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学·咨政——第14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十三期正式播出
2023-08-03 11:23: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行云 我来说两句 |
eb4160bc6afd06b77c2f5f11ead84065 “述学·咨政——第14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十三期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副教授宫贺(获奖时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介绍第14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作品《多元归因与信任重建:危机传播情境理论的中国情境——以2018年问题疫苗事件为例》提出的公共危机中如何开展更有效的“官民对话”的经验成果。 《多元归因与信任重建:危机传播情境理论的中国情境——以2018年问题疫苗事件为例》以“2018长生疫苗事件”这一公共卫生危机所引发的公众信任危机为研究背景和对象,将“政府组织端”的危机归因填补进西方视域下危机归因理论只侧重于“公众归因”一端的理论空白,以此为公共危机情境下,政府与公众常常陷入“独白”而非“对话”提供一种立足于中国情境的解释路径。 研究发现,在长生疫苗事件中,作为施信者的公众与作为受信者的组织在归因方面存在明显分歧:公众认为此次危机是“全局性”问题, 而另一方却认为是“个别组织”违法违规。归因差异是组织与公众在危机中陷入“对话盲区”的重要原因。本文规避了以往过度强调公众一端归因的局限,转向从双重视角来审视危机中的归因与信任问题,其实也正回应了传播学界日益热议的命题——“究竟谁在界定意义”。 如何在转型社会信任缺失与亟待重建信任的现状下,从支配式宣传到平等对话,在对话中化解风险、 维系利益认同、再造意义共同体,成为 “非典”至今传播学研究的主线之一。而通过对信源、媒介渠道以及内容信任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受信任的信源提供信息不及时、对于传统媒体渠道的倚赖无法契合施信者的需求,而不受信任的信源又频频在社交媒体“刷屏”,笔者希望借助这个研究能够开启或者说为未来想要继续这个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基础的经验数据。同时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让一线人员看到公众与组织对责任的判定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回避这一差异很可能会带来更深远的信任危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