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军民情·福建退役军人>双拥工作> 正文

【双拥“报告”】鹭岛军民情更深——厦门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区)“满堂红”“五连冠”综述

2022-08-08 18:02:45作者:来源: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厦门日报责任编辑:郭晓楷我来说两句

图为今年4月军地联合开展海上救助演练活动。

海风吹奏双拥曲,鹭岛盛开双拥花。

厦门地处海防前线、改革开放前沿,是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热土。历经时代变迁,双拥光荣传统在厦门根深叶茂,始终焕发着盎然生机。7月29日,捷报传来:福建省新一批双拥模范城(县)名单揭晓,厦门市本级和六个区全部上榜,实现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区)“满堂红”“五连冠”。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亲自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经常登高山、下海岛、进哨所,足迹踏遍海防一线和部队营区,给厦门留下许多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多年来,全市军民把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驻军部队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务,坚持双拥工作“五个纳入”,每年都把双拥创模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加以落实督办。

厦门军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作出的“勇立潮头、勇毅前行”重要要求,从服务部队练兵备战、提高优抚安置水平、深化双拥和国防宣传教育、坚持开展军民共建和军地互办实事等方面着手,打造“鹭岛军民情”新时代双拥工作品牌,推动厦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办实事解忧难

服务部队练兵备战倾情用心优待关爱

服务保障部队练兵备战、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这是厦门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厦门市安排专项资金,扎实开展“我为部队办实事”活动,协助部队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

支持建设了一批官兵工作学习生活等基础设施项目;改造军供保障设施,加强军供站、支前物资供应站和军粮供应站规范化建设,创新军粮供应保障模式,确保军供物资准时足量供应部队;落实军地需求“双清单”制度,成立军地用地协调专项工作小组;常态化开展“双拥在基层”“情系边海防官兵”以及春节、“八一”慰问基层部队和边防官兵等活动……各项措施不断出台,形式不断更新。

厦门市积极回应官兵的“急难愁盼”,在解决后顾之忧、激发军人荣誉感上动脑筋、下功夫,修订颁发《厦门市拥军优属办法》,出台一批优抚安置工作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军队退役人员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工作。2017年以来,厦门市圆满完成历年军转干部移交安置任务,军转干部进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安置560名随军随调家属就业上岗,其中编内237名,编外或国有企业323名;落实保障驻厦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1700余人次。

厦门市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退役军人在创业就业路上走得稳、行得远。今年,又在全省率先出台《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探索“兵教融合”新模式;创新推出“鹭岛拥军创业贷”,在5年内可为退役军人企业提供总计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组织开展首届高职扩招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在线上、线下举办专场招聘会促进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常态化实施“兵支书”培训工程,培养优秀退役军人走上村(社区)干部岗位,推动城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厦门市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做好“悬挂光荣牌”、立功送喜报、发放优待证等尊崇优待工作,建立优抚对象常态化联系和挂钩帮扶制度,政府出资为全市重点优抚对象购买“惠厦保”,大大减轻了优抚对象患重病、大病的家庭经济负担;完善并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居全省设区市前列,5年来累计发放抚恤补助经费近5亿元。

在政府基本保障基础上,厦门市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厦门市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目前已有20家企业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募捐资金325万元。近日,厦门市依托该关爱基金启动“关爱老兵”公益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困难退役军人在生活、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精准帮扶、细心关爱。

军爱民 民拥军

部队支持厦门建设社会拥军蔚然成风

厦门爱战士,战士爱厦门。长期以来,驻厦部队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积极支持厦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

部队医院积极响应厦门市疫情防控要求,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参与开展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工作。驻军部队常组织医疗小分队、便民服务队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义务巡诊、送医送药等活动,看望慰问军烈属、伤残军人和敬老院老人,关爱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人民军队和子弟兵的鱼水情谊。仅在2021年,31659部队便投入扶贫资金646.4万元,援建福建、江西两省地方项目20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80余户。

