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福建气象高质量发展 > 要闻 > 正文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漳州市气象局科技特派员团队:在乡村振兴大地上“种科技”的人

2022-11-21 09:26:00 作者:中国气象报福建记者站 陈献朝 来源:福建气象  责任编辑:冯韵   我来说两句

眼下,正值福建省漳州市杨桃、枇杷等果树抽穗、开花结果的关键期,田间管理繁忙起来,漳州市气象局科技特派员团队也服务不停。连日来,漳州市气象局科技特派员廖燕珍、李丽容一行忙着到云霄等地查看杨桃等果树受高温干旱影响情况。“看到杨桃正处于盛花期,且已部分坐果。”大家的心里松了一口气。

杨桃是云霄县下河乡的主导产业,但受今年7至9月份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树虽开满花但坐不住果。这不仅让种植户发愁,也牵挂着气象科技特派员的心,她们着力制作杨桃产量与干旱分析调查表,开展果树灾情调研,根据历年气象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凝练干旱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制作杨桃专题服务专报,通过微信服务群等多途径开展直通式服务,向种植户适时提供气象服务技术指导。漳州市气象局也多次抓住有力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气象干旱。“现在杨桃还有大量花穗在生长并陆续开放,看天气预报,近期天气也非常有利于杨桃开花坐果,这季杨桃丰收有望了。”下河村书记蔡锦明开心地向廖燕珍说道。

从2019年起,漳州市气象局围绕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由11名技术专家组成的气象科技特派员队伍,扎根基层,一头连科技创新,一头连生产实践,成为在乡村振兴大地上“种科技”的人。

引进果树新品种,最先需要检验其气候适应性。在长泰县陈巷镇的漳州市绿港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莲雾生产基地里,莲雾采用温室大棚种植,长势喜人,就得益于莲雾气候适应性研究成果的运用转化。   

“莲雾生长对气温的要求比较高,喜暖怕寒,漳州低温天气对其影响比较大,气温低于5℃就会出现寒害。”漳州市热带作物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施宗强及团队成员是基地的“常客”,他们将试验室搬到田间地头里,在基地布设自动气象站,加强对基地周边地区莲雾生长环境气象动态的实时监测。“通过我们多次观测分析后,指导基地建设以自然通风为主的连栋温室,从而达到冬季保温和夏天通风降温的效果。在每次冷空气来临前,我们几个科技特派员也会通过微信群等提前预警,提醒开展相应防范措施。”施宗强说。

如今,莲雾、凤梨释迦、百香果等更多优新水果走入漳州市,乃至全省。据统计,每年特色果树气象服务减少果树寒冻害损失约700万元。

漳州市气象局科技特派员团队依托22个科研项目,开展特色果树农业气象服务指标、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大数据应用等研究,建立10种特色果树寒冻害指标及其监测模型,3种水果气候品质认证模型、1项气象行业标准、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省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今年8月,漳州市气象局“发挥部门优势,气象‘高科技’助力生态‘高颜值’”案例被评为省科技厅科技特派服务优秀工作案例。

今年年初,漳浦县石榴镇青枣被授予“气候优质农产品”认证,多了个气候品质“特优”的新身份。这是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品质分析实验室,首次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应用到热带水果中。

石榴镇青枣贴上“气候身份证”后,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追溯青枣关键生长期的主要气象要素和评定等级,产品附加值倍增,推动青枣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据漳浦县政府办公室统计,青枣气候品质认证服务为石榴镇增收3200多万元。当地农民笑着说:“好气候也能卖钱了!”

“气象+”赋能效益。漳州市气象局科技特派员团队还结合漳州特色产业,制作采果赏花“气象科普专题”,指导诏安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全市9个景区获评“清新福建 气候福地”等,释放“气象品牌福利”;探索“气象+保险”新模式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首单枇杷脱贫户气象指数保险项目落地,为467户脱贫户863.39亩枇杷提供260万元保险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聚焦漳州‘三朵花、四珍菌、五泡茶、六条鱼、十大果’全产业链,探索服务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廖燕珍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