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 明年上半年,号称“魔鬼码头”的全球首个第四代全自动码头海沧远海码头将投入试运行。
海沧市民郭先生骑着公共自行车,穿行在最美公共自行车道路上,赏湖静波平,感叹海沧十年巨变——都市梦照进了现实。明天,“9·8”投洽会正式召开,已经实现都市梦的海沧,通过“十年磨一剑”的魄力,在一张白纸上,铸就成如今的大港口、大产业和大社会的“大”文章,迎接国内外八方来客。
都市梦成为现实
2005年,居民郭九桦搬到海沧未来城堡社区,他赞叹,“2010年开始,海沧飞速发展,变化目不暇接,都市梦一下成为现实。”首先是绿化环境变化了,走在路上,犹如穿行公园之间,他经常在全市最美道路海沧大道漫步,看潮起潮落大船出港,在滨湖路欣赏绿树葱茏、繁花似锦。
郭先生说,3年前,他家门口进岛公交只有2条线路。如今他家门口的兴港路,今年将全线安装电子站牌,这意味着公交智能化在海沧生活区正逐步普及,
随着本月1日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启用,在阿罗海城市广场、海沧天虹、悦实广场等商圈的驿站投用,市民出行骑着自行车,就能逛商场、看电影。还可以到东南红酒交易中心品酒,随着海沧体育中心建成,还能欣赏全国性体育赛事。
“海沧生活质量丝毫不逊色于岛内,方方面面都能得到优质享受。”郭先生说,在海沧区政务服务中心就能一站式搞定许多民生事务,许多政府审批都下放到社区,方便市民,例如直接到社区就能办理暂住证。教育方面,海沧区符合条件的外来员工子女,全部派入公办小学。
撑起海沧大都市
除了优质的生活环境,让海沧人更为自豪的是,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的海沧港、厦门生物医药港,石油交易中心等大产业,支撑起海沧大都市的气魄。
据统计,海沧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已经增长到2718万吨和172万标箱,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厦门港的一半、全省的三分之一。
昨天,记者了解到,明年上半年,号称“魔鬼码头”的全球首个第四代全自动码头,即海沧保税港区内的远海码头将投入试运行,其拥有全生产流程无人化、智能化操作调度控制系统,码头的年实际吞吐量可超过300万标箱。同样在明年,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楼将封顶,虽然总部大楼到2016年才陆续交付使用,但早已有企业咨询、确定入驻事宜。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对于更好地发挥海沧港对台、承接东南亚及欧美航线中转业务的优势,进一步加深连接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推进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意义重大,从而巩固提升厦门国际石油交易中心的话语权。
人才战略助力产业升级
作为产业引擎,海沧建设的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目前已跻身全国三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值已占全市半壁江山、全省1/4,2015年将突破200亿元产值。这一成果,源于海沧“海纳百川”人才战略的气度:用5年时间投入4亿元,构建起“海纳百川”人才体系,广纳海内外英才。
入选厦门市“双百计划”的英国乳腺癌治疗技术专家王教授说,他对海沧可谓“一见钟情”,海沧区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热情接洽,不仅将海沧的人才政策、投资政策以及产业规划等情况做了全面介绍,还专门安排到生物医药园区、孵化基地实地考察,最终他与海沧达成投资意向。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才,海沧区成立了博士俱乐部,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目前俱乐部有博士60多名,这里不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学术、文化等交流活动。
海沧优质的人才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优秀人才。据海沧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沧区力争到2016年,区内人才总量由8万人增长到11万人,其中年均增长高层次人才4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0%。
链接
海沧十大招商载体
海沧经营性地块项目、厦门生物医药港、海沧台资中小企业创业园、海沧CBD片区、海沧保税港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石油交易中心、泰地·海西中心、海沧汽车文化商城、东南国际物流中心(厦门前场铁路大型货场)。
文/记者 李晓辉 通讯员 林泓 李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