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宏大的国家叙事,创作者藉由平民视角娓娓道来。剧作通过漫漫黄沙土里长出来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地刻画出改变乡村样貌和人民生活的奇迹工程——脱贫攻坚,展现出“闽宁模式”背后的深厚情谊、中国智慧。 镜头下的喜怒哀乐,“接了我们的心,接了我们的地气” 《山海情》的创作者把大时代的纹理,揉进了真实的日子和鲜活的人,厚重题材润物无声。 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宁夏西海固开启。扶贫办的张树成在杨县长面前领了“死命令”,要在三天内劝回“逃返”涌泉村的吊庄户。正犯难,刚从农校毕业的马得福来县里报到,自报家门正是干沟乡涌泉村人。 吊庄是什么意思?移民搬迁的优势何在?被直接拽上返乡路的马得福在翻山越岭间听张树成“补课”:自治区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乡亲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一切“就是为了乡亲们不再挨饿、不再受苦”。 进了涌泉村,无数细节扑面而来。这里有一群各有脾性的人:识大局却又暴脾气的马喊水、能扛事但也会打小九九的李大有、有见识也有软肋的乡村教师白崇礼、永远以红军自我要求的老支书,还有心向远方的年轻人。这里是奇迹发生的前夜:有村民一天三顿洋芋,有三兄弟共穿一条裤子,父亲为了一头驴就订下女儿的终身大事,全村把扶贫下拨的珍珠鸡吃得仅剩一只。 导演孔笙用“接了我们的心,接了我们的地气”来概括这次创作。他说,镜头之所以对着诸多平凡个体细细描绘,因为脱贫致富对每个人而言,不仅关联着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关联着每一天的幸福指数,更是个体命运在时代发展中奋力攀登的过程。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