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正文

居家办公、网课,眼睛也要注意"忙里偷闲"

2020-03-31 08:56:12作者: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责任编辑:许丽蓉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居家网上办公、按时上网课,忙完了再看看电视、刷刷新闻、打打游戏……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我们难免增加了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这时更要注意科学用眼。

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它接受光线并在大脑形成影像,成为帮助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之一。不注意用眼方式,就容易对眼睛造成伤害,电子产品就是眼健康的一大威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让眼睛疲劳,还可能因为太过投入而使眨眼次数减少,产生眼干等问题。

研究显示面对电子屏幕时眨眼频率与正常情况相比会减少,使用电子产品2~4个小时就容易出现眼痛、眼干、眼痒、视物模糊、重影、异物感等问题,若使用时间达6小时,还可能出现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问题。另外,由于我们一般都会坐着使用电子产品,无形中会使静坐时间延长,意味着身体活动的机会更少。

一、科学用眼,首先养成好习惯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在连续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可以休息10分钟。

使用电子产品时要注意环境的光线适宜,不要太暗或太刺眼,眼睛与电子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40公分左右,视线平视或稍微下视电子屏幕。注意用眼卫生,在使用电子产品20分钟后,向6米外远眺不少于20秒,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

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揉眼睛。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眼部运动,如闭眼后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眼球各10圈。

二、远眺,窗外的风景也很美

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大部分都是视近的活动。不时地眺望远方,可以有效地放松眼睛。当视远和视近不断交替,才能保持眼内调节肌的灵活伸缩。在窗前远眺还可以增加日晒时间,有利于健康。

三、吃好,眼睛也需要营养

营养均衡同样有益于眼睛的健康。注意少吃甜食和辛辣食物,多吃蔬菜瓜果。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等都是保护眼睛的营养素,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吃些西兰花、胡萝卜、菠菜、生菜、橙子、柚子、猕猴桃、草莓等果蔬。吃鱼、饮茶等也有利于眼睛的保护。

四、睡足,让眼睛和身体休息好

黑眼圈、红血丝,常常是熬夜一族的标志。充足的睡眠也是爱护眼睛的技巧之一。要按时睡觉,每天保证7到8小时的充足睡眠,注意作息时间。

五、保护视力,从小做起

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的低龄化及课业负担,儿童、青少年过度用眼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小朋友们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远眺或闭眼休息5~10分钟,而非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应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要注意运动、不要挑食、保证睡眠,每天上、下午还可以做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前应注意洗手。

孩子如何缓解眼部疲劳?

可通过运动缓解眼部疲劳。儿童青少年可选择原地跑、广播操、仰卧起坐等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也可以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是眼部健康的基础。建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儿童青少年需要均衡营养,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多吃蔬果,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

专家提醒:孩子眼睛有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孩子眼睛不舒服时,家长们时常感到手足无措,是用眼过度还是眼睛出了问题,在疫情期间是否应该带他去就诊?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低视力科主任医师杨晓教授表示,判断是否立即就诊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短期明显视力下降;短期明显眼痛;眼外伤。具体的症状表现为:伴有视力明显下降的眼红;突发明显眼痛、眼红、头痛;突然发生的或短期加重的明显视力下降;突发的看东西有持续的遮挡感;眼部外伤(轻微的眼皮擦伤,无视力下降的碰伤等可先在家观察);异物进眼等,如果有以上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诊。

如果只是眼疲劳,如出现眼部干涩或眼痒症状,不一定要马上用眼药水,可用以下方式改善眼疲劳,如注意不要揉眼,眼干可适当热敷,如平时有眼部过敏史,出现眼痒可适当使用冷敷,如合并其他眼部不适,如分泌物增多等,仍需及时就诊。

经过一段时间远程学习模式,开学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视觉健康情况。如果开学后家长发现孩子看远处经常眯眼,歪头视物或眯眼,视物疲劳,抄作业不完整,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和情绪发生变化等,应尽早带孩子到眼科就诊。(资料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人民健康网、健康中国,广州日报)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