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冰到大交流:两岸“三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018-10-20 18:28: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
案例介绍: 1949年后,两岸进入隔绝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和邮电、航海航空、商务贸易往来全部中断。马尾和马祖、厦门和金门咫尺成天涯。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的政策主张。 当年,大陆率先开放对台湾的电报、电话、信函往来,次年又对台湾产品开放市场,并给予免税、减税等优惠待遇。但台湾官方保持对大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并对两岸海上、空中通航问题设立严格禁止条款,为两岸“三通”特别是直航设置政治障碍。 1992年3月,福建省考虑到闽台关系和两岸人民往来的需求,特别是福州、厦门与金门、马祖之间已客观存在的人、货交流事实,提出了“两门(厦门、金门)对开,两马(马尾、马祖)先行”的建议,简称“两门对开、两马先行”,尝试用福建省的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之间的直接通航,来推动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在福建省这一构想的推动下,由金门、马祖地区人士组成的“金马爱乡联谊会”于1994年6月提出了“金马与大陆小三通说帖”,强烈要求台湾当局正视因两岸长期处于敌对状况造成的金门、马祖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在两岸还不能全面、直接“三通”前,允许金马两岛先行与福建开展通航、通商和通邮。 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邮政部门正式互办挂号函件业务。 1996年,中国电信与台湾中华电信建立两岸直接电信业务关系。通过1999年、2000年先后建成的中美、亚欧、亚太海底光缆,建立了两岸直达通信路由。两岸电信部门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 1997年,福州、厦门至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启动,结束了两岸48年来商船不能直航的历史。次年,两岸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输两岸货物的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航行两岸港口。 两岸民众的交流呼声对台湾当局形成了压力。2000年12月13日,台湾当局批准《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允许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在多项限制条件下直接往来。这就是所谓的“小三通”。 2001年1月2日,台湾“连江县”县长刘立群、金门县长陈水分别带领当地民众,搭乘马祖、金门客轮首航福州马尾和厦门,开启了两岸“小三通”的破冰之旅。 “两门”“两马”成功首航后,双方的民间团体先后商签了合作交流协议,即“两马(门)协议”,以确保两条航线顺利运行。同年2月6日,大陆轮船首次直航金门;3月31日,广东、金门两地有了第一次正式的货物运输;8月28日,福建省晋江市商务代表团乘厦门“鼓浪屿号”客船抵达金门,开创“小三通”后双向商务往来新阶段;10月26日,民营“大洋11号”客船自金门水头码头载151名旅客直航厦门,打破“小三通”以来,仅料罗港为单一试航点的限制。两岸之间的往来日益兴盛,开启了天堑变通途的新时代。 2001年到2008年间,“小三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国渐进发展。从“团进团出”的个案审批发展到相对固定航班和定期航班管理,从人员往来拓展到人、货、船齐头并进,从“两门”、“两马”航线延伸到福建沿海主要口岸与台澎金马地区,“小三通”促进了两岸的经济贸易合作,活跃了民俗文化交流,形成了旅游双向对接,为两岸的全面“三通”积累了经验。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台北就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签署了协议。同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一个全新的“大三通”时代正式来临。 案例创新: 两岸“三通”,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使两岸同胞几十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海峡局势走向缓和,两岸的民间交流蓬勃发展、经济互利共赢,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石。两岸“三通”实现以来,每年有900多万人次来往于两岸之间,大批企业跨越海峡投资发展,超过百万的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学习和生活,更有近38万对两岸同胞喜结良缘。两岸婚姻被誉为两岸三通之外的“第四通”,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和直接推动者。 而“大三通”冰封的大门得以打开,与“小三通”的先行先试密不可分。“两门航线包裹业务”的开办为两岸直接通邮进行了积极探索,两岸节日包机的参与为两岸空中直航奠定了基础。在2008年“两会”恢复商谈中,福建现有8个对外开放的海港一类口岸(含直接往来口岸),全部列入两岸“三通”第一批直航口岸。也就是说,福建沿海与金马地区直接往来的开展,为2008年两岸全面“三通”积累了经验。当年迈出的“一小步”,促成了今日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大融合的“一大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