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书写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2020-10-11 12:03:52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陈玮我来说两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著名论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扶贫70年的坚持,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 可以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考与奋斗、光荣与梦想。新中国开辟了中国人民通向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脱贫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 中国扶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 中国扶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但是这与同样以经济发展为理论出发点的“涓滴理论”有根本性的区别。“涓滴理论”是西方反贫困领域的主流理论,认为贫困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因为经济发展的滴落效应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困阶层,从而使得社会贫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得到解决。“涓滴理论”强调了经济增长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它忽视了扶贫过程中的社会制度影响、社会政策干预,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等重要因素。因此,“涓滴理论”在全世界处处碰壁,不仅没有让世界扶贫绝处逢生,反而使一些国家反贫困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扶贫的另一个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是一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从中国语境来看,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是治理贫困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富裕的社会,必须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是一个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社会。 中国扶贫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方略,是讲好中国故事、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中国扶贫的创新与成就,无论对中国而言,还是对世界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中国扶贫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担当、合力攻坚等有效方式,组织和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让贫困人口生活有托底、健康有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一些县市相继脱贫摘帽,发展面貌为之一新。 第二,中国扶贫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激发了人的动力与信心。中国扶贫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输入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外援式扶贫向内源性发展转变,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帮扶方式,促进了个人观念的改变,激发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推动了贫困群众自觉地辛勤劳动,自立自强,脱贫致富。 第三,中国扶贫形成了特有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历史上不乏为追求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物与事迹,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追求幸福、实现理想的典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带领全国人民书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涌现了一批如黄文秀、朱启平、林炉生等为扶贫而挥洒汗水、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扶贫见证者、实践者。他们以高远的理想、无畏的品格,用行动为脱贫攻坚铺路架桥,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这正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第四,中国扶贫为世界消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扶贫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是一个世界奇迹,不仅在实践中逐步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点的扶贫道路,使人民安居乐业,有幸福感、获得感,而且为世界应对和解决贫困问题树立了典范。中国的扶贫理念、扶贫模式、扶贫成就以及国际减贫合作等,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中国的扶贫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作者:饶异 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项目、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