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援藏网>新闻聚焦> 正文

黄新聪:援藏半年妻子说我变黑了变胖了

2020-03-17 16:09:28作者:来源:学习强国、西藏人文地理公众号责任编辑:郭晓楷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3月13日,“学习强国”平台报道闽九援队员《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黄新聪:援藏半年 妻子说我变黑了长胖了》。



(厦门集美区)

援藏工作是中央政府支援帮助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扶持西藏发展,并动员和组织内地发达地区支援西藏建设。20世纪80年代,中央把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对西藏经济支持力度逐年增大,全国性的援藏工程开始。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做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全国支援西藏工作出现新局面,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央政府和各兄弟省市的支援项目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体育、文化等,极大促进了西藏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

2019年7月,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第九批援藏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援藏工作。

(第九批援藏干部黄新聪)

黄新聪:

援藏半年妻子说我变黑了变胖了

记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左贡工作组组长

左贡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黄新聪

2019年12月29日,刚刚从海拔3600多米的西藏昌都市左贡县回到0海拔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家时,严重的醉氧反应让黄新聪头昏脑胀,昏昏欲睡,但他并不觉得这是醉氧,厦门那口让他心心念念的沙茶面才是他的牵挂。自从2019年7月15日,黄新聪跟随福建省第九批援藏队从福州出发,19日到达他的对口援藏地西藏昌都市左贡县后,近半年来,他还没有吃到过这碗陪伴了他在厦门集美区20多年的沙茶面。

(厦门沙茶面)

作为一名莆田人来说,黄新聪对厦门的沙茶面,是在厦门念研究生的时候才开始喜欢上的。1997年,他考入厦门集美区,先后在政法部门、政府部门、宣传部门、纪检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并且在这里娶妻生子,建立家庭,每一次离家回来,他都会去老街上点上一碗地道的沙茶面,以解思乡之苦。

(黄新聪最难忘的是厦门的沙茶面)

比沙茶面更让黄新聪牵念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厦门当老师的妻子还没放寒假,刚念高一的孩子一直住校,亲人们没办法陪他吃顿饭,这位援藏之前在厦门市集美区卫健局担任书记和局长的中年干部,就只能喊上原单位的一两名同事,一同去吃面。回来三天,他还没见到孩子,但妻子这一关总算是过了,他一直牢记着妻子“在高原要保重身体”的叮嘱,半年的辛苦援藏工作下来,妻子给他开出的诊断是:变黑了,长胖了。

面对高海拔、紫外线强的援藏工作环境,他能不被晒黑吗?还不到半年,黄新聪就跑遍了左贡县所有的乡镇。左贡位于横断山脉的深处,山高谷深,道路艰险,作为分管卫生部门的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黄新聪对待健康除了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管理外,全县4万多人口的卫生状况他也了如指掌。他自己的健康饮食里把西藏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糌粑和酥油茶奉为最为健康的食物,他每到一个乡镇调研,藏族老百姓除了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外,给他端出来的是美食就是酥油茶和糌粑。“刚开始的时候,一点吃不惯,但没后来慢慢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些美食。”

爱上了藏区的美食,黄新聪也慢慢适应了在左贡的援藏生活,晒黑了长胖了,家里的担心少了。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淳朴的民风却上他倍感温暖,在这里他学会了第一句藏语---恭康姆桑(藏族敬语:您好)。

(黄新聪)

除了酥油茶和糌粑外,藏区的藏香猪则是另一种健康美食,它被誉为“吃山珍、栖山林、喝山泉”的猪。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污染、无药残等特点。

刚刚回到厦门的第三天,第一批来自西藏昌都的原生态康巴“藏香猪”经过一周多时间的长途冷藏运输,于早晨8点终于抵达厦门同安食品工业园区的银祥集团,一共五十头,总重量达到3695公斤。这些猪肉直接被送入冷冻库之后,再陆续推向厦门市场。为了把藏香猪肉打入厦门市场,黄新聪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办理跨省调运的繁琐手续,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个原本是福建省援藏总队的项目,最终落地厦门。

(第一批藏香猪肉运抵厦门)

发布会上,黄新聪信心满满地表示,这3695公斤来自昌都的藏香猪肉只是跨省调运的第一批,以后会有更多批次的藏香猪肉陆续投放到需求量巨大的厦门市场,目前厦门很多销售平台也被打通,以让藏香猪的销售渠道更加畅通。

销路找到了,接下来原材料的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藏香猪是散养,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化养殖,其实这也给处于产业链前端的藏香猪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层层筛选,位于怒江边上的左贡县碧土乡被圈定为藏香猪规模化养殖的重点区域,今年左贡县将全面启动这一重点工程项目。届时,一条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将惠及左贡和厦门两地的大量人群,同时也给正处于脱贫攻坚巩固阶段的左贡带来走向小康的发展之路。

