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山海协作 闽宁情深 > 正文

脱贫路上教育的大义担当——电视连续剧《山海情》热播的启示

2021-02-23 14:28:21 作者:张应辉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山海情 | 脱贫路上教育的大义担当——电视连续剧《山海情》热播的启示


反映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脱贫致富的电视连续剧《山海情》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几乎每一集都设置泪点,让观众欲罢不能,获得极高的美誉度。虽然这不是一部以反映教育扶贫为主题的电视剧,但在我看来教育的影子无处不在,甚至贯穿整部作品,起到了重要的结构性作用。


《山海情》的首尾很有意味,导演安排了两次“出逃”的戏,这两次出逃都内含着教育寓意。剧情一开始是几个贫困的涌泉村青年策划了逃离家园到外面谋生的事件。得宝、麦苗、水旺、尕娃因忍受不了黄土漫天的贫瘠自然生存环境而外逃,打破了村子里祖辈安于天命的生活状态,成为涌泉村天大的事件而举全村之力去“追逃”。另一次“出逃”戏发生在大结局部分,是马得福、马得宝等人的孩子们策划逃出城市,到涌泉村老家寻根。经过二十几年帮扶之后的闽宁镇得到大发展,城镇化程度极高。这片被联合国评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贫瘠土地,到处生机盎然,人们安居乐业。按常理电视剧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以贫困开始,以脱贫胜利结尾,大结局中马得福、得宝、麦苗、水旺、尕娃等所有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事业蒸蒸日上。然而未完待续,他们的小子们又上演了一场集体逃离城市,逃离各种附加教育,寻根老家涌泉村的“出逃戏”。这样的神来一笔,使电视剧《山海情》展现的脱贫致富内涵得以升华,物质的脱贫与精神的脱贫碰撞、融合,成就了马得宝这一代人从物质脱贫向精神脱贫的升华,这是一代人的集体成长,“两次出逃”的回环结构完美且耐人寻味。


《山海情》这部并非以教育为主题的电视剧却凸显出教育在脱贫中的重要作用。脱贫路上教育担大义,它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改变人的眼界,在心灵上种植人们对未来的梦想,这正是贫瘠土地上艰难开放出来的“信念之花”。尽管《山海情》没有大篇幅演绎和刻画教育扶贫,但整部剧情关于教育的内涵诠释却无处不在。


《山海情》中第一次“出逃”是寻找谋生的出路,马得宝、水旺等人都是白校长的学生,上过学,对山外面的世界有憧憬。学校的精神启蒙在涌泉村年轻一辈人身上汇聚了巨大的推动力,使得他们有勇气脚步朝外打破涌泉村陈旧的生存状态,这是贫困使然,也是启蒙教育的驱动。《山海情》第二次“出逃”是回归精神的自然。脱贫之后的物质生活条件富足,“得宝们”对孩子的成长期望明显加码,他们像许许多多人一样落入“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谬误认知中。电视剧把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本质发展问题上来,精神不贫穷,发展就有希望。《山海情》剧中对于人的成长,对于生活的贫穷与富足的反思,提供给我们的审美空间超越了主旋律的单向度宣传,切中了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并且涉及人性的深层问题。实际上,可以将《山海情》中关于人的教育成长看作一条隐性的结构线,剧情开头与结尾的呼应与暗合,拓展了主题立意,提供给观众更多的审美可能。


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山海情》所塑造的是闽宁协作扶贫中观众都很熟悉的一组群像,其中马得福、水花、马得宝、麦苗相对比较突出,他们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优秀品质。他们善良淳朴,能善待家人和邻里乡亲;他们向贫穷抗争,有寻找新生活的勇气;他们勤劳务实,能在任何环境和岗位上干事创业。他们的生活故事作为主线贯穿剧情,涌泉村的脱贫道路,也是村子里青年人的成长历程。马得福从一个中专毕业生成长为闽宁镇镇长;水花从一个逃婚者成长为村干部、超市老板;得宝从一个无业青年成长为工程公司老总;麦苗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企业高管。他们从涌泉村小学走出,学校是他们精神洗礼的地方,他们受到白校长的启蒙教育,白校长对于他们的人生成长至关重要。马得福每当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就会回学校与白校长聊聊,以至于他在任村支书、镇长等岗位时始终不会偏离初心。水花尽管生活坎坷,她对残疾丈夫忠贞不二,从给丈夫换木板轮滑—残疾人拐杖—残疾人专用轮椅,每一次改进都是她用汗水换来的,都是对贫困生活的步步抗争。水花对得福有感情,却没有丝毫暧昧,两人的纯真让整个剧情变得温馨、美好。水花把学校视为启蒙圣殿,充满了崇敬,她从闽宁村回到涌泉村还特意到荒芜的小学去缅怀自己的青春。马得宝这个人物身上有正有邪,但是他与白校长的女儿麦苗的爱情关系,使得他在为人处世上受到约束和匡正,始终保持着正气。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