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做实"四篇文章" 推进新三明建设

迈进新时代,三明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主动担当新三明建设的责任,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三明。

[ 老区苏区建设 ]
档案详情

牢记嘱托做实“四篇文章”建设新时代新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多次深入三明调研指导工作,对三明老区苏区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坚持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以二次创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等各项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三明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红色底蕴深厚,历史贡献突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明老区苏区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深有感触地说,70年来,三明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就。

前进中的氟新材料产业。林文斌 摄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红色底蕴深厚,历史贡献突出。助推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组建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对接中央、省里苏区政策,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初以来,三明全市共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30.92亿元,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稀土产业园建设项目获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传承红色基因,不忘来路,不忘初心,为老区苏区加快脱贫奔小康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明挖掘红色文化,努力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江月兰摄

三明先有工业后建城市,由工业而发展、因工业而辉煌。自1957年开始“小三线”建设,三明已形成11个门类、37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钢产量占全省1/4、载重汽车产量占全省1/5。去年工业总产值4485亿元。推进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关键,必须进一步挖掘好工业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焕发老工业基地的新活力。

步云梯田 林旭煌 摄

论颜值,三明不可谓不高。作为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三明森林覆盖率78.14%,空气、水、土壤质量均居全国前列,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2018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9.61岁,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1、1.77岁。

整合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行政资源,争取设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医养、培训、研学基地。2012年以来全国有1.8万人次到三明交流培训医改工作。把握消费转型升级机遇,发展康养旅居、生态研学、医养结合、森林体验等业态,加快推进大田赤头坂等7个市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编制全域森林康养产业总体规划,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首都医学科技大学宣武医院等单位对接,合力推动森林康养与健康、培训、研学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林博会举办森林康养论坛,申办全国性森林康养年会。积极推进“互联网+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拓展消费市场。

昔日“路隘林深苔滑”,今朝“城市有机场、市域有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图为永安吉山抗战遗址群周边的高速交通枢纽。 魏兴谷 摄

进入新时代,三明继续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再提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资料来源:东南网《牢记嘱托做实“四篇文章”建设新时代新三明 》)

(东南网记者卓志沐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