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正文

我在温陵修古厝

2019-07-19 11:18:29来源:泉州晚报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姚洪峰正在讲述闽南古民居的营造技艺

走进古厝,恍若梦回百年之前的温陵古城。

古建筑总能让人想起温陵古城曾经的风貌

本期执行 周湖健 赖小玲 实习生 黄彬怡

开栏语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是闽南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泉州树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重要载体。

以目前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存迹看来,许多行业和技艺灿烂绽放,同时有一些随着老艺人的离世逐渐消隐,如若不能及时进行抢救式采访,许多传承人甚至口述者将越来越少。本期起,早报《最闽南》开设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专栏——“温陵百艺”,对泉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貌式探访报道,敬请关注。

当走进后城140号的古厝时,你会感觉到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百年之前的温陵古地。这座古朴而颇具闽南风情的大厝,无论是建筑特色,还是空间布局,抑或是构件细节,都力图保留了历史原貌,每一处痕迹,都似乎在讲述着曾经发生的历史。不过,你或许不知道,这座建于清代、闽南传统三进三开间带前回向民居式建筑,曾经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植物滋生。经过精心修缮之后,它方才得以还原其历史风貌。

而主持这座古厝的修缮指导者,便是姚洪峰。作为一名资深古建筑师,姚洪峰长期从事古建筑、石刻、彩绘保护和修复工作,从业已有三十余年。放眼古城,大大小小的历史建筑、名胜遗址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本期温陵百艺,我们一起聆听咱厝这位古建筑大师关于闽南古建筑修缮的故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虽然几乎花了业余所有的时间在与古建筑打交道,但内心始终无法掩饰对它如初见般的热爱。正因为此,姚洪峰将本次与记者会面的地点,定在一处古韵悠然的闽南大厝。刚落座,他便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般,兴致勃勃地和记者讲起了自己当初是如何踏上古建筑这条路的。

据姚洪峰介绍,他从小喜欢美术,十五岁的时候,便当了美术兵。退伍后,他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了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而他真正与古建筑的结缘,其实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常有国内外专家来泉州进行考察。我作为陪同人员,常常带着他们踏勘古城,遍访泉州古城的各处古迹……”姚洪峰说。虽然不是建筑学科班出身,但当他看到故乡泉州的名胜古迹,当他看到“红砖白石双拔器,出砖入石燕尾脊”的闽南古大厝,那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门一窗、一雕一刻,难免在心底泛起了波澜——这是一种对于建筑美学自然而然的欣赏,同时也是对家乡古建筑本能的热爱,与此同时,也激起了他潜藏在内心深处强烈的保护欲。

既然有机会和这么多古建筑专家接触,姚洪峰绝对不放过。他认真好学、刻苦用功的一腔热血,打动了许多古建筑业内专家。他与著名古建筑大师杨玉柱亦师亦友,在他的带领下,踏入修缮古建筑的大门。他积极请教古建筑专家,同时也是著名建筑家梁思成的弟子杨鸿勋和罗哲文有关古建筑修复的问题。他常常为了能够弄清楚某个古建筑专业问题,不惜驱车好几个小时,从一座城市来到另一座城市,深入乡野,求教当地工匠……

或许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姚洪峰迅速从门外汉成长为泉州本土古建筑修复领域大师。如今,放眼泉州古城,大大小小的历史建筑、名胜遗址上,基本留有他曾忙碌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

1 2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