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果有点甜
2019-06-14 19:29:12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王超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6月14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通讯员 吴俊松) 一、沃土困局 从农历春节开始,彩云之南就再没有一朵云彩飘过,红土地已逐渐干黄。8年前,连续3年干旱的年景还历历在目,开始备耕的农人日渐发愁。 自从湖南卫视在这里拍摄了“爸爸去哪儿”后,丘北普者黑就成了乡村旅游的“爆款”。一夜成名,让当地有些措手不及,拓宽村道,修围墙,架摄像头,建游客中心,规划村庄,改造基础设施,肥沃的红土地上,连农人的劳作也成了风景。丘北已名声在外,但人们如何也不能把红土地上的“小江南”与贫困联系在一起。 春节刚过,拼多多扶贫小组就到了丘北,一扎就是三个多月,与丘北当地政府对接,作为社会力量,加入到上海对口扶贫云南的攻坚力量中来,培养“新农人”,推动当地的产销一体化的构建。 在丘北,家家都有一二十亩土地,可丘北却还是深度贫困县。“普者黑”火了,而更多的村庄和许多农户依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人们种植的雪莲果销售火爆,可到农民手里拿到的钱,依旧改变不了贫困户的生活面貌。拼多多扶贫小组开始走访调研,制定扶贫计划和方案,针对困局抽丝剥茧,寻求破解之道。 连续几个月没下一场雨,让建档立卡户赵海东一家一筹莫展。家里的十几亩地农作物了无生气。日子本来就紧巴巴,还得挤出250元钱,从临村买了一卡车水,储存在地下水窖中,以备不时之需。 5月的最后一天,云南的多地下起了雨。家家户户闻雨而动,各式各样的接水工具把屋檐滴落的雨水全部引到了地窖里。人、畜以及农作物,都靠藏在房前屋后的地窖蓄水。 为了抓住墒情,农户们冒雨耕作,斗笠上面,雨点冰凉,雨衣里面,汗流浃背。终于把所有的地都种上了玉米种和菊花苗,赵海东的媳妇也病倒了。一个多月前种下去的雪莲果,本该有一尺多高,因缺水,半数都还没抽芽。一片片云飘过,一阵阵雨不时洒落,一道道雪莲果“山山”,新苗一簇簇地破土而出。 据统计,拼多多平台销售的雪莲果,大部分来自云贵川尤其云南省东部地区。雪莲果并非传统消费类水果,在“拼农货”体系的推动下,已经成为北上广深等消费者的新宠。和所有农产品面临的状况相同,去年市场上的雪莲果卖火了,但农民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获益仍是最少的。雪莲果地头的收购价为0.5元/公斤,代办费0.1元/公斤,物流成本1元/公斤,耗材、人工0.6元/公斤。平台销售价格以4元/公斤居多,经销商利润在1.8元/公斤左右。 当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怪石嶙峋的土地如同一个个天然漏斗,腻脚乡打再深的井,都难以找到水源。而海拔低的普者黑,田园水乡,好不自在。两地距离二三十公里,相同年景,处境天壤之别。靠天吃饭,是当地农业生产的普遍现状。 与中国大多数缺乏规模种植条件的乡村一样,这里各家的耕地面积不算少,但相对土地分散。如果以最低劳动力成本计算,每亩地一年至少需要15000元的人工。然而,无论种什么,一亩地产值都不可能达到这个价值。而实际平均每亩300-1000元的产出,其实连基本的人工费都苦不出来。尽管农户已是不计劳动力成本,要增收脱贫,仍举步维艰。 玉米、菊花、辣椒、雪莲果是丘北主要的经济作物,条件好的农户,则会投入成本更多的,回报也更高的三七和烟草。不缺水的普者黑水乡一带则还会种水稻甚至莲藕、食用玫瑰花等。农户根据投入成本能力,各家各户根据自家的条件自行选择。相对其它经济作物,雪莲果种植成本和养护成本都很低,加上近几年销路上扬,丘北县腻脚乡种植雪莲果已达1万多亩。 据最新统计,丘北有47000多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在外就业的占58%。与中国的许多农村一样,丘北185万亩耕地上,虽然常有各种普惠政策落地实施,结果成效并不显著。“贡献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农民,始终处于价值链条的底端。农业仍然是受流通环节制约最严重的行业,土地、人力甚至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并不高。” 云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虽然种什么都长得好,然而这片沃土上,农业发展的困局始终难解。 ▲腻脚乡革书老寨的胡绍鹏是档卡户,他需要赶在雨水到来前把地挖好,等雨下来时再把辣椒苗种下去,以保证成活率。他家里老少共9口人,属于缺少劳力的家庭。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至今。包括租种的地,总共有30亩,除去肥料、煤、苗的成本,毛收入只有3万多。 吴俊松 摄 ▲陈春发是阿落白村的档卡户,妻子因病去世后,债务压垮了他们家。儿子已经30多岁,因为穷,至今讨不起媳妇。每年陈春发和儿子会种十多亩玉米和雪莲果,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度日 吴俊松 摄 ▲赵海东(右二)是阿落白村仙人井小组的档卡户,因之前务工受伤落下残疾。在几个兄弟的帮助下,把作物种完后,农闲时他则靠在村镇捡废品增加收入 吴俊松 摄 ▲在腻脚乡革书老寨,一位妇女独自一人犁地种苗 吴俊松 摄 ▲在仙人井村,一户农户冒着雨把种苗栽种下去 吴俊松 摄 ▲由于土地分散,当地农户还是采取传统的耕作方式 吴俊松 摄 ▲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在地边玩耍,他们年轻的父母多数都外出务工 吴俊松 摄 ▲6岁张海欣周末时帮着爷爷奶奶侍弄烟草地 吴俊松 摄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是各式集水工具 吴俊松 摄 ▲丘北县腻脚乡仙人井村广泛种植有雪莲果、烟草等经济作物 吴俊松 摄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