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援建之光> 正文

佐巴村群众在家门口就了业: 花果园里种“幸福”

2020-12-18 16:29:14作者:来源:《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责任编辑:郭晓楷我来说两句

到达昌都的当天上午,在卡若区农业农村局干部格列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走进了卡若区现代农业园。

农业园位于卡若镇芒达乡佐巴村的高山深壑之中,因为少有平坦地势的缘故,曾经这里是无人问津的地域。

改变来自于2018年,一份计划总投资1.6亿元的项目看上了这道山沟沟。

“这是昌都市支持发展的扶贫产业,农业园总占地面积400亩,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项目包括二代节能温室21栋及化验检测室、培训学校等;二期建设内容包括二代节能温室26栋及附属配套工程。”格列一边介绍,一边指着山坡,“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就是已建成的一期21栋二代节能温室及其附属配套设施,总投资2000万元。”

28岁的格列,已经毕业5年了。这些年下乡驻村,对基层也有很多新的认识。“以前去好些村里,没电、没信号、冬天没水都是常见的。现在,这些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格列说。

通过格列的介绍,我了解到园区是天津市静海区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援藏工作总体部署实施的一个扶贫项目。

“你们可以进大棚里看看,我们种的蔬菜品种很丰富!”我正看着宣传栏,一位中年汉子向我们招呼着。他叫马文明,今年45岁,是天津市静海区桃缘情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也是卡若区现代农业园来自天津方面的负责人兼培训班的技术指导。

马文明一边发出邀请,一边麻利地进入大棚侧的房间,推动电闸,让大棚缓缓打开一部分。即使如此,里面的闷热仍在我们进入的瞬间携着湿气袭来。棚里种的是黄瓜,边上堆着几筐略有弯曲或长短不一的瓜果。

“不合格的产品我们绝不让它流到市面上。哪怕贱卖也不行,那样会影响我们的声誉。”面对挑剔的市场,马文明毫不吝啬地淘汰了这些在我看来依旧鲜嫩的食材。

马文明边说边钻进了黄瓜架中,不一会儿,几根裹着一层薄薄水雾的翠绿黄瓜已被他捧在手中。他递给我们每人一根,自己也拿起一根稍微抹了两把便送进嘴里,那清脆的声音让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赶紧咬上一口,清香的汁液便满溢唇齿间。

格列说,随着农牧民培训学校的建成,卡若区乃至昌都市的农牧民群众都可以来此免费学习专业技术,通过培训,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后还可以转为园区产业工人,实现稳定脱贫。

马文明现在亲自教授了9个学生,都是附近的村民。“我把他们教会,再让他们教其他人。我们园区现在已吸纳了42名当地群众参与建设,还有50名群众参与运输,他们每月可增收4500元。”

“做这个项目,就是为了附近的老百姓不用离乡背井去外面打工。而且通过培训,最终他们可每家管理一个棚,而一个棚一年挣15万元不是问题。”马文明说。

除了易生长、见效快的小白菜、菠菜、辣椒等,园区还引进了很多新的种植品种,比如通体翠绿的沙窝萝卜、红心萝卜、甜瓜、香瓜等。

“有的瓜果、蔬菜当地百姓没吃过,不愿意种,但如果能产生经济效益,我想他们还是会慢慢接受的。”这是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村民固守传统农作物,种植不了解的蔬果难免顾虑重重,所以怎样让村民见到效益就是马文明要动脑子的了。

马文明因此有了想在昌都市区设立销售点的想法,那样就能把自己园区的蔬菜都放到固定的点上售卖,让大家对他们的蔬果品种、品质有记忆,从而赢得良好口碑、拓宽销售渠道。

看着那些蓬勃生长的蔬果,格列认真地说:“该产业壮大后,企业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700万元,村集体通过收取土地租金每年可实现收益54万元,这样就带动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同时,在园区不断发展过程中,群众将与企业同成长、共受益,形成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格列告诉我,园区项目建成后,按照“现代农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为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能达到5000元;吸纳临时务工人员600余人次,共发放工资10余万元。

告别时,格列约马文明有空去找他详细叙谈。关于设置专卖店的事,他们都放在了心上。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