重队,他跑遍了汀溪镇各村物色“猛男猛女”。作为领队兼教练,每次比赛前近两个月封闭训练,他和队员一起,在自行车后座载着130斤重的沙包,在山路上负重爬坡训练,有时一天要骑行140公里。在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农民运动会上,汀溪自行车载重队代表厦门参赛,取得了10金7银8铜的辉煌战绩。 37年来,作为厦门山村最基层的文化站长,刘良镇用双脚丈量着汀溪每一寸土地,无怨无悔继续着他的“文化苦旅”,用行动践行最美的人生信条。他熟知汀溪一草一木,被誉为汀溪文化“活地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汀溪镇近80个文物点,每一个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1年,他参与了厦门文史丛书《厦门城寨沧桑》的搜集整理工作,书中对汀溪众多古寨遗址均做了详细介绍,他还汇编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同安区汀溪卷》。2005年以前,很少人知道汀溪造水“宋江阵”。2005年、2006年,应金门县政府、县议会邀约,他组织造水“宋江阵”到金门烈屿献艺,让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新生。在他的多方努力下,争取到了资金,对宋江阵民间艺人集中训练传习。2007年8月,造水“宋江阵”列入省级“非遗”项目,成为同安本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刘良镇,一个执着的乡土文化守望者,为守护乡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付出了半辈子的艰辛。 刘良镇入选福建省敬业奉献“好人榜”,获福建省先进文化站站长、厦门市“最美乡村文化员”等荣誉。 |
钟积金:村民眼中的“送学者”钟积金始终把“当好优秀文化宣传员、当好科技信息传递员”为信念。 |
钟积金,男,1968年6月生,沙县青州镇人民政府文化站站长。 钟积金担任青州镇文化站站长十余年,在从事基层文体事业工作中,始终以“当好优秀文化宣传员、当好科技信息传递员、当好先进文化的先锋队”为信念,扎扎实实开展群众文体活动。 为了让农民都看上书,钟积金热心指导各村办好农家书屋,4年时间,他一次次下村过问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事无巨细,连书架的摆放、图书的陈设都一一过问,足迹踏遍全镇各个行政村。为了多配几本图书,一次次奔波在镇村山间小路上,一次次的来往于县市文体部门。在钟积金的不懈努力下,2012年终于使农家书屋在各村落户,免费向村民开放借阅图书,各村农家书屋都配有图书1500册、书橱、报架、棋牌桌、阅书桌椅、电视机及VCD等。农闲时间,农家书屋成了村民的好去处,阅读成了村民的新爱好。12个农家书屋在农民富“脑袋”,富“口袋”,倡新风,易旧俗,提素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2012年澄江楼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农家书屋示范村,现在,村民看到钟积金都会亲切的和他打招呼,钟积金俨然成为村民眼中的“送学者”。 2013年6月,青纸技校操场人山人海,青州镇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拉开序幕,26支队伍、312名运动员汇聚于此。这是钟积金第二次全程参与组织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并多次组织农民运动员代表沙县参加市级比赛。钟积金热心文体事业,在他的心中,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十年来,他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组织开展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等各类文艺活动60余场,组建健身舞蹈队、舞龙队、腰鼓队、篮球队等,带动群众共同创建健康、文明、向上的新农村新风气。除了丰富民间文化活动,钟积金还定期组织下村,充分利用“共享工程”、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指导服务,切实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 钟积金是全国“文化共享之星”候选人、福建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个人、三明市乡(镇、街道)文化先进个人、沙县双文明先进个人、沙县宣传文化先进个人。 |
雷其松:村里的“文物保护神”雷其松奔波于文化工作第一线,深入基层,为乡镇文化生活的发展注入活力和热情。 |
雷其松,男,1975年2月出生,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文化协管员。 多年来,雷其松奔波于文化工作的第一线,深入基层,扎实工作,克已守业,为乡镇文化生活的发展注入活力和热情。 自2009年白露坑村农家书屋建立以来,雷其松积极配合镇、村两级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做好图书管理、借阅工作、以及各项读书活动,弥补了长期以来农村文化的贫乏,激发了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的积极性,在村民中兴起学科学、学技术的热潮,用先进的生产力带领村民闯市场、快致富。 雷其松积极投入到农村的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建设。2008年在县文体新局的大力支持下,村里修建了半月里农村文化体育场,并添置了体育器材,使村民的文化天地更加广阔,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还争取资金重修白露坑小学,为白露坑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 雷其松在完成村农技员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投入到白露坑村的古民居、文物的抢救、保护和整理的工作中。他是监督员又是工人,每一座房屋修缮都离不开他的身影,村民们都亲切地称赞他是村中“文物保护神”。他不辞辛苦,自带干粮,走遍闽东畲乡收集畲族史诗、长诗、谜语、谚语、诗歌、手抄歌本等70多簿具有一定价值的畲族文化手抄本,为今后畲族文化保存,研究和发展奠定了丰富的史料基础。在他的倡导下,村民及外地乡贤共收集、追回流失的文物600多件,拟建设半月里村第一个私人民间博物馆,预计今年年底具有浓厚畲族特色的“雷其松民间博物馆”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多年来,雷其松坚持刻苦钻研、虚心求学畲族文化,对闽东畲族婚俗、畲族小说歌、畲族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为了扩大宣传畲族文化,他还亲自收徒数十人,并组织歌手外出参加各地的畲族歌会比赛和展演活动。 雷其松被是福建省闽东畲族婚俗代表传承人、福建省优秀村级文化协管员、宁德市首届十佳文化志愿者。 |
