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号召,犹如一股浩荡的东风吹拂着藏东,也吹进了广袤的藏东峡谷琼布丁青。9万多丁青儿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脱贫攻坚,砥砺前行。
截至目前,全县63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贫困标准,贫困人口由3233户13180人减少到342户1064人,贫困发生率由13%下降至1.34%,人均可支配收入5368元,达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3840元的目标。闪光的数字背后,是丁青县全体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真实印记。
易地搬迁“挪穷窝”
沙贡乡然强村的扎西次确,坐在独家独院崭新小别墅里晒着阳光。“这是享受政府补贴住上的房子”,扎西次确边说边乐呵呵地拉着记者参观他的新房。100平米的房子,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大大的院子干净整洁,室内电视机、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如今住房有了保障,再争取把自己刚拿到手的摩托车修理培训结业证书给用上,找个好点的工作,勤劳致富。”扎西次确笑着说,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站在他家门口往外看,水泥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蜿蜒通向各家各户;整齐划一的藏式风格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风儿唱着欢快的赞歌。
在脱贫攻坚战中,丁青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六靠五方便两避让”的基本原则,严守户均自筹不超1万,人均住房面积不超25平米红线,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要素保障,户型精准对应到人,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保障,丁青县深入推进“十项提升”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全面配套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全县易地安置点通讯信号、广电网、教育设施覆盖率达100%;金融、文化、科技、卫生等公共服务覆盖到行政村;安置点已通水15个,已通电8个,其余23个计划采用光伏供电。
社会兜底“兜穷底”
走进丁青县五保集中供养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阳光棚和现代化、一体式的楼房。阳光棚下,老人们有的听着音乐开心地聊着天,有的懒洋洋地晒太阳,有的坐在按摩椅上按摩,时不时传来笑声。
“到这里以后,县里非常关心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原来没有吃过的吃到了,没有穿过的也穿上了。”“管护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对我们照顾的非常到位,这些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老人们七嘴八舌地用不甚流利的汉语乐呵呵地说。“这里集中供养了175位五保老人,是一所集颐养、休闲、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新型社会福利中心,院内医疗室、娱乐室、理发室、探亲接待室等应有尽有。”五保集中供养中心负责人格桑德庆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
“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样的,要解决贫困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条件无法脱贫或难以脱贫的群众,只有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脱贫,才能彻底‘兜’起脱贫‘底线’。”丁青县委常委、副县长孙劲说。
截至目前,丁青县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五保对象的医疗费用和丧葬费100%报销,实现了有意愿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100%供养目标。
教育扶贫“斩穷根”
在满目青翠的达曲河畔,如临仙境的孜珠山下,位于丁青县东部的觉恩乡中心小学内书香悠悠,诵声朗朗。六年级(一)班的泽仁拉姆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自己有信心考进内地甘肃西藏班,等学成归来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这是丁青县从孩子出发,扶贫扶智、以精神扶贫斩断穷根的真实写照。
“送钱送物确实能让困难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但如果贫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外力再强,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只有做好教育上的扶贫,才能彻底斩断穷根。”丁青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积极落实精准扶贫助学政策资金,向79名建档立卡户大学生发放“三免一补”金118.5万元;
设立丁青县职业培训中心,积极引导“两后生”和广大青年参加技能培训工作,两年共招收学生326人,结业后就业率达80%以上,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
……
由扶贫到扶心、扶志、扶智的举措,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贫困对象的观念也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正逐渐消失。
脱贫“摘帽”奔小康,大步流星奔前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丁青县全体儿女正心连心、手挽手,一起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步向前!
|