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闽宁携手啃下残疾人脱贫增收硬骨头

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那个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作“全国最穷的地方”,面对重度贫困残疾人这一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隆德、闽侯两县的“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的残疾人脱贫新模式取得了 “三扶三助三覆盖”的可喜成效,可复制可推广,为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实现脱贫摘帽、提升脱贫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 对口扶贫 ]
档案详情

创新“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模式——闽宁携手啃下残疾人脱贫增收硬骨头

携手奔小康的宁夏隆德县与福建闽侯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瞄准脱贫攻坚战中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增收难题,创新推行“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模式,在“托养与脱贫统筹,生活与发展并重,政府与社会协同,扶贫与扶志统一”工作理念的引领下,坚持“政府聚力、社会助力、残疾人努力”帮扶机制,将“扶贫车间”与“合作社”等新型农民组织化形式与残疾人托养工作相结合,在不断完善提升残疾人托养中心衣食住行、学习娱乐、康复训练等基本服务的前提下,配套建设适合残疾人从业的人造花加工、纸箱加工、花灯制作、工艺品加工等扶贫车间,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引导支持青年残疾人创建电商合作社,经营淘宝、微商城等线上店铺以及闽侯、隆德、厦门等线下展示体验店,帮助全县贫困重度残疾人抱团创业,分红增收。让残疾人托养中心成为贫困重度残疾人的“安居社区,康复基地,致富平台”, 成为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的重要阵地。有效破解了贫困重度残疾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难题,实现贫困重度残疾人“三扶三助三覆盖”的良好成效(即扶贫、扶智、扶志;自助、互助、助人;意愿入托全覆盖、意愿就业全覆盖、入股分红全覆盖)。在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上,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原本应该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对象,变成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一员。

残疾人托养中心。闽侯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供图

在两县的共同努力下,共建成残疾人托创中心4个,托养贫困重度残疾人224名,安置就业143名。电商合作社销年售农副产品超2000万,利润500多万元,为全县239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分红186万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正常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300余户。目前,全县重度残疾人中贫困发生率仅为0.6%。同时,该工作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残疾人自身三大主体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扶贫助残氛围,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2019年5月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参与残疾人扶贫车间建设的闽籍企业隆德县人造花厂荣获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负责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之家”,残联理事长彭云珠被评为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合作社负责人、高位截瘫的辛宝同先后获得自治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固原市“五四青年奖章”。

2018年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闽宁协作挂职干部关于两县残疾人脱贫工作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同志批示认为两县“真切的落实近年来国家关于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政策要求,而且越做越实,带动面越来越大,是一个鲜活的基层典型”。 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届全国脱贫攻坚论坛上以及2020年中国残联举行的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均受邀作报告。《求是》杂志文章认为,两县创新“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模式,解决了残疾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难题,帮助残疾人“站起来”脱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次肯定。

图为位于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的人造花扶贫车间,闽宁协作通过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建设扶贫车间,带动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闽侯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供图

一是用好输血资源,建好造血平台。针对传统残疾人托养中心不愿进、扶贫成效不足等难题,不断提升生活和康复服务,重视发展需求,努力让贫困重度残疾人愿意来、留得住,生活好、能增收。共投入闽宁资金1550万元,建成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4个,床位300张,桌椅床柜,食堂、医务室、图书室、活动室等生活设施齐备。配备各类康复器材550多台件,对接清华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等,为残疾人康复进行专业指导,帮助部分人开展治疗。配建扶贫车间1100平方米,引进人造花厂、纸箱厂、花灯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等因人施策安置就业143名,年收入3000元-11万元不等;为扩大增收带动面,引导残疾青年创办电商合作社,已成功运营微商城和淘宝店2家线上店铺以及闽侯、厦门等5家线下门店, 2019年2月至今,销售农副产品2000多万,利润500多万,实现全县226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分红全覆盖,还带动127名边缘户残疾人,分红186万元,每人600-2000元。