(左贡县城)

事实上,左贡在2019年就已经全面脱贫摘帽,2020年的重要任务则是脱贫攻坚巩固和乡村振兴。

10年前第一次以一名游客身份来西藏的黄新聪,是带着某种猎奇的心态来审视西藏的,作为旁观者的他,早在那时就注定了他与西藏的渊源。抛开观光客的心态,西藏的神秘给了他想进一步了解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想法。在10天浮光掠影的游览过程中,西藏众多还保持着原生态现状的村落,以及贫困村落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都给他的认知带来了极大的反差。当时他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左贡工作组组长、左贡县委副书记、左贡常务副县长的身份走进位于横断山脉深处的左贡县参与到援藏工作中来。

(左贡东坝)

“2019年有援藏通知下来的时候,作为党的干部,经过组织培养这么多年,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挑选,是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援藏更是给了自己一个历练的平台”。经过政治和身体双重考核过关后,2019年7月19日黄新聪第一次来到左贡,面对和10年前大相径庭的西藏,黄新聪的整个认知体系都发生变化。“左贡的城市建设比预期的想像中好了很多,左贡新区很是现代化,整个县城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很齐全。前一任援藏干部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社会治理,甚至相对短板的医疗卫生事业都给左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不是一穷二白的一张白纸,我们现在就是需要再助一臂之力,让它从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他们所做出的成绩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

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等深层次的问题,成为了援藏工作的第一步。黄新聪体会到了左贡政通人和的氛围,传承给了黄新聪更好的创业的平台,也让他的援藏工作有了补短板的有的放矢。

(左贡怒江峡谷)

左贡乡村振兴的短板来自于老百姓观念的陈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让即使是拥有众多牛羊的老百姓,日子也过得很不如意,他们不懂得把农副产品转化成商品。作为分管医疗卫生口的援藏干部,黄新聪发现很多藏族群众对寺院的信任甚至超过医院,老百姓生病了,不去医院就医而是选择去寺院祈福,甚至是产妇也不肯去医院生产,随便找一个人来家里的牛棚接生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但耽误了病人的病情,婴儿死亡率偏高还影响到了当地百姓的人均寿命。

针对这样的困局,除了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病人去医院就诊外,还在经济上给与他们补助:所有去医院生孩子的家庭都可以得到1500元的补贴,并且住院费都是全免的。通过这样的举措,以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进医院看病正在逐渐被当地老百姓接受。

事实上,当前左贡的县乡医疗服务能力依然不足,县域内就诊率仅为65%,基层就诊率仅为13,5%,重点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仅为63%,县人民医院为达到二级乙等医院创建目标,医疗卫生短板是当前困扰左贡县最大的民生短板。

( 左贡怒江江面 )

黄新聪主动请战左贡县医院创二甲指挥部指挥长,积极协调解决问题,争取到位计划外资金3000万元用于县医院提升项目,力争2021年实现创二甲目标,最终打造昌都地区东部医学中心、昌都地区皮肤病及高原病诊疗示范中心。

有了硬件,医改就将成为2020年的重点,黄新聪为此画出了这样一个已经得到上级研究批准的蓝图, 为了医改能够顺利推进,黄新聪还写出医一份近5万字的医改材料,县乡统筹,县医院一百四十几个医生和基层的两百多名医生做到一体化管理。医生这个职业一定要比其他的事业单位干部多一点收入,拿出基金做奖金分配。吃大锅饭留不住人,好的医生都走了,所以绩效考核一定要做。改革必定催生人才的良性流动,2010年县里在全国招聘35名医务人员的信息对外发布,厦门的援藏医生到位,空军特色医疗中心基础设施的援建落实。

(集美中学)

2020年1月4日,星期六,厦门风和日丽,这是黄新聪从西藏回来休假的第6天,他开车把放周末假的孩子从学校接回家,然后陪同家人一起去集美区的鳌园吹海风,这里有陈嘉庚先生的纪念馆,跨过大桥就是陈嘉庚先生创建的厦门大学。20多年前黄新聪就是在厦门大学念的研究生,厦大继承了陈嘉庚先生的诚毅精神,而诚毅的核心内涵就是务实、创新、勤俭、诚信。黄新聪说,他也要把这些精神带入到西藏去,因为这就他做人的准则。

几千公里之外的西藏昌都市左贡县,在藏语里被称为“犏牛的脊背”,他就像藏区所有的犏牛一样:坚韧、奋进。

(集美鳌园)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