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3752公里的海岸线,听听福建与海的故事
2024-06-09 08:00:00来源: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责任编辑:周冬我来说两句 |
泱泱碧波里,漫漫海岸边,3752公里的陆地海岸线绵延勾勒,2214个海岛和13.6万平方公里海域交相渲染。 从农耕时代开始,福建便与大海密不可分,在中华文明中书写了一页页“蔚蓝篇章”。时间行至21世纪,海洋更是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6月8日,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厦门举行。会上,北京、厦门、深圳等12个市联合发布《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倡议书》。 当海洋生态保护的议题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我们看见福建是如何在城市发展与海洋生态之间建立起新的平衡,打造现代海洋强省的重要发展“地基”。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 生态修复赋能城市发展 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的厦门,全市海域面积333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 厦门筼筜湖白鹭洲公园一带城市生态景观。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厦门等7个沿海地市力争完成全域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任务。去年8月,厦门东南部海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并位列榜首;今年1月,同安湾、五缘湾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这座东海之滨的城市如何处理好人与海的动态发展关系,成为人海和谐共促发展的“示范生”?厦门交出的答案,要从1988年开始寻找。 厦门筼筜湖湖心岛周边城市生态景观。 “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厦门生态环境之变从此拉开序幕。 从筼筜湖治理开始,根据全市海域“湾中有湾”的特点,厦门在国内沿海地区率先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相继开展海沧湾(西海域)、五缘湾、杏林湾、同安湾、马銮湾等5个湾区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打造出环绕厦门的“美丽蓝湾”,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生态修复体系。 生态综合整治的深入开展,在还碧海蓝天的同时,还带来了城市发展新空间。 位于厦门岛东北角的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公园之一。昔日“烂潮滩”,经过生态修复,摇身一变成为亲海休闲“城市新客厅”。立足生态优势与产业定位,五缘湾的游艇产业也应运而生。 五缘湾湿地公园。 “五缘湾游艇港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成熟的游艇港之一。”厦门路桥城市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瑞滨介绍,目前,五缘湾区内陆续建成厦门国际游艇汇、五缘湾帆船港等高端文旅设施,开发出邮轮游、海钓游、帆船游、游艇游等多元旅游产品,举办了80多场游艇帆船赛事。2023年,海上消费体验游客达55万人次。 海洋生产总值连年保持10%以上增长;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14万吨,占全国蓝碳交易市场份额一半以上;2023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这背后,是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回顾36年‘厦门实践’,我们强烈感受到,这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蕴含了多维重要价值。”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表示。 经略海洋、挺进深蓝 “生态修复”之笔书“绿美答卷” 作为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皆居全国第二的海洋大省,福建尤为重视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鹭岛厦门的蝶变历程只是福建构建人海和谐发展篇章的一个缩影。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优秀;主要流域优良水质(Ⅰ~Ⅲ类)比例99%;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主要湖泊水库水质保持优良……5月30日,2023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一幅水清滩净的“绿美答卷”展现着福建生态修复的累累硕果。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早在21世纪初,福建省便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2014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今年,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 向海而生的福建,更要因海而兴、向海图强。 多年来,福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后颁布《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福建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建设“海上福建” 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目前,福建已将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十四五”重大规划布局,研究制定《福建省“十四五”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方案》,以海湾为单元,推动各地“一湾一策”、分梯次推进建设美丽海湾。 厦门湾畔,碧波荡漾、游人如织,“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频频现身;南日岛边,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让现代化渔业养殖模式走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飞的道路;江海之上,一艘艘电动船从福建的船坞启航,驶向全国各地…… 中华白海豚在火烧屿海域畅游。 从靠海吃海,到修复海洋爱海护海,“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在福建被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新内涵。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