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援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藏胞“安居”“乐业”过上好生活
2019-07-15 08:52:04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康金山我来说两句 |
“搬出”幸福新生活 今年69岁的冲巴一共有9个孩子,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曾住在左贡县田妥镇亚中村所列自然村的半山腰上,那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通往城镇,有地质灾害的风险。 “下雪天要及时把屋顶的雪打扫干净,担心会坍塌和漏水。家里没有独立的厕所,生活很不方便。”冲巴说,搬进新家后住得很舒服,也更卫生了,在家里闲着的时候还可以打开电视看看丰富多彩的节目,这让他觉得很幸福,感到很知足。 亚中村藏语意为“幸福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318国道沿线,是田妥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0公里。记者在冲巴家看到,整个房屋共有150平方米,藏式装修,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家用电器、藏式家具等一应俱全。 昌都各地越来越多的藏胞因易地扶贫搬迁过上了好日子,洛隆县马利镇夏玉村30多户去年8月份搬进了福建援建的夏玉福建新村。今年59岁的扎嘎,一家有四口人,曾住在康布自然村的土木房子里,离集市比较远,“原来的家没有通水电,看医生都要走很远的地方。”如今扎嘎住进了170平方米的两层房子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夏玉福建新村在马利镇镇区,该项目共建设房屋31套,其中有15套为二、三层独门独户住宅,另16套为一梯两户的套房。作为福建新村,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为福建援藏资金。该项目沿G349国道两侧布置,一层沿路设置了不少的店面,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必要的产业支撑。 “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孩子能考上好学校,希望他们有出息。”扎嘎对眼前的生活很满意,她说福建援藏工作队干部把她当亲人一样,经常会来看望她,相信以后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八宿县夏里三乡地处怒江沿岸,境内山高谷深,资源匮乏,发展基础严重落后,61.7%以上农田为25度以上的坡耕旱地,当地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突出,共有116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大骨节病。 福建投入援藏资金1693万元建设了白玛镇福建乃然新村(乃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夏里三乡443户2454名群众搬迁到安置点生产生活,不少群众还购置了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现代化电器,见识了新科技、过上了新生活。 多吉次仁一家有6口人,他说,过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搬到福建乃然新村后看病就医非常方便,出门步行15分钟左右就能就医,交通也很方便,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国家川藏联网的电,小孩也能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平等教育。 科学选址 高标准规划建设 在冲巴看来,现在的生活更有趣,他平常会到村里的广场里散散步,带带孩子,和居民一起拉家常。记者看到,亚中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沿川藏公路而建,路两边是整齐划一的商业小街,还建设了集休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广场,有不少居民在此地休闲,村里还设有文化活动中心。 左贡县田妥镇党委书记秦云友告诉记者,亚中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结合了小城镇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政策支持等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配套。 洛隆县马利镇布许村素有洛隆县东大门之称,G349贯穿全村,布许藏语意为“森林沟”。 记者在布许村搬迁安置点(福建新村项目)看到,四周森林环绕,两边均有河流经过,藏族特色的门楼格外醒目,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别墅基本完工,正在做景观工程的施工。这些小别墅所有房子均做了木地板、每套房子均有1到2个独立卫生间。 “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和勘测,发现这里周边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氧气相对较浓,空气的湿度高。靠近省道,距离城镇比较近,生活会更加便利。”来自泉州的援藏干部、洛隆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韩卫华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时水、电、路、有线电视、光纤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 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保障等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 边坝县拉孜乡小康示范村项目是漳州龙岩援建的计划外重点建设项目。来自龙岩的援藏干部、边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江敬荣告诉记者,该项目对道路进行了“白改黑”,对沿街进行了立面改造,以及道路美化亮化,建有福建广场、山地公园、格萨尔广场、门楼牌坊、藏药材收购站等工程,还有2个公共卫生间。“大大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就业环境,提升了边坝作为昌都‘东大门’的整体形象。”他说。 四郞果约是拉孜乡一名退休支部书记,他感慨地说:“福建援藏队来了,不仅给我们修新村,还给我们打造那么好的人居环境,道路变宽敞了,街道变亮了,休闲去处也多了。”他感慨地说。 记者在八宿县白玛镇福建乃然新村看到,公共服务配套有警务室、医务室等,基础设施配套有休闲公园、广场等,以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 |
相关阅读:
- [ 07-15]各地出台政策整治夏季不文明行为 向“光膀子”说不
- [ 07-13]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 [ 07-12]建瓯市房道镇建立文明积分“爱心超市”
- [ 07-12]武夷山市检察院:耕种“文明之树” 锤炼“工匠精神”
- [ 07-12]建瓯市积极推广城市文明路景“孝廉”文化
- [ 07-12]建瓯市万众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清新乡风民风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