刘雪花:村里的文化协管员刘雪花在保护传承西芹村传统的民俗文化基础上,加强特色文化的建设。 |
刘雪花,女,1975年12月出生,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延平区西芹镇西芹社区村民委员会村文化协管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芹村村民们都反映需要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刘雪花凭着对文体活动的爱好,跟着光盘学打腰鼓,放假到城里请教老师,学会了每天下班以后手把手教学员,这样半年内,创建起由20多名中年妇女自发组成的西芹村腰鼓队。随着时间的推移,腰鼓队逐渐变化,从单一的腰鼓队逐渐演变成舞蹈队、秧歌队、健身队、广场舞,名称也变成了西芹镇人民艺术团,成员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了如今的20多支队伍近百人。艺术团利用节庆、民间、民俗节目机会,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成为西芹村文化艺术中的一个品牌。 西芹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先后投资共计60多万元,面积达50多平方米,内有投影机、LED显示屏、电脑、液晶电视、书架、阅报读书桌椅等,藏书达6000余册。由于书籍数量较多,节假日刘雪花时常叫上家人帮忙,对书籍进行分类、编号上架,方便村民查找。图书流通上,她采取流动交换阅读方式,书屋每天对外开放,同时,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她还利用信息共享工程的网络终端设备,将文化科技信息直接用视频播放,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这些新颖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农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她多次向领导申请,组织农民免费出外参观学习,使西芹村形成想学习、爱学习的良好风气。 刘雪花在保护传承西芹村传统的民俗文化基础上,加强特色文化的建设。西芹村的猎神信仰在2010年已被南平市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几年来,刘雪花寻求各方专家,研究探讨猎神民俗文化,今年准备将此项目申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刘雪花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优秀村级文化协管员”称号、被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授予“福建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文之星”称号。 |
张水荣:田野上的文化传播者年近六旬的张水荣,依然奔走在自己的工作地盘上,把最新的文化及时传播到基层。 |
张水荣,男,1955年8月出生,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文化站站长,群文馆员。 年近六旬的张水荣,依然奔走在自己的工作地盘上,把最新的文化、讯息和科技知识及时传播到基层,站好最后一班岗。他从事群众文化工作30多年,被誉为“田野上的文化传播者”。 前些年,红坊镇信息技术条件较为薄弱,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是依靠传统方式进行。于是,张水荣刻苦钻研计算机操作和运用技术,办起了“红坊农民服务网”,发布养猪、种甜椒、种莲藕甚至是医疗等信息。他针对农民的个性化需求,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平台,不断向他们提供信息服务,指导农民掌握网上营销技术,了解市场动态等。 为让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服务,张水荣常把私车当公车用,载着电脑、投影仪、移动播放器等设备到乡村给群众播放影片。他常常边宣传边收集群众需求的信息,将相关需求信息用移动硬盘复制到群众家中,方便群众使用和学习。 为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张水荣创办了“龙岩民间文艺网”,通过视音频、图文等形式宣传本土优秀文化,让旅外乡亲感觉乡音。如今,当你进入“龙岩民间文艺网”——红坊文化视频空间页面,浓郁的乡土文化生活点击率高达百万,充分展示了“根”文化的魅力。 张水荣家里有个智障儿子,按理本应该忙碌在家里。但几十年来,他几乎把一切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乡村文化事业,把家事撩给了妻子,不是没有愧疚,不是没有家庭观念,而是群众实在需要他。在“跳舞热”的时代,他是舞蹈老师;在计算机普及时代,他又是技术人员;在信息普及的时代,他又是一个潮头传播者。在农村,张水荣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运用各级政府“民心工程”政策和项目扶持,利用当地大开发的机遇帮助村级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改善农民文体生活。 2013年初,他荣获“全国文化共享之星”称号,是福建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
帅金高是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苏进全是“泉州市劳动模范”、第三届“泉州青年五四奖章”。
高杨标是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戴维浩是全国劳动模范、科技部“农村科技二传手”。
王振义是2012年漳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
邓远洋多次获得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
王菊蓉是2013年福建省劳动模范。
余跃进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
post.author发表于 post.dateline | |
post.message |
王振义
邓远洋
王菊蓉
余跃进
田云超
帅金高
苏进全
高杨标
戴维浩
王福如
苏元省
付心知
张龚斌
林志平
何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