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福建工程学院:多方联动同育人 扶贫扶智助成才

福建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坚持经济援助与思想引领、心理发展、素质提升并行的理念,推进资助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积极联动各方力量、资源助力贫困家庭学生成长成才,确保贫困学生“经济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努力有方向、发展有空间”。

[ 教育扶贫 ]
档案详情

福建工程学院:多方联动同育人 扶贫扶智助成才

福建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坚持经济援助与思想引领、心理发展、素质提升并行的理念,推进资助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积极联动各方力量、资源助力贫困家庭学生成长成才,确保贫困学生“经济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努力有方向、发展有空间”。

学校将育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态化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教育活动,用理想信念激发贫困学生敢于追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民族振兴之中。举办心理中心开放日、趣味彩虹跑、心理健康活动月、新生心理文化节等活动,引导困难学生群体建立积极心理品质。开通导师预约平台,推出“线上预约、线下指导”模式,建立工作台账,向每个兜底类困难学生推荐不少于8个就业岗位。

学校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体系、“助学宝”APP及建档立卡比对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帮扶形式上学校在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常规性资助基础上,设立专项资助、发展性资助、临时困难补助等帮扶形式,更加精准地开展资助。在内容设计上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一学生以社会助学金资助为主,培养感恩、奉献意识。大二学生重点分类参加勤工助学,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大三学生以发展性资助为主,满足内生驱动与职业发展需求。大四学生倾向求职与创业扶助,帮助学生充分就业。

学校将资助育人置于总体工作的“大篮子”中,整合资源,精心谋划。一是与福建省扶贫基金会探索成立大学生关爱联动中心,推出贫困学生成长“四计划、四行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二是完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强化大数据就业动态监管,推出私人定制的生涯规划指导和精细化的职业匹配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对标“‘精准识别’行为研究行动”,完善“亲苍霞”大学生行为数据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困难学生行为大数据研究,为学生精准画像,进行差异化教育培养,建立学生成长“公式”。

学校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协同推进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如实施贫困学生“新生七个一”助力计划,贫困学生在入学伊始就能收到“一笔新生开学补贴、一份国家助学金、一单免费保险、一个勤工助学岗位、一期优秀毕业生事迹专刊、一位优秀学长‘引航’”的“爱心礼包”,帮助其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充分发挥班导师、企业导师、思政导师在政治素养、学识专长、资源人脉、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优势,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思想引领、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全面帮扶。每年遴选18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担任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引航者”,开展“一对一”的引导带动。

学校主动加强与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残联和扶贫基金会、社会公益组织以及学校成功校友的联系,积极对接帮扶政策,引进社会资源进校关心、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构建资助工作的大格局。积极拓展校友资源,设立了同心·光彩助学金、民建—汉生助学金、鹏晖助学金等10余项社会奖助学金,2019年约600余人次获奖受助,累计发放社会奖助学金近200万元。学校特别注重受助学生和捐资单位的交流与互动,让广大学子在感受社会关爱的同时,培育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

通过帮扶,贫困学生奖学金获奖比例28.65%,高于全校5个百分点。2020年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率88.69%,高于全校11个百分点。贫困学生中还涌现出了福建省“最美大学生”施玲珊、福建省金秋助学“最美励志之星”潘诗虹等先进典型。校资助中心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学生资助宣传与育人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最佳资助工作单位”和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

(资料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建工程学院:多方联动同育人 扶贫扶智助成才》)

(东南网记者卓志沐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