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夏两地文艺界热议电视剧《山海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2021-02-02 23:20:59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
颜纯钧(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山海情》从一开始就设定了“扶”和“贫”这一组既定的关系。这两个省份以及这两组人物,因为扶贫攻坚的国家战略,被捆绑在一起、联合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这就是《山海情》的故事带给观众最初的悬念。 在前四集中,以马得福为首的当地干部,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工作。无论是吊庄移民的遭遇挫折,还是缺水没电沙尘暴的严峻局面,故事集中展现的,是宁夏的干部群众在恶劣环境中求取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品质。不管碰到多少困难,宁夏人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力量从来没有动摇。这不是靠喊口号、表决心,而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得到呈现的。剧中的宁夏人并未给人一副悲苦绝望的形相,而是隐忍、坚韧,愈挫愈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得宝、白麦苗等几个年青人试图扒火车外出闯荡的那一段。他们带着挣脱枷锁的狂喜,在起伏的坡地上追逐、奔跑,焕发出生命的激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这充满青春活力的一幕,不难感受到这片痛苦的土地蕴藏着怎样一种变革现实的动力。这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扶贫政策符合民心、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这是《山海情》着力去表现的一方面。 与此相关的,是福建援助人员的到来,也被处理得那么不动声色;既没有热烈的欢迎,也看不到救苦救难的恩人派头。陈金山的第一次出场,竟是在赴宁夏的火车上被小偷窃取了提包,他只能狼狈下车,又因语言不通,只好跟着当翻译的马得福在村子里熬过了一夜。陈金山第二次出场时,则是在山坡上跋涉,到处寻找手机信号更强的地点,以便和家乡联系。画面上是一片广袤而起伏的土地,几个在俯拍镜头中显得更其渺小的身影,似乎是在提醒观众,福建人的出现也不显得有多么的惊天动地。作为援宁的主要领导,吴月娟的出场同样平淡无奇,在会场上讲话一直口气平和,没有一点派头。只是后来在和陈金山的交谈中,才让观众得知,她早已来过宁夏几次,并深切领教了这片土地令人震惊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对口支援的工作,集中在组织外出务工和指导村民种菇这两件事情上。两个事件推进的难度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如何打开当地百姓的心扉,改变他们的观念和陋习。从语言的障碍开始(这部分制造了不少喜剧性),到思想的交锋、行动的引领,尽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他们仍随时提供帮助和支持――甚至像凌教授那样,硬着头皮领下根本不擅长的推销蘑菇工作。这几个福建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那种平实的姿态。这是《山海情》对福建援宁干部总的印象,也是最为成功的塑造。这种平实,以群像的特征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不说大话、假话、空话,一味实干,只求实效。正是这种平实,才让他们得以平等、对等的态度,很快融入当地的干部群众,并在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下去完成这个艰巨的政治任务。这种平实,塑造了福建干部的整体形象,摘下了福建作为援助者头上的光环,援助不是施恩,不是去扮演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只是履行职责而已。福建派他们来了,他们就来了,来了就好好干,为宁夏人民做点事,他们想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山海情》超越山与海的关系,去反映扶贫攻坚这个国家战略的意义,非常需要有一种壮阔的胸襟,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壮阔图景。这种壮阔,是题材本身提出的要求,当然也是电视剧把握题材,并试图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影像风格的追求。由此,仅从福建和宁夏两个省份之间的关系来看待《山海情》的价值,那显然是不够的。它展现了“山海情”,又不只限于“山海情”,从中我们看到的,更是国家发展的壮阔图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