“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三位一体,有利于残疾人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提高业务技能,改变思想理念,学会沟通融入、关爱他人。在托青年残疾人里,有3对确定了恋爱关系,开启不一样的人生。有利于政府、社会帮扶主体统一引导,统一支持,集中开展扶贫扶智扶志工作,为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抓手,激发内生动力。

辛宝同电商创业培训。闽侯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供图

二是凝聚帮扶合力,确保脱贫成效。隆德县政府专门出台《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工作提升方案》、落实稳岗补贴、物流补贴等资金30余万元,提供办公经营场所支持,帮助打通产品、仓储物流、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整个环节。闽侯县充分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采购,还对接厦门大学、兴业证券等10余家,采购残疾人扶贫产品,帮助销售1300余万元。帮助联络福建省供销社等2家企业合作经营,建立长期采购合作关系。邀请福州、北京等创业团队为合作社进行经营指导和战略咨询。

托养一人,解放一家,脱贫一户,幸福一生。依托“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平台,过去一年累计为残疾人创造收益超300万元,带动2400多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增收,其中个人最高增收11万元,400多名残疾人增收2000元以上。这些有的是他们人生的 第一桶金,有的是最高收入,让很多人由家庭的负担变成顶梁柱,将重度残疾人家庭1-1=0(一个重度残疾人占用一个正常劳动力)的窘迫状况扭转为1-1=2(家庭劳动力获得解放、残疾人离家入托后也就业增收)的良好局面。34岁的辛宝同高位截瘫,父亲瘫痪卧床,两人靠母亲照顾,治病欠下20多万元债务,典型的一户多残,一家人万念俱灰。“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的平台,为雪上加霜的一家重新带来希望。进入托创中心后,辛宝同成为电商合作社的负责人,母亲从事手工,母子俩靠双手年收入近13万元。一家三口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真正做到了“站起来”脱贫。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不但为残疾人也为健全人树立了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销售农副产品2000多万元,带动了300余户健全建档立卡户销售增收或务工增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残疾人自力更生、残疾人互帮互助、残疾人帮助正常人脱贫增收的大好局面,残疾人成为决战脱贫攻坚的贡献者。

托养中心工作的残疾人分拣人造花。闽侯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供图

三是引入市场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注重机制创新,贫困重度残疾人在农副产品种养或加工方面存在劣势,在消费扶贫等政策方面很难受益。电商合作社让贫困重度残疾人成为了服务业从业主体,成为消费扶贫的受益对象。同时,对于贫困重度残疾人来讲,消费扶贫政策红利产生于销售服务上,不是取决于是否参与了农副产品的种养与加工,因此,他们既可以销售本地的产品,也可销售外地产品,破解消费扶贫过程中只能售卖本地农副产品,从而导致产品品类单一、品质不高或数量不足问题。满足采购方多样化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以买代帮”行动中。注重市场化运营,两县基于“政府扶持起步,市场化运营发展”的共识,企业化运作,注册成立宁夏隆隆薯闽宁助残商贸中心,注册“隆隆薯”公益商标20类,商业化推广。注重品牌宣传,全力通过报纸、微信、电视、广告等方式阐述“隆隆薯”扶贫助残的定位及故事,在今年全国助残日前后,联合中残联、厦门大学、福州团市委等30余家蓝V账号进行“扶贫助残隆隆薯”品牌宣传,浏览量突破300余万次。注重人才培养,选拔培养1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组成经营团队,有计划进行经营管理、电商营销、售后服务、财税等方面培训,累计完成电商培训400多人次,让电商合作社真正成为残疾人自己的事业,长远受益的事业。

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那个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作“全国最穷的地方”,面对重度贫困残疾人这一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隆德、闽侯两县的“托养+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的残疾人脱贫新模式取得了 “三扶三助三覆盖”的可喜成效,可复制可推广,为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实现脱贫摘帽、提升脱贫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闽侯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报送  东南网记者卓志沐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