军民鱼水情,退役不褪色。许多厦门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情回馈社会。日前,“退役不褪色血脉永相连”鹭岛老兵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2年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召集了退役军人数百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逾10万毫升,有效缓解了厦门血库用血相对紧张的局面。

“改革不忘拥军,发展更重拥军”,这是全市人民的共识。近年来,厦门市坚持开展军民共建,围绕打造军民共建特色品牌,全市共1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与部队开展“送法进军营”“文化进军营”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市、区司法、税务等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主动深入军营,开展专题宣讲和法律咨询,介绍退役安置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等,其中思明区打造“1135”司法拥军模式,入选福建法院司法品牌;文化部门设置“流动图书站”,开展流动服务车“书香军营”等活动。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思明区曾厝垵的纪不池拥军长达半个世纪,人称“拥军好大妈”;湖里区坤驰出租车公司党总支书记、年逾八旬的叶福伟四十年如一日为部队送温暖,人称“拥军董事长”……多年来,厦门市涌现出一大批基层拥军模范个人,以及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双拥合唱团等一批拥军社会组织。此外,不少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部队建设、官兵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开展走访慰问退役军人老党员、困难优抚对象活动。湖里区等遴选部分酒店作为“拥军驿站”签约酒店,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烈属等群体提供优惠优待;集美区探索民企社会化拥军新路,成立我市首家民营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如今,社会化拥军在厦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工厂、社区蔚然成风。

深化双拥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近年来,厦门市组织开展“奋进新时代、聚力强军梦”国防教育进校园、“英雄小八路”精神进校园巡回展、烈士纪念日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建党百年退役军人主题征文等活动,持续加强双拥宣传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

多层次多元化开展国防教育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那一年我18岁,成为一名铁道兵,负责修铁路,保障战场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运送到前线……”6月16日,厦门市“老兵宣讲团”正式成立,并在大同小学开启了首场宣讲。跟随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战士龚泰章的讲述,近200名少先队员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老战士保家卫国的情怀。

“何奶奶,是什么信念支撑你们战斗到最后?”儿童节前夕,英雄小八路纪念馆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学习的市民游客。当年的“英雄小八路”队员何佳汝在此义务讲解,讲述着“8·23”炮战中她与其他12位少年英勇支前的故事。

在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有一群“知心姐姐”,遇到不开心的事,孩子们都喜欢找她们倾诉。自1992年起,63758部队每年组织女官兵走进原灌口小学,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为孩子们排解烦恼、解开心结。30年过去了,灌口小学已改名为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女官兵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知心姐姐”仍持续为小朋友带去温暖和欢乐……

做好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是重要基础。以上三个例子,正是厦门市多层次、多元化开展国防教育的缩影。

军地携手共建共学

一处纪念设施就是一座教育基地。军地携手共建共学,赓续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思明区利用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等阵地,常年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湖里区投入490万元与驻厦某旅共建“神山红色教育基地”,创作大型红色舞台剧《神山旗手》,拍摄、展播纪录片《那年·那岛·那面旗》;海沧区国防教育基地建成东孚国防教育馆和“卫我海疆”等多个国防教育基地;翔安区完善提升特色教育基地,建设“英雄三岛精神”主题馆。

营造拥军支前浓厚氛围

厦门市发挥全市各类烈士纪念设施教育功能作用,仅去年以来,市、区投入约700万元修缮各类烈士纪念设施,常年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和驻厦部队开展烈士祭扫、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等提供优质服务,2021年便接待军地各级各单位前来祭扫英烈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800批次10万多人次;每年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日向烈士敬献花篮、清明节祭扫英烈活动,每月在厦门烈士陵园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启航明天·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与祭扫纪念活动深度融合,建立烈士纪念设施与周边大中小学共建机制,传承弘扬英烈精神,进一步夯实爱国拥军思想根基,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国防、拥军支前的浓厚氛围。

