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昌新城片区,以富屯溪、金溪以及富金湖“三江四岸”18公里滨水景观带为主线,串联山景公园、文体广场、休闲广场,形成了一条集防洪、观景、休闲、建设、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水美长廊,成为城市“会客厅”。
水是生态之基,也是南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全市人均水资源8900立方米,位居福建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10个县区市至少有一条以上河流穿城而过。但是,因治理不善,闽北曾一度因水而困。
顺昌位于闽江上游富屯溪与金溪汇合处,境内溪河遍布,总河长677.3公里。“水环境治理曾是我们生态治理的短板,城市整体防洪等级不高,每到雨季,城区水南片区等低洼地带就会出现淹没、内涝,居民饱受水患之苦。”县水利局局长吴兴富说,通过水美城市建设,提升防洪、治污、排涝等功能,同步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排水涵道,把防洪堤建设与完善基础设施、景观美化结合起来。经过生态治理防洪工程的建设,目前城区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30年一遇。
如今,在顺昌新城片区,以富屯溪、金溪以及富金湖“三江四岸”18公里滨水景观带为主线,串联山景公园、文体广场、休闲广场,形成了一条集防洪、观景、休闲、建设、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水美长廊,成为城市“会客厅”。
“3年前,这里还只有破败的工厂和菜地,每到雨季就被淹得一塌糊涂,现在大变样了。”见证了原先的河边滩涂变为滨水景观带,居民谢先生十分感慨。
尝到了“因水而美”的甜头,顺昌进一步补偏救弊,尝试建管一盘棋。2018年5月,该县首创生态巡查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福州雪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生态巡查。
“以往在生态资源巡查监管中,各部门人员独立,职能既交叉又存在盲区,问题上不来、处置不及时,监管往往流于形式。”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文说,改革生态巡查工作机制后,将水利、交通、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居环境整治等6个单位担负的生态巡查监管职责整理归纳,由76名专职生态巡查专管员进行统一巡查监管。
在水美项目双溪水南片区,生态巡查员肖学辉和严生木每天都要沿河岸、道路和村庄来回巡线近80公里。在巡线中发现问题后,肖学辉在手机上将详细地点和图片上传至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很快,中心就将问题分解给水利局处理。如今,生态巡查员负责“挑毛病”,周边群众辅以“查缺漏”,问题到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后再分发给乡镇或者部门,整改后巡查专管员再到现场核实,形成闭环。
“在治理时效上做加法,在投入上做减法,形成生态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全方位常态化治理新格局。”张庆文说。
这样标本兼治的做法,既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又探索建立长久管用、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让城乡环境更宜居。
(来源:福建日报作者:赵锦飞 郑雨萱 通讯员 詹国兵 邓雪 吴启荣《生态“血脉”,激活绿色新动能》)
(东南网记者黄智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