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金融扶贫,如何扶在关键上?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山区县屏南, 搭建从县到村的小额信贷三级联动平台,实现金融扶贫不出村,有效满足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需求,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能力。截至去年底,屏南县39个贫困村、1896户6991人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贫困县退出主要指标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 金融扶贫 ]
档案详情

屏南:金融扶贫,“贷”出脱贫加速度

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新村村民在家门口聊天。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金融扶贫,如何扶在关键上?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山区县屏南,

搭建从县到村的小额信贷三级联动平台,实现金融扶贫不出村,有效满足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需求,增强了贫困群众造血能力。

截至去年底,屏南县39个贫困村、1896户6991人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贫困县退出主要指标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搭建平台,金融扶贫不出村

“村民要贷款,只需提供身份证、电话号码、贷款金额,我第一时间上报到小额信贷促进会。审核通过了,由信用社到村里给村民办贷款手续。”在棠口乡贵溪村精准扶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边说边轻点鼠标,墙上大屏幕便出现了全村村民的档案资料,家庭人口、收入、健康和子女就学状况等一目了然。再输入“贫困户”关键词搜索,屏幕上就出现了全村18户贫困户的相关信息。

围绕“放得准”,屏南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精准识别工作机制,系统比对贫困户档案信息,通过申请、评议、比对、公示、公告系列程序,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贫困户。同时,以村提供、乡把关、县核实的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进行贷款资格审核,把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意向的贫困户纳入贷款对象范畴,建立一户一档并实行动态管理,档案信息与小额信贷合作银行共享,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不打“擦边球”。

“这一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共享。”县扶贫办主任胡小青说,“我们在每个村设1至2名金融协理员,帮助搜集农户信息资料、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中心还建立了贫困户贷款担保评级授信资料库,实时更新,动态管理。”

屏南还通过建立起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三级平台,实现金融扶贫不出村,即建立一个小额信贷促进会、一支金融协理员队伍、一批村级金融服务站点、一套贫困户信贷信息档案、一个金融服务信息互动网络、一笔扶持资金,构建起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贫困户办理5万元以下贷款,当天就可放款。

黎益彭是甘棠乡新田村里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最困难的一户,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董建武对接来了福州佳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鼓励他养殖定制化、可视化的“脚环鸡”。

面对好项目,黎益彭却犹豫不决:“1000只鸡需投资5万到6万元,钱从哪里来?”

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黎益彭成功向县农村信用社申请了5万元贷款。启动资金有了,技术和市场也由企业解决,“脚环鸡”养得风生水起,半年便收回成本并净赚2万多元。养鸡的同时,黎益彭还利用剩余时间打零工,大女儿也已毕业就业,一家人住上了138平方米的造福工程新套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创新机制,信贷担保体系全

金融扶贫“活水”咕咕而来,但农民和企业种植和经营亏损了,产生不良贷款怎么办?

“村民贷款,大多用于种植菇类、板栗和蔬菜,风险不大。如果真的有一时难以还款的村民,我们有过桥周转基金帮助临时渡过难关。”胡小青说,金融扶贫运转几年下来,没出现不良贷款现象。

而加入小额信贷扶贫的企业,都要通过严格把关和考察,并有相应的抵押。这些企业原则上都是农业或相关企业,且发展前景佳,管理基础好,负债率不高,符合信托分红经济实体的条件。

为降低贷款风险,该县在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户信贷信息档案的基础上,通过农户出资、财政扶持和社会资助等渠道,筹集1600万元资金建立担保贷款风险金;并对2万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实行农户向促进会反担保的措施,即贷款户通过自然人信用担保、林权抵押担保、土地经营租赁质押担保等10多种方式向促进会提供反担保。

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将农户贷款期限从1年延长到3年,且实行8.1%的年优惠利率,最低年利率6.6%,降低农户借贷成本。今年1-7月,该县为贫困户推介担保小额贷款6500多万元,累计推介担保小额贷款达2.7亿多元,基本实现贫困户小额贷款需求全覆盖,并实现推介担保贷款回收率100%。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屏南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亿元,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贷款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一笔坏账。

屏南县路下乡富塘造福新村脱贫户吴玉秀在当地食用菌基地劳作。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接续用力,携手共赴小康路

日落西山,倦鸟归巢。在路下乡富塘造福新村,村民吴玉秀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干净整洁的新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黄墙红顶的新村民居上,散发着暖暖的光,一如吴玉秀脸上的笑容,“真没想到我现在不仅成功脱贫,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过去,吴玉秀住在路下乡岭头村,靠几亩薄田、20多亩竹林维持生计。2016年9月,路下乡富塘造福新村项目开始实施,吴玉秀一家被列入造福搬迁对象。2018年春节,她和家人一起喜迁 “乡村别墅”,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造福工程解决了我的住房安全问题,教育扶贫减轻了孩子就学压力,产业扶贫增加了我的家庭收入,金融扶贫解决了我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吴玉秀说,一路走来,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干部的帮助,就没有她如今的生活。

陆地村精准扶贫户余自恩因女儿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儿子患肺结核,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欠下了20万元的债务。他有食用菌栽培技术,却缺乏资金。

2017年,挂钩干部帮助余自恩争取到5万元的无息贷款用于种植滑菇。村里还免费为他提供种植用地。如今,余自恩的食用菌越做越大,彻底还清了欠债,并主动指导和带动周边缺技术农户种植滑菇,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从创业梦到新房梦,再到增收梦,像这样的场景,在屏南各乡镇比比皆是,依靠“金融活水”浇灌的产业扶贫之花正竞相绽放。

蔬菜产业喜迎丰收 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摄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金融活水润农户,扶贫开拓小康路。金融扶贫不仅为贫困户送去“及时雨”,更为他们托起新希望。

(东南网记者邱丽娟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