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土味”刻板印象 农村题材剧也能让观众“上头”
2021-01-21 12:38:41来源:北京日报责任编辑:柳绿我来说两句 |
北京日报讯(记者 徐颢哲)近期,《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等一批扶贫剧集中在各大卫视和视频平台播出,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观众感叹原来农村题材剧也能这么好看。《山海情》尤其让很多观众追剧“上头”,张嘉益、黄轩、热依扎等一众明星出场,“个个灰头土脸,但是一秒入戏”,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和对时代背景的描摹,成了《山海情》出圈的关键。 农村题材电视剧以其丰富鲜活的影像,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和广大农民的心灵嬗变,也见证了乡土中国曲折艰难的改革发展历程,而未来中国乡村的转型和发展,依然需要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艺术呈现。 不落宏大叙事窠臼 不说教不煽情,贴近现实表达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其山指代宁夏,其海指代福建,以展现东西协作扶贫下的“闽宁模式”为创作命题。这部作品没落入宏大叙事的窠臼,为主旋律扶贫剧找到了不说教、不煽情,贴近现实表达的路子。 《山海情》开篇就抛出了一个难题: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启动吊庄移民,只是吊庄建在戈壁荒滩,没水没电还赶上了沙尘暴,涌泉村一夜之间跑回来七户人家。对“贫困”这一现状的描摹上,《山海情》的度控制得很好:镜头扫过家徒四壁的土坯房,躺在炕上的村民道出了“三兄弟”同穿一条裤子的现实窘境;就连从福建赶来扶贫的干部和专家,也在火车上遭遇了一回小偷。细节的铺陈,看似是村民不通事理,实则是贫困下的无奈。 很多观众的直观感觉是,《山海情》和两部《大江大河》在风格上很类似。的确,同为正午阳光团队出品的作品,它们都把目光对准了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剧评人、“影艺独舌”主编杨文山认为,《大江大河2》与《山海情》连着看,才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画卷的完整拼图,“《大江大河2》和《山海情》的开篇时代背景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小雷家的集体经济在升级换代,涌泉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只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分类,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主体依然是小农经济。”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