吸引优秀退役军人 加入教师队伍

最近,厦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许明福很忙碌:厦门市发布2022年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专项培养招生公告后,全市共接到了近400名退役军人的咨询电话。回复咨询、了解需求……许明福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已有72名退役军人报名,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生71人,男性63名、女性9名,实施这项培养计划将助力优秀退役军人实现“教师梦”。

今年6月,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从2022年起,每年安排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人数不少于100人。从2023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个面向退役军人的岗位,并通过公费师范生就业、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等方式来安置,通过公开招聘等渠道,实现退役军人进入校园任教、任职。

根据《方案》,厦门将建立在校非公费师范生退役军人转公费师范生制度。厦门生源通过高考进入教育部直属或福建省内有培养公费师范生的师范类高校,属于非公费本科师范生的,在就学期间参军并退役复学后,经本人提出申请,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联合考核合格的,由教育部门与其签订《公费师范生培养就业协议书》,纳入厦门市公费师范生培养对象,享受公费师范生同等权利。

同时,厦门还将建立退役军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制度。对厦门市接收安置的33周岁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和复员干部,有意投身教育事业的,经考试选拔、择优录取后,委托集美大学等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专项定制培养,帮助其掌握教育教学能力,帮助其参加教师资格证相关学科考试,以获取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资格。

据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参军入伍,退役军人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几年,厦门市退役士兵的大学生比例已达到80%以上。我市通过公开招聘、军转安置等方式进入校园任职任教的退役军人已经有数十位,“兵教师”们在军营中淬炼了钢铁意志、培养了优秀品格,不论在行政后勤岗位还是在教师岗位,都表现出色,深受校方与学生好评。

“部队培养了我们雷厉风行的作风,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我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卢衍丁说。2013年9月他从福建师范大学入伍,曾在特战部队服役5年,现担任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生管科负责人、高一体育组备课组长。从“特战猛虎”到“育人园丁”,卢衍丁的职业转换十分顺利,他感慨道:“咱们厦门出台《方案》,势必会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建功军营,吸引更多优秀退役军人加入教师队伍继续发光发热,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就业和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

子弟兵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

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驻守着一支厦门人引以为豪的英模连队,它组建于解放战争时期,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是拥政爱民的典型,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标杆,被誉为“特区精神文明仪仗队”,199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鼓浪屿好八连”荣誉称号。

在连队荣誉室的墙上,一直挂着一幅斑驳老旧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精神可嘉”四个大字。这是二十多年前连队战士救助的一位中暑昏迷的浙江游客,请当地书法家为连队题写的书法作品。官兵几十年如一日,为游客和居民服务,留下了一个个爱民为民的故事。

节假日期间,鼓浪屿轮渡口附近的大榕树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感人场景:“鼓浪屿好八连”的战士忙着疏导人流,不时化身“活地图”为游客指路;便民服务车边围了不少游客,战士们忙着给大家端茶倒水;每逢下雨天,战士们还不忘撑起便民伞,为过往游客遮风挡雨……

“鼓浪屿好八连”免费送茶水的传统,已经坚持了近30年。最早使用的是茶水桶,战士们只能肩挑背扛来搬运。后来改用手推车,一次能运送的茶水更多了。现在的便民服务车,不但能装茶水,还装载着便民伞、医疗急救用品,以备不时之需。看似普通的便民服务车,承载着军地间“绿叶对根的情意”。

“好八连的子弟兵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这句话,是许多鼓浪屿居民的心声。除了免费提供茶水以外,照顾岛上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协助清理海滩等,也是“鼓浪屿好八连”多年的传统。

30年前连队一个班风雨无阻用轮椅准时接送一名残疾学生上下学,成为岛上的一段佳话。在连队官兵的爱心接力中,如今这名学生自学成才,用网络家教等方式,为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辅导授课,用知识回馈社会。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