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89名援藏队员在“雪域之门”用热血谱写赞歌
2019-07-15 08:54: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
西藏流传这样一句话,阿里远、那曲高、昌都险。著名的“怒江72拐”就在昌都境内。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摄 高原反应道路艰险 他们经历了生死考验 福州没有直飞昌都的航班,需要到成都或重庆转机,再抵达昌都邦达机场。该机场海拔4300多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第二高的机场。一下飞机记者就感觉有些不适,只要稍微走快一点,就会喘气。刚到昌都的前几天,采访团的每名成员晚上都要醒来好几次。 昌都位于藏、川、滇、青四省(区)交界部,是西藏东大门和康巴地区的核心区域,也是“茶马古道”要地。昌都地处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70%左右,素有“西藏最险数昌都”之说。 在昌都采访期间,记者行程3000多公里,穿过了雪山、草原和峡谷,到达最高的地方海拔有5000多米。沿途山路崎岖,著名的“怒江72拐”就在昌都境内,一路上,到处是滚石暗冰、滑坡塌方、雪崩等警示语。昌都温差较大,在一天内穿越春夏秋冬。在这样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的特殊环境中,福建援藏干部在昌都打下了属于他们的烙印。 援藏干部谢雅星已经是第二次援藏,2016年4月,他的女儿出生,取名元曦,谐音“援西”。在去昌都之前,他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走路上下办公楼,做广播体操,还自学了游泳。他还自己掏腰包去昌都考察了一番,以提前适应当地的环境。 不过,到昌都后,谢雅星还是出现身体上的问题,虽然增吃到四种降压药,但是血压一直调整不到正常值,尿酸等指数也高出了许多。“紧张忙碌的时候,常感觉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只能长期服用丹参滴丸来缓解症状。”他说。 高原反应是援藏干部面临的最大考验。2018年9月,援藏干部李海明得了严重高原反应,头晕呕吐、卧床不起,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无法查明原因,4天后紧急转回内地医院治疗,才得以确诊,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在困难与危险面前,很多人劝他放弃援藏,但他并没有退缩,病情好转后,他毅然再次踏上雪域高原,继续投身援藏事业。 援藏干部、洛隆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平磊已经是第三次援藏。他负责的内儿科住院楼为四层,没有电梯,经常要爬上爬下,查房都要戴着口罩从一楼查到四楼,每次查完房都很喘。 在多年援藏工作中,为了群众生命健康,陈平磊总是在最危险路上奔波着。2017年8月,在陈平磊去机场迎接泉州短期援藏的五名负责包虫病筛查的医务人员回县里的路上,因为下雨,遇到落石,滚石就砸在车前方,差点出事。 “我热爱高原的土地,尤其放不下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希望能够为他们多做些事情。”2018年3月,援藏专业技术人才中期轮换时陈医生毅然留下。 卢世峰是首个进驻洛隆县教育局的福建援藏专技人员。他走遍全县16所小学、1所中学、大部分教学点和幼儿园,几乎每次坐车,他都要吃晕车药,可依然天旋地转,翻山倒海。 “最害怕的是生病,所有在西藏的小病,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我的书包除了药就是巧克力,药是对付风吹草动的小问题,巧克力是被困在山谷时的好食物。”卢世峰说。 “三年里,有的援藏队员亲属重病甚至过世也没能回去;不少同志患上各种高原病症,个别同志住院急救;有的队员遭遇车祸、滑坡、塌方、地震等危险,甚至经历过生死的考验。”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周青松说,面对这些,没有人因为困难和危险而退缩,大家满怀对西藏人民的真情,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党性、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砥砺品行。在高原的澄静和美丽中,体味生命的价值。 |
相关阅读:
- [ 07-15]各地出台政策整治夏季不文明行为 向“光膀子”说不
- [ 07-13]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 [ 07-12]建瓯市房道镇建立文明积分“爱心超市”
- [ 07-12]武夷山市检察院:耕种“文明之树” 锤炼“工匠精神”
- [ 07-12]建瓯市积极推广城市文明路景“孝廉”文化
- [ 07-12]建瓯市万众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清新乡风民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